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爲長不大的孩子,學會放手很重要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爲長不大的孩子,學會放手很重要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卷子忘拿了,你是不是二話不說就往家走?孩子想要什麼,你是不是拼盡全力也要替他爭取?孩子難過了,你是不是總是第一時間去哄他,讓他趕緊快樂起來?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子女成爲長不大的孩子,學會放手很重要

孩子卷子忘拿了,你是不是二話不說就往家走?

孩子想要什麼,你是不是拼盡全力也要替他爭取?

孩子難過了,你是不是總是第一時間去哄他,讓他趕緊快樂起來?

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最捨得花時間、最不計成本、最不惜餘力培養孩子的家長。

爲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但是中國家長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龍,最包辦包賠,專治專管的家長。

你的舐犢情深,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所以,也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成熟吧。

1、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聰明,也不是努力。

而是學生要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不可推卸

-01-

我有個阿姨,做了一輩子的語文老師。退休之後,很多人慕名而來,請她輔導孩子。

有人託了幾個不同的關係,再三來找,阿姨推不過說:“那我們試一次。帶個最近考試的卷子,來分析一下。”

約定好的時間,是那個有些身價的父親帶着孩子過來,態度倒是謙恭,寒暄半天。開始上課,阿姨說:“卷子請拿出來。”

小姑娘開始翻書包,翻來翻去,聳聳肩說:“忘拿了,在教室座位裏。”

這時候小姑娘纔想起來,原來明天要交的作業,也是要改這張卷子。回頭說:“老爸,我坐在教室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你去給我拿回來!”

老爸馬上站起來,擡腳就走,走了一步想起來問:“明天還要交什麼作業?快查查,我一起給你拿回來。”

這時阿姨說話了:“同學,你收好東西和你爸一起走吧。今天的課不上了。”

四年級的小姑娘非常驚訝,估計從來沒有人跟她這麼說過話。嘴一撅,頭一扭,分明就是生氣了。

姑娘的老爸趕快陪着笑說:“老師,學校不遠,開車半小時,就能回來。我們一定下不爲例。”

教了45年小學的老教師說:“學習,尤其是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聰明,也不是努力。而是學生要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不可推卸。看樣子,她在家裏,從來沒有擔當過自己的過失吧?沒有責任感,不懂得擔當的孩子,找誰教也是教不來的。”

阿姨發難,並不是孩子忘了帶卷子。誰沒有“忘了”的時候?可是“忘了”總是一個疏忽,是一個造成了既定困擾的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既然錯了,至少要有一個自我檢討的態度。

沒有自我檢討,還有人傾力庇護,怎麼會有進步?

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最捨得花時間、最不計成本、最不惜餘力培養孩子的家長。

爲了孩子,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但是中國家長也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龍,最包辦包賠,專治專管的家長。

你的舐犢情深,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2、工作能力可以培養,工作態度可以教育,

但是連漲工資,都要自己的媽媽來說的人,我們能夠期望她擔當什麼呢?

-02-

我有一個法國朋友,是一家公司總經理。有一天祕書來報,某同事的媽媽來了,在外面等。

在法國,有同事的直系親屬不請自來,基本都是因爲本人發生意外。他嚇得冷汗就出來了,停了手頭所有的工作,讓人事部經理陪老太太進來。

老太太進來的時候,目測看着神態平和。他鬆了口氣,估計事故並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傷害。

大家坐定,老太太開始說:“謝謝公司給囡囡這個機會。我家囡囡從小就是聽話的好孩子,德智體美樣樣一流。初升高中,考大學,後來的研究生,都是自己考的,不需要家庭幫助。去年九月份入職公司,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每個月都還能省出錢來孝敬家裏……”

我朋友不會講中文,靠翻譯一句一句翻。談了3分鐘,老太太一直在嘮家常。他看了看人事經理。人事都是人精,馬上接上去問:“阿姨,請問你今天來,有什麼問題呢?”

老太太說:“哦哦,今天來有兩件事,第一呢,我家囡囡也來你們公司八個月了,一直沒有漲工資。可是根據她的學歷和能力,我和她爸爸認爲公司應該給她漲工資。另外呢,她們部門的主管,已經懷孕了,再過幾個月要休產假了,我們覺得囡囡比較適合這個位置……”

“WHAT???”

看到老闆一幅目瞪口呆的樣子,人事經理主動站起來說,“阿姨,這個問題歸我管,我來跟你談。”

老太太走到門口又停下說:“如果是個國有公司,依照我們的人脈,總找得到關係。但是你們是個外國公司,我們實在找不來。這才頂着我的老臉,斗膽跟總經理來求個情。真是很不好意思打擾您,但是你知道我家囡囡,從小就優秀,單純,內向,臉皮薄,這些話都張不開口的,從小到大,總是吃虧……”

人事和助理一左一右攙着老太太,半拖半拉地把她請出辦公室。

這是一件如假包換的真事。聽起來也許有點誇張,但是正如老太太自己說的,外企他們找不到關係,才冒冒失失地闖到這裏。但凡能找關係的地方,三姑六婆的關係早就用上了,何苦拋頭露面跑到公司裏?

公司本來計劃送囡囡小姐去法國培訓,進一步培養。我朋友換掉了她的名字。

工作能力可以培養,工作態度可以教育,但是連漲工資,都要自己的媽媽來說的人,我們能夠期望她擔當什麼呢?沒有責任感的人,不適合做項目性工作。

3、兒童和成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面對人生,面對選擇,

是大筆一揮自己寫上自己的名字,還是在人羣中尋找自己監護人的影子

-03-

讓一個沒牙的嬰兒吃塊狀食物,會導致嬰兒咀嚼不良,有可能窒息。

讓一個長滿牙的孩子只喝奶水,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完全無法發育。

兒童和成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並不是懂不懂奧數,會不會英語,能不能背得出唐詩三百首,而是面對人生,面對選擇,是大筆一揮自己寫上自己的名字,還是左顧右盼,在人羣中尋找自己監護人的影子。

寵愛、保護自己的後代,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天性,無可厚非。

親情總是深厚而盲目。從小到大,只要有父母的地方,我們已經被過度保護;我們不需要承擔後果,最嚴重的後果,也不過是說一句“下不爲例”。

無論年紀多大,心永遠停留在8歲的年紀,自己永遠是“寶寶”,是長不大的孩子。這是在逃避責任,自己毀滅了自己。

事實上,世界上根本沒有那麼多上天成全、無需努力的美事。世界上的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我們拼命努力。

順應天意和隨心所欲,根本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4、每個人總要有一段人生,

誰也靠不着,誰也靠不上,只有自己扛着走下去。

-04-

“人”作爲是漢語中最簡單的字之一,也是漢語中最難寫的字之一。贏得起不難,輸得起才能站得住,站得住纔是一個人。站不住,依着豐蔭坐下來的叫做“休”。

一個沒有責任感,不敢擔當的人,只能做一個輕飄飄無聲的追隨者,永遠不可能成爲領導者。成大器,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擔當責任。

再親、再愛、再親密、再不捨,靠父母,靠愛人,靠朋友,靠子女,人這一輩子,沒有一個人可以替我們承擔所有的責任。

每個人總要有一段人生,誰也靠不着,誰也靠不上,只有自己扛着走下去。

人生永遠就是這個樣子:

在別人眼裏,看到的都是蝴蝶飛舞的風光,而只有你自己才明白破繭成蝶的痛苦。

成熟就是,不必說,自己扛,承擔自己,金玉其外,冷暖自知。

家長的品位、格局和境界高度纔是孩子的人生起跑線

我媽媽今年75歲,從來沒有上過學,一直生活在河北農村,最遠只到過離家100公里左右的北京,到現在也只會接電話、不會打電話。但在燕山腳下、?t河岸邊長大的媽媽,從天地日月和大山大河中得到思想、智慧的啓迪,是我心中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家長的品位決定孩子未來的地位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學在農村,媽媽沒有讀過書,但希望我們能識文斷字。她不是口頭上讓我們向村裏當老師的人學習,更是用實際行動引領我們成爲有文化的讀書人。

1973年的正月,春寒料峭,北風像刀子一樣扎人的手、削人的臉。在生產隊場院和地裏幹農活的人臉都很粗糙,滿手都是流着鮮血的口子。當時,農村人塗手塗臉的是3分錢一盒的蛤蜊油。媽媽不捨得花3分錢打一盒蛤蜊油塗手塗臉,卻捨得給我花0.12元買一本小人書——《滾雷英雄羅光燮》,一是希望我能喜歡上書,二是希望我成爲勇敢的英雄。這是我擁有的第一本書,也是讓我愛上讀書的開端。雖然那時候我還不知道0.12元是3分錢的4倍,但看到媽媽不捨得花3分錢打一盒蛤蜊油,卻捨得爲我買一本小人書,我就想,書一定是好東西。那一年的正月很冷,但我的心裏卻很暖,一直暖到今天。

1982年暑假,我所讀的農村初中撤銷了,我到離家5公里的公社初中上學,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考了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學校讓全校前三名學生向全校同學介紹學習經驗。我們3位同學到校長室的一個裹着紅綢子的話筒前念發言稿。我忽然發現校長辦公桌上有一本我從沒見過的厚厚的詞典。經校長同意後,我非常興奮地拿起那本詞典。那是一本綠色封面的《現代漢語詞典》,不僅詞條很多,而且解釋得很詳盡。我趕緊看了看封底的價格,是5.4元。我當時興奮得聽到了自己心跳的聲音,就是念發言稿的時候,心裏也想着那本《現代漢語詞典》,回到教室心裏還是放不下那本《現代漢語詞典》。

放學後,我騎着舊自行車跑得比拖拉機還快,一進門就對正在土竈上做飯的媽媽說:“媽,有一本《現代漢語詞典》,非常好!我想買一本!”媽媽擡起頭,看着我說:“行!”她緊跟着問我:“多少錢啊?”我大聲地說:“5塊4。”媽媽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哆嗦,但還是斬釘截鐵地說:“行!”

吃過稀粥就着紅薯的晚飯後,媽媽翻遍了全家牆櫃上的所有匣子和炕蓆底下,只找出1塊7毛多錢。但是,媽媽出去東借西湊了6塊錢,爲我買了那本詞典。我成了全班唯一擁有《現代漢語詞典》的人,1983年暑假,我成爲班上唯一考上師範學校的學生。從表面上看,媽媽當年爲我買詞典的投資是全家儲蓄的3倍多;但從本質上看,是媽媽對我有不止3倍的堅定信心。不是媽媽看到我有出息,纔有信心捨得爲我投資,而是媽媽對我有信心捨得爲我投資,我纔有了後來的出息。

1984年冬天,正是全國文學創作和文學函授熱的時候。面對6元、8元、12元、16元、36元等不同的文學函授學費,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學費36元的《人民文學》函授。我寫信告訴爸爸我的想法,一週後收到爸爸寄給我的一張40元錢的綠色匯款單和一封信。只上過4年學的爸爸在信裏說:“這是咱們家借來買化肥的錢。你媽說,少買一袋化肥,最多也就是少打一季糧食;失去一次學習機會,可能耽誤孩子一輩子前程。”這句話感動了我幾十年,也更讓我認識到,我媽媽纔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雖然我沒有成爲作家,但我成了我們本村本家族第一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的人,在1989年11月的中國教育報上;我成爲了我們本村本家族第一個出版圖書的人,1990年4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書。

今天我之所以能夠當老師、做研究、發表文章、出版圖書、主講教育教學節目,都是因爲我有一位非常有思想、有智慧、有品位的好媽媽。

家長的格局決定孩子未來的結局

我爸爸、媽媽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不僅給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還給叔叔、嬸子養老送終,再加上生養我們5個孩子,家裏一直非常缺錢。但是,我媽媽從來沒有乞丐心態和窮人心態。她用言教,更用身教引導我們做有大格局的人。

40多年前的農村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媽媽經常給我們講,過去有一家有三個念大書、留過洋的大小姐,都特別有能耐,嫁給了三個皇上。媽媽說的應該是宋氏三姐妹,這表述雖然不準確,卻給幼小的我們打開了視野,心思走出了鄉村,走向了世界。

我媽媽還經常跟我們說,她有一位年輕就守寡的姑姑,在農村省吃儉用,培養了一位愛學習、成績好、考上大學、分配到包頭市幹大事的兒子。我雖然從沒有見過那位表舅,但是媽媽在我幼小的心田中播下了愛學習、考大學、幹大事的種子。

40年前的農村,家家都不富裕。每當看到街坊鄰居家來親戚時,我媽媽就帶着我們在院子裏摘一把豆角、兩根黃瓜、幾個西紅柿,讓我們給街坊鄰居送去湊幾個菜。每當看到街坊鄰居接過這些菜蔬時的滿臉笑容,我都切身感受到了送給人家好東西的快樂和幸福。

有時我們家來親戚,媽媽讓我們到街坊鄰居家借一升白麪,給親戚烙白麪餅吃,我們家人吃玉米麪餅子。每次媽媽都叮囑我們:“借東西要平升借,尖升還!小升借,大升還!還要記着點兒,如果咱們家有的,人家來借,一定要借給人家。”等到還白麪的時候,媽媽總是往升裏摁了又摁,還要裝得尖尖的,再讓我們給送過去。

那個年代經常有人要飯,雖然我家裏也沒有富餘糧食,但媽媽卻從來沒有讓人家空着碗回去過。她總是很慷慨地給人家盛一碗玉米或一大尖碗紅薯乾兒,如果有零錢,還要給幾分錢。那時候的1分錢能買一塊水果糖,3分錢能買一串糖葫蘆。媽媽從不捨得給我們買過一塊糖,更沒有給我們買過一串糖葫蘆。媽媽總是在人家走後對我們說:“張口就有合口意!”

幾十年耳濡目染媽媽的格局,我的格局也在不斷地放大,我能指導我的孩子、侄子和朋友的孩子考進世界一流大學,能面對面指導全國更多的孩子快樂學習、取得優秀的成績,要感謝的還是媽媽給我奠定的人生格局。

家長的境界決定孩子未來的世界

40多年前,我們家滿屋子掛着生產隊發給各家各戶的毛主席像。媽媽經常對我們說:“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你們哪念得了書啊!”“要是在過去,你們早給大戶人家當小半活兒(童工)去了!”從媽媽的眼神和話語裏,我們感受到了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幸福,從小就特別感恩。

媽媽爲了特別警示我們不學壞人,經常在公社召開公捕公判大會時,到學校給我們請假,讓我們到5公里外的公社親眼看看罪犯的下場。看到罪犯被五花大綁捆起來,我不斷堅定了不能學壞、要做好人的決心。

媽媽做人認真,做事追求完美。她從不說謊話,更不允許我們說謊話。她說:“做錯事我不打你們、不罵你們,但只要讓我知道你們誰說瞎話,我決不輕饒。”她做衣服特別認真,總是比劃來,比劃去;左看看,右瞧瞧。只要不滿意就一定立即拆開重做,直到滿意爲止。她常對我們說:“誰也別跟我說湊合!湊合還不如不做。”

媽媽的崇高境界讓她有了無窮無盡的愛。“好東西要大夥兒吃!”是媽媽的口頭禪。她從來沒有自己單獨吃過任何好東西。生活困難的年代,媽媽總是把鍋底的稠粥盛給我爺爺。每當有好東西時,她總是分給這個,分給那個,甚至分給街坊鄰居的孩子,或者留給親戚吃。在得知有個孩子出生三天後媽媽就去世的消息時,我媽媽立即帶着吃奶的孩子到100多公里遠的地方,把那個孩子接回家奶養到6歲。現在我的那個弟弟及其一家人對我的爸爸、媽媽特別好。

“不看人家的短兒,就學人家的好兒,幹成個像樣兒的事兒,不白活一輩子!”媽媽經常這樣教育我們,她自己也一直是這樣做的。美麗、善良、偉大的媽媽雖然沒有教過我認過一個字,但卻教會我一生怎麼做人——說人話,幹人事,有人味,做事就要做好!因着媽媽的境界,我不斷走向更大的世界,深深地體會到了家長的品位、格局和境界高度,纔是孩子的人生起跑線!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