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葉子2歲半的一天,翻到了我和她爸的結婚證,問我:“這是什麼呀?”我說,“這是爸爸和媽媽的結婚證。”她一臉懵,好奇地嘟囔:“怎麼沒有我呢?”

原標題:“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小葉子2歲半的一天,翻到了我和她爸的結婚證,問我:

“這是什麼呀?”

我說,“這是爸爸和媽媽的結婚證。”

她一臉懵,好奇地嘟囔:“怎麼沒有我呢?”

瞬間逗樂了我。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本能的,很想隨口一句把她打發了,“寶貝兒,那時候哪有你啊?”可忽然腦子一轉,這麼回了她:“對哦,好有意思,怎麼沒有帶你呢?你覺得呢?”

小傢伙怔住了,頓了一秒,然後咧嘴笑了,“不知道……”

“你很想知道嗎?”

“想!”

“好呀,從前呀……”我即興講了個簡單版我和她爸認識、戀愛、結婚、有她的小故事,小傢伙聽得津津有味。

後來老公知道,說,“你真行,說了那麼多,不過,她能聽懂怎麼回事嗎?”我無語了,“嘿!木頭!你以爲我真是要科普呢?!”

其實我只是很想,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2張

說起好奇心,想起前兩天和朋友聊天,說剛自駕帶孩子去了珠海長隆,開車還挺遠的。

她無比地認同,“是啊,咱們深圳過去得3個多小時,你別提了,我兒子路上一直問我這問我那,而且問的都什麼啊,他說媽媽,我不想坐車去了,我要坐高鐵!

“哦?有意思哦!”我說,“你們怎麼和孩子說的?”

“他都8歲了,之前又不是沒讓他看過廣東省的地圖,我就說,沒法坐高鐵,沒有。
然後他就沒完了,問我,‘爲什麼呢’,我說‘沒有爲什麼,中間有海’,
他又問,‘有海爲什麼就不能有高鐵呢?’
啊啊啊啊啊,我真的是好——煩——啊——就吼了兩句: ‘別問了!怎麼那麼多問題,老實坐車!’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3張

微信這端的我,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張小男孩失望的臉: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好奇,在父母、老師那裏換來的都是類似這樣的迴應:

“怎麼這麼煩?”
“不是告訴你答案了嗎?”
“就你問題多?能不能安靜會?”

下一次,他會繼續發問,還是默默地埋葬了好奇心呢?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4張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5張

好多家長會抱怨學齡期的孩子不認真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總是被動的等着老師給答案,自己一點探索求知的慾望都沒有。

其實不用奇怪啊,孩子是真的沒有好奇心,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太多次保護孩子好奇心的機會……

愛因斯坦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6張

好奇心會讓孩子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學習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更是會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質。

那到底要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呢?

我老公就覺得,是不是要等到小葉子頻繁問“爲什麼”的時候耐心點就好了,其實並不是,好奇心,可以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培養:

0歲起:

創造寬鬆的物理環境

“寬鬆的環境”,是說站在孩子的角度,爲他們創造有利於探索的環境。

比如當寶寶眼睛張望個不停;會翻身後,那麼努力想要擴展自己活動的區域;當他會坐、會爬……都是在發出信號:這個世界好好玩,讓我再多瞭解一些吧……

孩子是天生的好奇家,我們可以讓孩子的五感範圍內,多些好玩和探索的空間,在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去自己的眼睛、小手、甚至小嘴巴,去丈量這個世界,迴應他們的咿咿呀呀和探索需求,就是保護好奇心的開始。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7張

1歲起:

大人要勤發問,用“什麼”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學會走路,探索的能力大大增強,日常的生活環境還有大自然裏,可供探索的資源太多了,一片樹葉、一灘啥子、一個小物件,都是孩子好奇心的培育“場所”。

我們要做的,除了提供環境,就是在不打擾孩子專注的情況下,識別孩子的好奇心,多去問一些能激發孩子好奇的問題:

比如,當孩子去超市看到車釐子兩眼放光,別光顧着買,可以誇張好奇的語氣問孩子,“哇,這個深紅色的、甜甜的、光滑的水果是什麼呀?”“哦,是車釐子!”還可以逐漸加大難度,“是番茄嗎?是草莓嗎?哦~~~原來是車釐子……”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8張

2歲起:

抓住語言敏感期,幫孩子形成發問和好奇的習慣

2歲的孩子語言開始大爆發,可以和咱有來有往了,這個時候,除了“什麼”,可以適當加入一些“A還是B”、“爲什麼”、“怎麼”的問題。

比如我家小葉子特別愛收快遞,因爲之前每次門鈴響,我都會問她,“是快遞叔叔嗎?是給媽媽的東西還是給你的呢?”她就很好奇,想要打開每一個包裹。

陪娃玩的時候,從我們手把手去教,也可以慢慢過渡到啓發孩子,“你想看書還是玩磁力片”“哦,爲什麼這個拼圖接不上呢?”“你想拼出什麼形狀呢?”“怎麼做才能搭出說明書上的造型呢?”

還可以給孩子多提供一些既有趣味、又有知識的讀物,講繪本的過程,“什麼”“怎麼”“爲什麼”,也能抓住孩子的心,時間長了,小葉子現在自己看繪本、玩玩具都津津有味,有時還會叨叨叨過家家似的講給她的玩偶小夥伴們!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9張

3歲起:

面對孩子的“N個爲什麼”,千萬別應付!

3到4歲的孩子,進入了科學啓蒙(邏輯思維)敏感期,典型的特徵是會連續發問“爲什麼”,而且很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思!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止開始好奇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是很想探究後面的規律和原理了,我們可以多去引導孩子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用淺顯的語言解釋邏輯關係。

面對這樣的連珠炮,有時確實很挑戰家長的耐心,但千萬記住,不要“三言兩語”就打發了孩子,因爲大人的作用並不在於回答的有多正確,而是要以一種好奇的態度迴應,保護孩子的求知慾。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10張

對於一些無厘頭的問題,我們可以迴應,“嗯,很有意思(或很有想法),我很好奇,關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的呢?”對於一些我們也答不了的問題,可以坦白的承認自己不知道,同時啓發孩子思考:還可以在哪裏找到解答呢?

最近,小葉子就經常拿着她爸網上買來的海洋生物模型,一個一個問我是什麼,有的生物很冷門,我真的答不出,就說,“呀,媽媽也不知道,沒關係,我們來找找看”、“你覺得還有誰可能知道麼?”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11張

其實做一個不知道、卻樂於探索的家長,相比一部行走的知識百科詞典,更是孩子的榜樣呀:知識一定是無窮盡且不斷更新的,沒有人絕對權威,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和獨立的思考!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12張

白巖鬆曾經分享過一個深深影響他的童年故事:

他的舅舅陪他玩,每天給一個幾何圖形,畫上第一條輔助線、然後讓白巖鬆畫第二條。一般情況下,一道題只要畫出一條輔助線,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滿分了,但實際上,有好幾條輔助線都可以解開這道題。舅舅總是啓發他,想出更多的方法。

“直到很多年後,當我被人誇讚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時,我才意識到是舅舅的遊戲改變了我的思維,不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白巖鬆說。

學母雞孵蛋的愛迪生、對蘋果墜落好奇才發現了萬有引力的牛頓、從燒水壺獲得蒸汽機靈感的瓦特……這世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無一不是被好奇心所驅動,也都沒有囿於“標準答案”。

“媽媽,你們結婚證上怎麼沒我呢?” 第13張

我倒不是一定要讓孩子成爲多麼厲害的人,而是特別想送給她一份珍貴的禮物。

我曾經覺得30歲是道坎兒,那一年也換了城市辭了職當了媽,完全不知道未來會怎樣(關注“慢成長”,回覆“吉吉”,可以看到我的故事)。

但因爲好奇,我願意空杯心態去上課、看書、學習、結識新朋友……慢慢走出了一條路,也不怕變老了:好奇讓我有盼望啊,等到了以後,我會是個又老又智慧的人吧?

但願我們今天的小小努力,能讓孩子在未來,無論快樂還是迷茫,無論人生處在哪個階段,都能因好奇生出希望與勇敢,相信自己,相信人生。

讓好奇多飛一會兒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