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被嚇大的孩子性格差

被嚇大的孩子性格差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嚇大的孩子性格差

“你再不聽話,警察就來把你抓走!”“你再不睡覺,大灰狼就該來了!”“不穿衣服小心着涼了送你去醫院打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人是在這種聲色俱厲的“恐嚇”中長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對此卻不以爲然。殊不知,每一次恐嚇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長大後很可能成爲謹小慎微、膽怯多疑、抑鬱寡歡的人。

別再拿警察嚇唬小孩

前不久,英國杜倫警方的一張宣傳海報在國內朋友圈裏被廣泛轉發。海報裏,一位笑容親切的警察,旁邊寫着這樣一段話:“請不要對你的小孩說,如果他們做了壞事,警察會把他們抓進監獄。我們希望在他們感到害怕時,能夠跑來向我們求助,而不是懼怕我們。”杜倫警方希望以此來呼籲家長們不要再拿警察去嚇唬不聽話的孩子了。

在很多父母眼裏,“嚇唬”這招非常奏效。有些父母會說“再哭就把你關進小黑屋”,而且氣急了真會這樣做;有些父母脾氣上來怒目圓睜,架勢逼人;還有些父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如“你是最不聽話的小孩”、“小朋友都不喜歡你”等等。“如果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想必不少家長都說過。有一次,幼兒園裏一個小朋友到了下午4點多就開始哭,哭得很傷心,還不吃飯,老師問起原因,孩子可憐地說:“我媽媽不要我了,她說再也不來接我了。”父母一句半開玩笑的恐嚇,卻讓孩子喪失了寶貴的安全感。

嚇唬大的孩子不自信

如果父母在安全、衛生、學習等方面對孩子的行爲進行嚴格規範,適度恐嚇,則屬於嚴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如果沒把握好度,經常胡亂嚇唬,而且不佔理,那就屬於典型的教育誤區。或明示或暗示的恐嚇,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膽怯、恐懼、焦慮。孩子的心靈很脆弱,辨別能力較差,他們有時很難分清現實和想象,在他們潛意識裏,原本就有一些充滿危險的畫面,如黑暗、野獸、雷電等,當父母用誇大事實的語言嚇唬孩子,他們內心就會創造出不好的形象或與父母分離的畫面,並把這些當成事實,從而在內心產生巨大的恐懼,也很可能因此變得膽怯、敏感、沒有安全感,甚至排斥與人接觸、交往,變得很自閉,處處有防備心。

自卑、不自信。如果父母常恐嚇孩子,或不自覺地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甚至詛咒、譴責,將導致孩子變得很自卑,他會認爲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比自己強大。這種自卑心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使他喪失自信心,一事無成,甚至導致長大後處理不好情感問題和婚姻關係,人際關係緊張。

對父母不信任。在孩子眼中,父母是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但如果父母總是胡亂嚇唬孩子,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不斷提高,就會逐漸發現大人的話與現實有很大差距,並不完全可信。此後,父母如果再對孩子說些什麼,孩子未必會完全相信,他們可能會瞞着大人做一些危險的嘗試,比如玩火、摸開水等,後果非常危險。

影響認知。恐嚇還會影響孩子對於常識的學習和認知。拿警察嚇唬孩子的,當孩子真遇到危險或需要求助時,會不敢求助,使自身陷入危險;拿大灰狼等嚇唬孩子,會導致孩子怕黑,不敢走夜路……而且,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都是模糊不清的,父母一味的嚇唬,還會使孩子喪失好奇心,抹殺他們的探索精神。

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

要想告別“嚇唬”孩子這個教育誤區,首先,父母要儘量去理解孩子,接受三五歲的小孩普遍任性、調皮、不聽話這個現實,這是天性使然,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苛責孩子。很多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是一種正常的情感表達,父母應耐心問問原因,然後進行正面引導,而不是一味訓斥。

其次,父母應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應該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放下心中的“戰爭”。與孩子說話時,無論多麼氣憤,都要儘量保持語氣和表情柔和、鎮定,當你學會去理解孩子,這一點就變得不再那麼困難。

最後,父母要儘量多用眼神、姿態等身體語言與孩子交流。比如,如果孩子堅持不去上幼兒園,父母可以蹲下來,看着孩子的眼睛,摸摸他的頭,問他爲什麼不想去,然後告訴他“媽媽也會想你,會爭取第一個來接你,即使做不了第一名,也保證前三名”,這種態度孩子更容易接受,慢慢他就會習慣每天去上幼兒園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