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家長別混淆小兒夏季熱與感冒

家長別混淆小兒夏季熱與感冒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熱發病多集中在6、7、8三個月,與氣溫有密切關係,即氣溫越高,夏季熱發病率越高。該病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高發,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這主要是因爲小兒在這個年齡段,體質較弱,臟腑功能發育不健全。千萬不可以誤將小兒夏季熱當感冒治。

家長別混淆小兒夏季熱與感冒

炎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連續多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讓不少醫院的急診科人滿爲患,其中因爲感冒發燒而就診的嬰幼兒更是數不勝數。在衆多小兒“熱病”中,有一種發熱特別容易因爲家長護理不當而難以治癒,那就是小兒夏季熱。每年夏天都會有一些持續發燒的小寶寶,他們其實沒有感染什麼病菌,就是因爲天氣太熱,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未發育好,而家長又總擔心他們着涼,給他們穿得嚴嚴實實的,不吹風扇也不開空調,結果“熱”出病來。

1歲小兒發燒兩週

用退燒藥、抗生素都不管用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鄧聰在接受採訪時講了這樣一個病例:近日,一位母親帶着1歲多的女兒來就診,反映“女兒已反覆發熱兩個多星期,服用多種抗生素和退燒藥,也無法使體溫下降,而且天氣越熱,體溫越高,去醫院做了很多檢查也查不出問題”。

當時,鄧聰一聽就說:“這種情況要警惕小兒夏季熱。”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一種特有的病。中醫學認爲,夏季熱的發病原因內爲體質虛弱,外爲夏季暑熱亢盛,機體不耐暑氣燻蒸所致。從現代醫學角度解釋的話,那就是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不健全,排汗功能不足,不能很好地適應夏季炎熱的氣候,導致體溫隨着氣溫的升高而升高。

鄧聰介紹,夏季熱發病多集中在6、7、8三個月,與氣溫有密切關係,即氣溫越高,夏季熱發病率越高。該病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高發,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這主要是因爲小兒在這個年齡段,體質較弱,臟腑功能發育不健全。

典型特徵:

持續發熱、易口渴、多尿、少汗

夏季熱的臨牀表現爲持續發熱、易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發熱會隨氣溫上升,持續不退,多數歷時1~3個月,體溫常徘徊在37.5℃至39.5℃之間,就算使用退燒藥,體溫也只能暫時下降。有些孩子還會伴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煩躁、易哭、皮膚脣舌乾燥等症狀。

夏季熱初起時,孩子一般情況良好,或偶有感冒症狀,但大都不嚴重,少部分患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熱抽搐。體徵及血常規、大小便等實驗室檢查無特殊異常。

鄧聰說,夏季熱患兒預後大多良好,發熱症狀會隨氣溫降低或進入陰涼環境而自行緩解。特別是到了秋涼之後,症狀多能不藥而癒。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夏季熱可不治而愈,也不會留下後遺症,但是發熱不退會使孩子機體新陳代謝加快、抵抗力降低,如果不注意護理,很容易引發其他疾病,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莫濫用抗生素

以物理降溫爲主

鄧聰提醒,在確診夏季熱之前,一定要請醫生檢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孩子發燒的病理性原因,比如泌尿感染、中耳炎等。若單從體溫的表現形式就診斷孩子患了夏季熱,是不恰當的。對於確診的夏季熱,鄧聰強調,由於夏季熱並不是病菌感染所致,所以家長切莫自行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而退燒藥也只是備不時之需。正確的做法是,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變化,給他換上輕薄涼爽的衣物,以物理降溫爲主,比如溫水洗浴(水溫40℃左右,10~15分鐘/次,一日2~3次,洗澡後,及時穿衣保暖,以免受涼),“吹冷氣”(把室內溫度調至25℃左右),即可有效緩解發熱症狀。

“家長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出現嗜睡、驚厥等症狀,必須及時到醫院診治。”鄧聰提醒。

如何預防小兒夏季熱呢?鄧聰支招:高溫天氣避免帶嬰幼兒外出;保持居室內空氣流通,適當使用電風扇或空調,但溫度要適度、風力要柔和;小兒着衣要寬大,質地要柔軟,出汗後勤換衣服;多用有去熱消暑作用的食材做菜或煲湯,如赤小豆、薏米、玉米鬚、茯苓、蘆根、竹葉、蓮子、百合、扁豆、綠豆、荷葉、冬瓜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