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爸爸媽媽,我用我的“病”表達我的愛

爸爸媽媽,我用我的“病”表達我的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缺愛,也是一種病。幼兒園裏的孩子感冒咳嗽此起彼伏。父母給孩子請假看病也是常事。然而,我家孩子的一個同班同學,因爲哮喘的緣故,幾乎從開學到現在,連續上學的時間從沒有超過一週,總會隔幾天就要請上幾日病假。班級羣裏看到最多的,就是這個孩子的請假信息也許每個班級上,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孩子

爸爸媽媽,我用我的“病”表達我的愛

想起另外一個我所知道的孩子。

是一個男孩,9歲,哮喘病史卻有4年了。整個4年期間,他幾乎都在依賴藥物,無法停藥。每次要停藥了,哮喘就會又復發。有時候,父母會故意忘記給孩子吸藥,孩子很緊張,主動要求吸。父母非常憂慮,孩子的病成爲了整個家庭的心病。

孩子媽媽憂慮地說:

孩子非常信任我,卻有些害怕和討好我,有點看不起他爸爸,但有時又表現出和爸爸親近,爸爸總是習慣用捉弄嘲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半年前孩子和我們分牀,但一直要求陪伴,時常半夜哭喊要父母陪,期間哮喘發作了一次,直到現在也要陪……

反覆發作的兒童哮喘,其實是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即兒童哮喘跟心理因素有緊密的聯繫。

瞭解後得知,上面這個男孩的家庭是這樣的:爸爸媽媽關係很緊張,吵架是家常便飯,媽媽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丈夫的輕視和指責。

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他擔心這個家庭會分裂,害怕自己隨時會被拋棄。

至今不能和父母分牀就是明證——孩子之所以如此依賴、不能獨立,只不過是因爲他從未獲得過踏實的依賴感,如我們此前所說,“沒有吃飽的孩子,纔會一直喊餓。”

這個男孩亟需要緊緊抓住媽媽這棵看似穩定待在身邊的“救命稻草”。爲了得到媽媽的愛,孩子用了討好的姿勢,如媽媽自己承認的,孩子“有些害怕和討好我。”

爲了表達對媽媽的忠誠,男孩還會學着媽媽的樣子,牴觸爸爸,甚至用輕蔑的口氣跟爸爸說話。

仔細觀察這個家庭中的狀態,是媽媽給了太多不該由孩子承擔的東西。她把孩子拉進了“夫妻爭戰”的陣營裏,並且把孩子綁定到了自己這一邊。

孩子接收到了媽媽的“需求”信號。他主動站到了媽媽這一邊——男孩看不起爸爸,這顯然是媽媽希望看到的。

最關鍵的是,這孩子後來還發現,一旦生病了,他和媽媽就更加能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於是,通過病,表達對媽媽的忠誠,這成爲了孩子潛意識裏的“習慣”。

而與此同時,孩子自己的空間,則被媽媽佔據了太多。媽媽的東西侵入孩子的空間太多了,太滿了,以至於他“呼吸困難”——這恰是他的哮喘病在表達的。

然而,父親就是父親。尤其對男孩來說,離開母親,走向父親,這是他們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的必由之路。

如孩子媽媽自己也觀察到的,“孩子有點看不起爸爸,但有時又表現出和爸爸親近。”這證明孩子內心是想要與媽媽分離、渴望朝着一個成熟男人的方向成長的。

他的“哮喘”恰恰在表達他對“離開母親、靠近父親”的需要。如有心理分析師指出的,哮喘的心理意義是:他需要另一個人(藥物)來幫助自己呼吸,或是需要一個空間,讓自己可以自主呼吸。

孩子的病,成爲了他獻給這個家庭的禮物。通過生病,孩子在表達着對父母雙方的忠誠與渴求。

通過生病,去換取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和關注,以滿足“和父母在一起”的心願。要想孩子徹底病癒,除了藥物治療,這個孩子的父母最好能夠同時接受心理治療。父母必須要學會處理好自己的關係,而不讓孩子做關係的受害者。

類似這樣的案例其實很多。有數據顯示,兒童哮喘的發病率日趨增加。除了環境等客觀因素,心理因素不容小覷。

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中重度哮喘患者的焦慮性/抑鬱症狀更加明顯。而反過來,焦慮等情緒因素也可以作爲一種刺激物誘發哮喘發作。

兩者相互作用,互相影響。所以哮喘所致的兒童心理問題也應引起廣泛父母的重視。

當父母給了孩子太多,孩子是承受不住的,於是“用軀體表達”成爲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這在如今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屢見不鮮:父母給孩子的過多,侵佔孩子的“個人空間”過大、和孩子捆綁在一起遲遲不能“分離”……

對此,我的建議是:

重視孩子生病背後的心理因素,詳見上文所述。

避免把孩子當做病號。父母應該重視字的心理健康,儘可能地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對待哮喘兒童,避免負疚感及過度保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