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鄰居周先生夫婦在將近50歲時就趕上了國家的二胎政策,想生兒子的周先生和妻子商量,準備坐“末班車”生第二個孩子。周先生和周太太對女兒不接手很生氣:“我們把你養大了,現在讓你幫忙照顧你弟弟幹嘛?大孩子應該有自己的…

原標題:“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導語: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隨着二胎政策的實施,婦女生育大齡母親的比例從24.5%上升到31%,而平均年齡從27歲上升到29歲,毋庸置疑的事,女性生育羣體中十分關鍵的一個部分已經變成高齡媽媽了,而且在社會和家庭之中的許多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父母惡言相向。

年來,“高齡產婦”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隨着二胎政策的持續的開放和各個家庭的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很多的媽媽都會選擇去孕育第二個孩子,其中,已經過了40歲門檻的“高齡”父母不在少數。

事實上,生育年齡增長的背後有很多原因:重男輕女,渴望有個兒子;滿足他們對兩個孩子的慾望;找個孩子能陪大哥。不顧高齡生育的目的和生育的風險,隨之而來的家庭關係的處理,也是令不少年邁父母頭疼的問題。第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的年齡差距太大,年邁的父母產後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很可能成爲引發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2張

鄰居周先生夫婦在將近50歲時就趕上了國家的二胎政策,想生兒子的周先生和妻子商量,準備坐“末班車”生第二個孩子。用周先生的話說,他說:“有個兒子證明這個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卻沒想到這件事遭到女兒的強烈反對,但是恰巧的是,當老周最終決定要第二個孩子時,他的女兒剛好坐完月子。女兒聽到父母的想法後,覺得父母加重了她的負擔,既羞愧又憤怒。

但不管怎麼勸女兒,老兩口鐵心想要這個孩子,女兒見無奈只能被兩人折騰,幸運的是,周的妻子第二年生了一個男嬰。老周高興得以爲自己保住了面子。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3張

漸漸地,老周發現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發展。首先,他的妻子在第一個月有明顯的產後後遺症,背部疼痛難忍,幾乎坐不起來。後來,老周發現自己的高血壓越來越嚴重,可能是因爲太累了。

看着小兒子時不時要喂,老兩口商量之後,就想着讓女兒幫忙照顧一段時間,老周想着女兒的兒子還沒滿一歲,這樣剛好兩個孩子可以一起帶。已經在抱怨父母年事已高的女兒當場拒絕了父母的無理要求:“我照顧弟弟,誰來照顧我兒子?”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4張

周先生和周太太對女兒不接手很生氣:“我們把你養大了,現在讓你幫忙照顧你弟弟幹嘛?你真的沒有良心,這是你的弟弟,又不是其他人,早知道養女兒容易養白眼狼,當初就不應該生下你了。父母不應該以女兒應該照顧弟弟爲藉口,以父母的角色讓子女負責一切。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5張

父母在作出生育決定時,應該如何妥善處理長子之間的關係

1、提前和孩子談談

溝通是消除誤解的前提。事實上,父母選擇高齡生二胎並不是一件小事。家長需要意識到,此時選擇生第二胎並不是家長的私事,也會影響長子未來的發展。當父母選擇生第二個孩子時,通常會徵求孩子的意見,當他們最大的孩子已經成年時,年長的父母怎麼能選擇做他們想做的事呢?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6張

2、主動對孩子好一點

孩子們不同意父母晚育第二個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希望父母在本應享受家庭樂趣的時候,卻陷入繁重的育兒工作中。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的善意。主動對孩子示好,其實就是告訴孩子,自己知道孩子的關愛,主動安慰孩子的憂愁情緒。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7張

3、擺脫讓孩子幫忙照顧孩子的想法

對大齡母親來說,最危險的想法之一就是讓孩子來照顧她們。大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不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揹負“債務”。父母加上的這種債務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壓力,爲家庭矛盾激化埋下隱患。

“我養弟弟,誰來養我兒子?”面對女兒的質問,爸媽惡言相向 第8張

總結:

父母可能有他們自己的理由在以後的生活中有孩子,但作爲一個孩子並不意味着你必須跟隨你的父母在任何事情上的領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因爲一些莫須有的責任委屈了自己。

不如把自己的想法向父母說清楚,保持父母之間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即使家長明白自己的想法,在消除誤解的同時也會讓家長對自己的決定考慮得更仔細。同時,不要害怕家長的無理要求,學會拒絕,讓自己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