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問“爸爸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可別隨便回答

孩子問“爸爸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可別隨便回答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貧窮會沁入孩子的骨子裏,侵蝕他的氣質和風度,有的爸爸媽媽自己很節儉,也希望能把這個傳統美德傳承給孩子,然而,如果節儉“過了度”,天天和孩子哭窮,會剝奪他們內心的安全感。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呀?”

孩子會不會問你這些問題?你又是怎麼回答的?

其實,我們只要讓孩子知道一點,父母再有錢,和自己也沒關係,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我們的回答是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的,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我是有很多錢,但這只是我的錢,你的錢是要靠你自己去賺的!

作爲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着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爲一個有錢人,而不是隻給他錢。

那麼,如何從小正確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與智商、情商一樣重要,應該從小培養兒童的理財能力。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通過簡單的勞動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孩子問“爸爸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可別隨便回答

金錢觀

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很強,只要帶孩子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會樹立在孩子心中,所以一味限制孩子用錢是沒有用的。

家長們可以定期給孩子一些錢,鼓勵孩子們合理地消費掉。在孩子每次消費後,和孩子及時地交流一下購物的感受。

如問一下孩子:這次消費是否必要、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滿意?通過交流,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和教訓,慢慢地幫助孩子梳理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學會計劃開支,養成良好的習慣

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週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週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而股神巴菲特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13歲時,他有了3000塊,買了第一隻股票。

給孩子在金錢上的安全感

有一些家長爲了杜絕孩子養成大腳大手的壞習慣,於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窮”,但是這種做法需要適度。大家想,一個整日看着父母爲錢發愁、抱怨的孩子,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嗎?內心會非常自信嗎?

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長要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你不用擔心。但長大了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財富。”

這種承諾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爲當孩子的內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錢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攀比心和虛榮心,而不是讓孩子不在乎金錢,大手大腳,更不是讓孩子坐享其成,讓孩子變成啃老族!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