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孕前檢查 > ABO溶血揭祕 O型血備孕別驚慌

ABO溶血揭祕 O型血備孕別驚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孕了,如果備孕女性剛好是O型血,那麼周圍可能會有人提醒一下你去檢測一下丈夫的血型,因爲據傳如果丈夫不是O型,那麼你的寶寶則有發生ABO溶血的可能。你對ABO溶血瞭解多少呢?在備孕時有何需注意的呢?

ABO溶血揭祕 O型血備孕別驚慌

血型似乎也與星座一樣,常常被用來推測人們的性格,甚至測算未來的命運,聽起來挺玄乎。不過,除了娛樂消遣之外,血型匹配常常用於醫療場合,血型也遺傳也有莫大的關係,以致血型成了一個比星座更嚴肅的話題,血型差異遠比星座差異要嚴肅得多。

最近小編一位朋友就爲了血型的事困惑不已,她是O型血,可是她丈夫是A型血,她聽說了有“ABO溶血”這回事,備孕都備得憂心忡忡,還想着是不是該放棄備孕……

ABO溶血有那麼可怕麼?ABO溶血是怎麼回事?ABO溶血檢查怎麼做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ABO溶血?

一般人們的血型有兩種分類方式:一種是ABO血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型、B型、O型和AB型;另一種是Rh血型,即Rh陽性和Rh陰性。

如果你的ABO血型是O型,而丈夫不是,那麼你將來生出的寶寶就有很小的可能性會發生ABO溶血性疾病。當孕婦爲O型血,胎兒爲A或B型時,孕婦體內可產生抗A或抗B抗體,隨血流進入胎兒體內就可產生溶血。ABO溶血時,孕婦必爲O型,丈夫爲A型、B型或AB型時,胎兒纔有可能爲A型或B型,從而產生溶血癥。當然,如果父親的血型爲O型或A2型時,胎兒的血型就可能是O型或A2型,即使母親爲O型血,也不會引起血型不合。

說白了,ABO溶血就是媽媽和嬰兒的血型不合引發的疾病,由於血型不合從而引發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一般只出現在胎兒或新生兒期,ABO溶血也成了新生兒期黃疸和貧血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ABO溶血並沒那麼可怕。因爲並不是所有媽媽是O型血的寶寶都會發生ABO溶血病。只有一小部分寶寶會發病,而且一般症狀比較輕,表現爲溶血性黃疸或溶血性貧血。

頭胎髮生ABO溶血的概率小?

有網友認爲,ABO血型不合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是由於第一胎懷孕時,孕婦體內產生的抗體量較少,還不足以引起胎兒發病。爲防止多次妊娠使孕婦血中抗體愈來愈高而引起血型不合的危險性,就不應該多次做人工流產,避免第一胎人工流產,可以間接地減少血型不合的問題。

  ABO溶血與胎次無關

就ABO溶血而言,發生溶血的概率與胎次沒有關係。由於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與A(B)抗原相類似的物質,比如打過破傷風針,甚至在一些食物中也會存在類似A、B抗原的物質。準媽媽在孕前就已經接觸過A(B)抗原,會被刺激產生A(B)抗體,懷孕之後抗體就會通過胎盤進入寶寶體內引起溶血。因此,ABO 溶血在第一胎即可發生。

  別擔心,並非所有O型女與非O型男都會發生溶血

父母的血型是發生溶血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說所有這種情況下生出的寶寶都會發生溶血,這是與媽媽血液內抗體量的多少、抗體與寶寶體內紅細胞的結合程度、A(B)抗原的強度以及寶寶代償性造血能力有關。母嬰ABO血型不合在妊娠中約佔20%,但發生新生兒溶血癥的則很少,只有1/150左右,而且症狀大多很輕。

  怎樣備孕才能避免ABO溶血?

在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大家對ABO溶血的認識可能還不夠正確與全面,過於擔心ABO溶血對寶寶的危害,而對它感到害怕,並試圖未雨綢繆早作打算。

有不少備孕夫妻早在備孕時就想了解是否有避免ABO溶血的方法。而實際上,對於ABO溶血發生的可能性,孕前是不必要做特別的措施的。因爲這是個概率性的事件,發生或不發生並不確定,只是有這個可能而已。所以在備孕時,並沒有特別的方法可以“避免”ABO溶血,是否發生溶血,要等懷孕了才知道。

  怎樣做ABO溶血檢查?

ABO溶血比較常見,但是即使出現,症狀通常都比較輕,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真正嚴重到需要給寶寶進行換血的情況微乎其微,所以一般不把ABO溶血的檢查列入產前常規檢查範疇。只有在準媽媽曾經有過不良產史,如自然流產、胎停育、不明情況的胎死腹中,高度懷疑是因爲血型不合發生溶血而導致的情況下,才需要做特別的檢查。

如果備孕成功,懷上了,您就需要定期檢查抗體滴度,當檢查值動態上升達到1:128以上時,需要警惕。同時,還可以通過B超和胎心監護,觀察胎兒在宮內的情況,如果溶血比較嚴重,胎兒會出現宮內水腫甚至心衰,需要採取一些干預手段進行治療。

  別因害怕溶血而換O型血老公

也網友戲稱,如果自己是O型,老公是A型,是不是需要離婚重新找個O型血老公。對這種做法,小編表示完全不贊同,原本發生溶血的概率並不高,即使發生了也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危險,又何必多次一舉呢?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