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穩定寶寶情緒 就這麼做!

穩定寶寶情緒 就這麼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寶寶,父母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在照顧小孩的過程中秉持一致性、規律性及穩定性的原則,才能在照顧寶寶時更加得心應手。

照顧寶寶方式的演變

對於人類認知能力與想象力的發展,近年來科學有很多驚人的發現。通過計算機斷層、核磁共振等儀器,讓人們越來越清楚大腦結構各自所代表的意義。舉例來說,一般人認爲寶寶的個性主要是後天環境所造成,因此非常強調照顧方式和質量,但目前研究卻指出,先天的遺傳以及基因的影響更爲重要。

現在孩子的照顧方式,跟過去已經大不相同。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產階級父母受到宗教、文化、社會的影響很大,強調對小孩的嚴格管理和要求,而中下社經階層,卻充滿忽略、責罵與處罰。反觀今日,父母給予小孩無限的包容及愛,後天的影響其實大大減少,問題反而是:父母過度以小孩爲中心。

避免讓孩子活在大人的想象中

父母在育兒時,應該避免對寶寶給予過多的想象。舉例來說,,父母會強調要對寶寶很好,他們纔會快樂生活,但事實上,基本需求適時被滿足,對嬰兒才最重要。寶寶僅希望在自己吃喝拉撒睡的時候,能幹淨、舒適。因爲在年紀尚小時,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沒有過多的情緒及內在想法,除非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纔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印記。所以父母在此階段,不該懷抱過多想象。寶寶的情緒並沒有大人想象中複雜,基本上只有“滿足”與“不滿足”之分,即使哭鬧時也不見得是在生氣,可能只是用哭鬧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

另外,許多父母喜歡將女兒打扮成小公主,將兒子打扮成賽車手,這代表媽媽想當公主、爸爸想當賽車手的夢想無法如願,便將內心所隱藏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但是過多的給予、太多的刺激,反而可能讓小孩的中樞神經不穩定。

穩定寶寶情緒 就這麼做!

tips:小心被孩子摸透情緒

現代父母在照顧寶寶時,寶寶並未有過多的疑慮及反應,反而是父母會有比較多的問題,例如人們普遍認爲是父母在管理小孩,但實際上則是小孩在管理父母。當小孩不守規矩惹父母生氣時,只需要乖巧一陣子即可故態復萌,因爲這種方式,更勝於完全聽從父母的指示。

寶寶情緒有何意義?

人類有喜、怒、哀、樂的基本情緒,但對小孩而言,這些表情不一定代表你所認爲的意義。年幼寶寶的笑容不見得代表開心,反而是滿足,寶寶情緒發展成熟之後,才能表達出開心的情緒。因此,笑容要等到小孩1歲後,纔有意義;哭泣也不表示憤怒,對寶寶而言,哭只是表達不舒服及需求不被滿足的心情。隨着不斷成長,這種情緒纔會轉變成爲生氣、憤怒;憂慮的情緒則要等到上幼兒園纔會顯現,例如開始出現拉着媽媽裙襬不肯出門、媽媽一離開就哭的情況。那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情緒不穩定會影響到寶寶嗎?其實這有時候可能只是大人的另一種錯覺,1歲以下的寶寶對情緒的感受性不高,無法意識到照顧者表現出的情緒起伏,反而是像生氣時甩門所造成的巨大聲響,這種情緒所導致的行爲,對寶寶來說纔有意義。孩子要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至少要等到4歲。

穩定寶寶情緒的小妙招

生理需求是穩定寶寶情緒的重要角色之一。吃飽或尿布乾淨與否,是決定寶寶感覺舒適的重要環節,假如寶寶經常處在不舒服狀態,會使他變得難照顧、愛哭鬧。此時,家長可以先從筆記本記錄中找出“一致性”,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而周遭環境的“穩定性”也是培養的關鍵。

穩定寶寶情緒 就這麼做! 第2張

一致性‧記錄寶寶生理時鐘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爲了清楚理解寶寶情緒,建議家長開始作筆記,記錄喝奶、換尿布、起牀、哭鬧時間與哭鬧原因,連續記錄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知道寶寶的生理時鐘及生活模式。觀察出端倪後,也就可以知道何種方式能讓寶寶不哭鬧。家長首先觀察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讓他不舒服的因素,解決生理上的問題;第二是觀察環境中有哪些因素會讓寶寶哭鬧;第三是哭鬧時間點,寶寶時常會固定在某段時間點哭鬧,沒有任何原因,這時就很難改變,只能用各種方式來儘量安撫;第四則是根據記事本記錄的內容,詢問小兒科醫師的意見,由專家提供建議或可施行的方案,穩定寶寶的情緒。

規律性‧觀察寶寶日常反應

等寶寶滿1歲後,主要照顧者就能通過觀察更加了解寶寶,有特殊疾病的寶寶會有其獨特跡象。例如:有多動症的寶寶即使躺在牀上睡眼惺忪了,也會比一般寶寶好動許多;自閉症寶寶若盯住天花板上的風扇,一看就可以很入神,並且看很久;神經敏感的寶寶,時間點一到沒喝奶,就會嚎啕大哭。當長時間觀察寶寶的特質之後,父母就能發覺寶寶會呈現某種“規律性”。某些父母有時在處理寶寶不肯睡覺的問題時,發現寶寶一上車就會睡着,甚至會開車逛到寶寶睡着爲止,因爲車子晃動及引擎發出聲音的規律性,剛好譜出寶寶喜歡的交響樂,因而能讓寶寶安穩入睡。

穩定性‧照顧者不慌不忙

當寶寶有哭鬧不休的情況時,必須先考慮生理因素,並觀察寶寶在不同環境下的情緒變化。舉例來說,寶寶身處吵鬧環境中是會哭鬧,還是反而會安靜下來?教養小孩時,最重要是將每個寶寶視爲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小孩都應該要有獨一無二的教養方式,千萬不要覺得別人是怎樣帶小孩,自己就要怎樣帶。家長要扮演“偵探”的角色,調查寶寶的喜好,慢慢發覺他的特性,才能知道適合他的照顧方式。

新手爸媽照顧寶寶時,最重要的是別慌亂,秉持一致性和規律性,若寶寶哭鬧、不開心,父母情緒穩定與否,則顯得非常關鍵。若此時家長情緒溫和且不慌不忙,再慢慢地撫摸,與寶寶做肌膚接觸,就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安全感對寶寶的重要性?

寶寶10個月至1歲半時,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當父母或主要照顧者離開身邊時會顯得緊張、怕生。分離焦慮的狀況,通常在3歲前會消失,若3歲後的狀況沒有減緩,寶寶可能會更怕生。而對於年紀過小的寶寶來說,情緒中並不存在“安全感”,只存在“滿足”或“不被滿足”,所以培養父母與主要照顧者的育兒教養一致性、規律性及穩定性,就能讓寶寶擁有穩定的情緒。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