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好家教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好家教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家教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在機場看到《時代雜誌》的封面是一個年輕人,大標題是“青少年大腦的祕密”,副標題爲“研究帶來了我們對青少年心智的革命性看法,解釋了他們行爲的神祕”。這種標題往往會引起熱賣,因爲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會忍不住買一本。回家細看爲什麼原來乖順的兒女一夕之間變得桀驁不馴,說一句頂三句,使得家庭氣氛總是處在“兩國交戰”的情況下;運氣好一點的則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放學回家就躲進房間,房門永遠是鎖着的,兒女只有在月初發零用錢時纔出現,拿到錢立刻隱身。  看到別人搶購,我也忍不住買了一本,發現報道的是美國國家衛生院季德的研究。1991年以來,他長期追蹤掃描1800名孩子的腦,看正常的腦發展情形爲何,尤其着重同卵雙胞胎,因爲他們的基因相同,想看看後天環境對相同的大腦結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自從有了腦造影技術,可以直接在活人腦中看到神經活動的情形後,一些傳統觀念被顛覆掉了。底特律兒童醫院的柴加尼教授發現,10個月大的嬰兒大腦的活化就已經到達成人的程度,尤其是掌管情緒的杏仁核,在兩個月大時就已經在工作了。大腦的活化程度在5歲左右達到頂點後逐漸下降,但是在11~12歲時又往上爬,過了青春期才真正停留在成人階段。其中女性比男性早,女孩子11歲左右神經連接密度到頂峯,男孩要到12歲半。  大腦最晚成熟的是額葉,要到20歲左右。這是掌管理智、決策的區域,尤其是抑制自己不要做不對的事情的地方,所以額葉現在又稱爲“總裁腦”,是大腦的總指揮。這就是爲什麼大多國家法律都是以20歲爲成年標準的原因。但是季德認爲大腦真正的成熟可能要到25歲,我以前的教授說24歲,比之前所認爲的20歲晚一些。這個發現直接影響到孩子16歲可不可以開車,18歲可不可以投票及喝酒等法律上的問題。  青春期時荷爾蒙大量涌出,尤其是掌管情緒的地方特別活躍。有人認爲這是青少年尋找情緒刺激的原因,因爲掌管理智的前腦尚未成熟,意念出來不易抑制,所以青少年容易衝動,做出沒有理性的事。  知道原因並不代表合理化,反而更讓我們看到父母的重要責任。父母要想辦法在精神層次上提高孩子的境界,幫助孩子擺脫生理的控制,在他們進入青春期前先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是非判斷,將荷爾蒙的衝擊減到最低。  要做到這一步並不困難,只需從小在家庭中培養紀律,也就是我們過去說的“家教”,因爲童年紀律的培養是個內隱的學習,跟隨孩子一輩子。假如孩子在飛機上,把走廊當作自己家的走廊奔跑,而父母不加以阻止或約束,或是父母自己把機艙當作自己家的客廳大聲喧譁,我們怎麼能期待這個孩子長大後會約束自己青春期的行爲呢?  這篇報道最後強調父母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孩子不一定聽父母的話,但他絕對是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行爲。文章以whatyoudomatters(你做了什麼事)爲結尾,真是非常正確,一針見血。  在教育上,要首先理解人性都是在不斷的鞏固中形成的。好習慣不從小養成,長大了就不容易教,而壞習慣更是養成了就很難改。幼兒教育最重要的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  人不是理性動物,常會貪小作假;但是隻要提醒他誠實,並暗示他誠實,就可以對抗誘惑。以前各學校都懸掛着各種道德格言,比如,每天進校門時,看一下“禮義廉恥”這四個字對學生品德是有幫助的。當初陳水扁在臺時拆下了許多有關品德的格言,認爲這些東西沒用。現在有科學實驗證實,它不只是空洞的口號而已,適時的提醒是有效的,對人具有強化作用。前人的智慧總結,應該可以掛回去了。  請從小教導你的孩子紀律與自律,唸書給他聽,打開他的眼界,啓發他的心智。當青春期荷爾蒙來時,他的紀律與自律會使他不逾越,他的知識與內涵會使他超越生理的澎湃,這樣就會安然度過青春期,蛻化爲一個心智成熟的青年。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