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叫我第一名》(美國)

每個學生都值得被教導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孩子們看世界的眼光會和大人們不一樣,他們會說‘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做什麼’,所以我也是這樣的。”

布萊德患有先天性痙攣疾病,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怪聲。

他的這種怪異的行爲,從小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在學校里老師經常批評他,同學們更是對他冷嘲熱諷,就連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

初中,一次全校大會上,校長巧妙地讓大家瞭解了布萊德的真實情況,布萊德在說出自己的想法後也對自己有了信心。這次機會讓他堅信每個學生都值得被教導。

因此,很想當老師的他,在大學畢業後,便到各個學校面試尋求教職,爲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他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努力着。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2張

《小孩不笨》(新加坡)好孩子是被賞識出來的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3張

“現在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好管教了,他們的門已經關了,你需要一把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有了這把鑰匙,就容易溝通了。”

新加坡的小學生到了五年級,要依學業表現,被分派就讀EM1、EM2或EM3三種不同課程,其中EM3被視爲最沒前途。

該片講述了國賓、文福、泰瑞三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以及三個家庭的互動和衝突的故事。

所探討的家庭關係、小孩子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也讓大家看到所謂的“精英教育”遊戲規則和家長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如何扼殺了一羣無助孩子的命運。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4張

《音樂之聲》(美國)以童心對童心,以愛回報愛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5張

“羣山因爲音樂充滿生氣,唱了千年的歌,羣山讓我的心中充滿了音樂……”

這部堪稱爲孩子音樂啓蒙課,作爲兒童教育的首選影片,始終貫穿着愛的主題,給孩子帶來最純淨最真誠的愛的教育。

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爲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影片至始至終洋溢着樂觀向上的情緒,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6張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用音樂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7張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在日記本里追憶童年的音樂啓蒙老師克萊門特。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

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8張

《聽見天堂》(意大利)每個人都有勇氣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9張

“如果你很肯定了就去行動吧,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這是根據意大利聞名盲眼電影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的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

米可從小就熱愛電影,因爲一次意外,讓他必須永遠與黑暗爲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的特殊學校就讀。當他在學校找到一臺老舊的錄音機時,一個嶄新的世界爲他而展開。

然而,生命中重新點燃的希望卻被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硬生生地打斷。

即使不被認同,米可仍是朝着夢想邁進,他的熱情逐漸感染周圍的同學,引導着他們重新定義視障者的夢想與能力。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0張

《地球上的星星》(印度)每個孩子總會走出自己的路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1張

“我們身邊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變着這個世界,正是因爲他們對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想法很獨特,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們是少數派,一旦他們展現出自己的才華,世人都爲之嘆息。”

八歲的小男孩伊夏,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爲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

然而,學習是他最大的敵人,他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掌控的範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導”。

在新學校,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他的教學方式很是鬼馬精怪,同時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

當尼克幫助伊夏找出癥結所在——閱讀障礙症,同時也發現了他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終於尼克用時間、耐心和關懷,讓伊夏找回了自信心和快樂。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2張

《蒙娜麗莎的微笑》(美國)超越定義的限制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3張

“我聽見了生命腳步快速的聲音,我會彷徨的徘徊。但不是所有的徘徊都是沒有目的的,尤其是當我在不受傳統影響尋求真理的時候,超越定義的限制,超越人性。”

電影講述1953年的美國,時代正處於轉變之中。

衛斯理女子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教他們如何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學科知識,也不重視心理教育,而是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爲今後的婚姻,她們學習的目的無非是嫁一個好丈夫。

畢業於風氣開放的伯克利大學的凱瑟琳前往衛斯理女子學校教授藝術史,充滿理想與熱情的凱瑟琳,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沿襲學校一貫的教學做法和風格,她不僅挑戰學校的一些做法、規矩,而且鼓勵學生髮掘自己的興趣,並且大膽去實踐她們的想法。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4張

《自由作家 》(美國/德國)

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5張

“如果我擁有幸福卻毫無察覺,那麼幸福就不復存在。如果我能夠心懷感激地面對一切不幸福,那麼,那又是另一種幸福了。”

加利福尼亞,長島,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在熱血菜鳥老師艾琳的班級裏,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嚴重的挑戰,但她逐漸學着聆聽學生的心聲。

她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着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度過每一天就是最大的希求。

於是艾琳借鑑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裏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裏,學生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人生,使孩子們得到救贖!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6張

《死亡詩社》(美國)用詩和思想幫孩子走出青春的迷茫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7張

“人生就應該是快樂的,要抓住每一天,孩子們。讓你們的生活變得非凡起來。”

面對升學的壓力,學校嚴肅的傳統,威爾頓學校的少年們倍感壓抑。新來的基廷老師一改學校的常規,他給學生們讀有思想的詩歌,引導孩子們獨立思考,告訴學生們要“把握當下”,並以該原則行事。

在教學的第一堂課上,基廷並沒有在教室裏上課,而是領同學們看校史樓內的照片,讓他們去聆聽死者的聲音,並去領悟生命的真諦。

基廷老師自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開始懂得自己的興趣、愛好、前途和目標。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8張

《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

別讓死記硬背毀掉孩子的未來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19張

“你們都陷入了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裏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

蘭徹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大學生,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

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綽號“消音器”的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

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爲人知的祕密。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就看看這些電影 第20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