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小小是個活潑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喜愛體育運動,性格開朗外向。在外人看來,像小小這樣熱情、開朗,長得清秀的男孩應該能讓母親感到驕傲。但小小的母親不這麼看。小小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母親一心希望能生個像自己一樣愛學習的孩子,沒想到小小非常活潑好動,學習成績一般。在小小的母親看來,熱情、開朗、帥氣根本算不上是優點,或者說,這些優點並不是她所“關注”的。

小小的母親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爲她從小過的就是“好學生”的生活,她並沒有體驗過不同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小小的母親覺得自己人生道路走得挺順暢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她堅信憑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彎路,讓孩子成爲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像小小的母親這樣對孩子寄予很高期待的家長,給孩子的就是“有條件的積極關注”。

什麼叫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呢?

讓我們看看心理諮詢人本主義學派掌門人羅傑斯怎麼說的吧: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不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而是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尊重他,會激發他的能量。相信他會成爲他自己。不需要僞裝,不需要壓抑。他會成爲一個負責任的、自我主導的人,一個擁有個人目標和價值觀的人。而且他會從這樣的家庭關係中得到很大的滿足,會愛家人、愛交流。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2張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3張

把握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尺度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初聽起來好像和嬌慣孩子一樣,但如果細細體會,會發現簡直是天壤之別。這裏有一個尺度的問題。

1

自由

無條件積極關注提倡給孩子自由,但這種自由只能是相對的自由,需要適當的約束,孩子的願望也需要節制。

父母適當地立規矩,比如,看電視、看電腦、玩耍的時間,吃麥當勞的次數。這些約束、規矩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商量達成一致,並且注意不以讓孩子難受的方式來執行,爭取讓孩子較愉快地接受。在習慣形成的初期完全依靠孩子來管理自己是不大可能的。以前有些家長把老師的“不管”誤解成了完全“不管”,結果出了問題。

其實尹老師反對的是過多地管,提倡的是適當地管。“管”是爲了不管,“教”是爲了不教,在習慣培養初期更多的是一種有心無痕,讓孩子容易接受的“管”吧。此時無條件積極關注體現在不以父母的意志爲中心,體會、考慮、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意願。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4張

2

尊重

正如大人的想法經常會有問題一樣,孩子的想法有時也會有問題。此時如何無條件積極關注呢?

倡導對孩子“無條件積極關注”,重點在於尊重孩子的願望和意見,但並不等於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想法。成人之間也是如此,我尊重你的意見,這代表我會認真考慮你的想法,並最終通過協商達成一致,結果採納的可能是一個妥協的方案。

在孩子的想法確實是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商量、談判,使他能夠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見或者產生一個妥協的方案。比如,孩子想吃一些“垃圾食品”,可以好好地和他商量,換其他的他喜歡的食品或玩具,既尊重了他的願望,又堅持了你的原則。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5張

3

自主

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父母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我們有時也希望有一點兒外界的壓力,藉助它推動我們前進。比如我們會說:如果不是因爲考試必須通過,我也不會下決心來學習。孩子也是有惰性的,如果完全隨他的心願,有些事情他確實可能不會主動去做,所以,此時孩子也是需要督促和推動的,但是無條件積極關注體現在這種督促和推動是一種孩子願意接受的、不反感的。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6張
家長需要給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第7張

比如,孩子喜歡閱讀,不太喜歡數學。如果讓孩子學習,完全讓孩子自己做主,他自然會選擇閱讀。但是這樣逐漸就會在數學上落後,這也是孩子所不願意的,所以,此時可以用平和的態度適當地勉強孩子,推動孩子去做數學題。同時也給孩子輔助,讓孩子覺得容易些,也幫助他激發興趣,這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

比如,孩子想看電視,而大人認爲看電視沒有什麼好處。此時,簡單地尊重孩子的要求,以及簡單地不允許孩子看電視都是不好的。可以採取折中的方案:可以讓孩子在網上看經典動畫片、電影,這既滿足、尊重了孩子的願望,同時時間也是可控的,而且這些經過選擇的精品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好的營養。

柏 燕誼

心理諮詢師,兒童教育專家,暢銷書作家。出版兩性暢銷書《愛情很殘酷,你要學點擒拿術》,親子類書籍《愛暴力》、《學點心理學 幫孩子養成高情商》等,CCTV-12《心理訪談》《熱線》《夜線》欄目特約心理專家,北京電視臺《第三調解室》《生活廣角》、江西衛視《金牌調解》、重慶衛視《謝謝你來了》等欄目特約心理專家。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