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適度瞭解爸媽真實感受,並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樂

適度瞭解爸媽真實感受,並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父母想不通,我們對孩子盡心盡力,他們不僅覺得理所當然,有時候還不滿意。要知道,幼兒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他們需要機會學習理解他人的感受。這其中,首先要學會理解父母的感受,因爲父母是他們朝夕相處的人。然而,作爲父母,總是對孩子全力付出,不求回報。於是,即使我們很累,或者我們也有自己的需要,也不說出來,而是儘量去滿足孩子。然而,事情的結局也許並不快樂。

比如,3歲的孩子纏着媽媽,讓她陪他一起玩。可是她實在很累,想休息一下。但她覺得如果拒絕寶寶,就不是一位“好母親”。所以,她勉強陪着孩子,內心卻一點兒都不愉快。由於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她覺得心煩意亂,並且有一種失落的感覺。然後呢,她可能會因爲一點兒小事而藉故發作。她會說:“你彈電子琴的聲音太響,現在不許彈。”或者,“你看你,把鐵軌弄得到處都是,快收拾好!不收拾好,明天不許你玩。”而孩子並不瞭解媽媽的感受,所以他既困惑又很受傷。總之,結局不會很愉快,所以,記住我們是普通人,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限度,並及時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做到互相理解,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好。

有個學期,大寶每週四傍晚有活動。有一次沒時間做晚飯,我就直接去店裏買了壽司回家。大寶很愛吃。接下來那個週四,大寶放學回家就說:“今天吃壽司吧?”我說:“啊呀,你早上沒告訴我你想吃壽司,而且今天正好媽媽下班早,已經做好飯了。今天就不吃壽司了。”大寶一心想吃壽司,帶着哭腔說:“我們上週四就是吃壽司,我覺得週四就是壽司夜啊!”我耐着性子說:“爸爸媽媽下班很累了,不想再爲壽司單跑一趟。好,我們現在就規定,週四是我們家的壽司夜,下週四我們一定吃壽司,好嗎?”大寶平靜下來,接受了我的意見。

適度瞭解爸媽真實感受,並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樂

這裏要指出一點,因爲之前我通常說話算話,所以他相信我,既然我這樣說了,那以後週四就一定會是壽司夜。這樣的互動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的。我們總是覺得實話告訴孩子我們的感受很困難,但是隻要我們相信,他們通常也有一顆體貼父母的心,這樣告訴他們實情就不那麼困難了,也讓他們瞭解爸爸媽媽不是超人。體貼、感恩就是這樣慢慢養成的。這樣的孩子更通情達理、更快樂。
有一天吃早飯的時候,大寶說:“謝謝媽媽給我做麪包。”通常我會說:“不客氣。”那天我說:“我真高興你這麼說。”這個回答和平時不一樣,大寶問:“媽媽,你爲什麼很高興呢?” 我說:“我很高興你感激我的勞動,我真高興你這麼想。這就叫‘愛’。”兩個孩子紛紛過來擁抱了我。
在這裏我傳遞了一個信息:媽媽是普通人,媽媽也需要鼓勵,也需要被認可。很多時候,愛的教育就在這樣的生活點滴當中實現了。慢慢地,他們就習慣了表達感激之心。我們回國,大寶小寶經常在吃飯的時候,放下筷子,抱住外婆或者奶奶,說:“謝謝給我們做這麼好吃的菜!”外婆和奶奶都開心得合不攏嘴。知道感恩,能夠體貼大人感受的孩子更快樂,也令周圍的人更快樂。
所以,父母可以適當地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當然,整天和孩子訴苦或者抱怨,這不是我說的“在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要注意適度,給孩子一些機會理解父母的感受,讓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並將這顆感恩的心慢慢地從家庭擴展到外面的世界。
人生總是在快樂和不快樂中起起伏伏。來自外部的、膚淺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己產生源源不斷的快樂。他們的快樂來自內在動力。不斷有新的挑戰並且能戰勝挑戰,這樣的快樂是深刻的,激發起的動力是快樂不枯竭的源頭。當他們有一天發現自己能拿得動牛奶桶,自己倒牛奶,他們會油然升起“我行”的能力感;當他們苦思冥想做出一道難題,輕易得到一個玩具的喜悅怎麼能和此時的成就感相比;當他們付出汗水,不畏強手贏了一場比賽,此刻獲得的信心和激勵可能會持續整個賽季。然而,在獲得這些巨大的快樂之前,他們有過打翻牛奶桶的沮喪,想不出答案的挫敗感,輸了比賽的痛苦……他們究竟是快樂還是不快樂?這取決於父母、老師、教練在他們不快樂的時候怎麼對待他們,關鍵是有着長遠目光,着眼於未來,把“不快樂”的時刻看成是爲即將到來的快樂做準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