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你是不是也被寶寶這些行爲逼瘋了?

你是不是也被寶寶這些行爲逼瘋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是不是也被寶寶這些行爲逼瘋了?


A下班到家,3歲的圓圓正吃晚飯。看見媽媽,本來坐在餐椅裏的圓圓開始不安分:一會兒說不吃青菜,一會兒要求媽媽抱着吃,一會兒又撒嬌說要媽媽喂。

A果斷拒絕,圓圓便大哭起來。一旁的姥姥見不得這樣的場景,開始叨叨自己的女兒:“你喂喂她能怎麼樣?又不會要你喂一輩子。”但 A並不買自己親媽的賬。

圓圓見狀,哭得聲嘶力竭。姥姥自尊心受挫,躲到臥室擦眼淚。A只好喂圓圓吃飯,以緩和家庭矛盾。

但是,接下來幾天,圓圓開始無休止地要“媽媽喂!媽媽喂!” 原本獨立吃飯很好,現在卻“褪化成了小寶寶”,A很頭大。她並不知道,圓圓的這種行爲再正常不過,學名叫“行爲倒退”!

關於行爲倒退,媽媽們必須瞭解

爲什麼原本吃飯很自立的孩子非要喂着吃?

爲什麼原本會走路的寶寶摔了一跤後,便再也不肯挪動自己的雙腳?

爲什麼說話流利的寶寶突然變得磕磕巴巴?

爲什麼病了一場,原本學會的新技能也不願再展示?

爲什麼進入幼兒園,原本能明確表達排便意願的孩子開始出現尿褲子行爲?

爲什麼學扣扣子、用筷子等新技能的時候變得焦躁、愛發脾氣?

實際上,這是0~6歲兒童很常見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叫行爲倒退期,它是孩子情感依賴的一種體現,短期內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

你是不是也被寶寶這些行爲逼瘋了? 第2張

爲什麼出現倒退行爲? 我只是想讓你們陪陪我!

我問A,是不是最近陪孩子的時間很少?A點頭承認:“最近公司項目多,我每天早出晚歸,圓圓每天眼巴巴地盼着媽媽回來,只有睡前的親子時光,才真正屬於我們倆。”

以前每天下班都陪圓圓讀書、做手工的媽媽,最近忙得不可開交。圓圓自然會通過“餵飯”這種行爲尋求媽媽的關注,以滿足情感需求。

這種情況下,媽媽只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抱抱,讓孩子明白媽媽會和以前一樣陪她、愛她,幫孩子度過焦慮期,並寬容地接受她表現出的行爲即可。

我是在做準備重新適應。

同學算說話很早的孩子,在別的小朋友說一個字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說“雞翅根”這樣的詞組了。但大概在兩歲半左右,他竟然出現了結巴現象,比如同一個字會重複幾遍,或者一個簡單的詞都說不清楚。因爲肯定孩子不是生理方面的問題,所以相對比較淡定,無論他重複多少次,我都耐心聽他說完。

比如有次喆同學着急說獅子,獅……獅……獅……獅……獅了半天也沒說完,自己急得快跺腳了。我就把他抱過來,輕輕擁在懷裏,默默給他鼓勵。最後,小傢伙居然自己出了絕招:獅……獅……獅……1、2、3,獅子!

看吧,孩子會用自己的辦法重新準備。這個時期持續了大概一個半月,之後喆同學的語言大爆發。

兩三歲的孩子暫時口吃,絕大數情況是因爲孩子想表達的太多,嘴巴卻跟不上腦子的速度,所以會有暫時性停頓。這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等他們自行表達,孩子需要我們幫助時再進行提示;更不要給孩子扣上“口吃”的帽子。

我不適應嘛!

前幾天帶喆同學回老家,鄰居親戚們都格外關注他,從未見過面的人也讓叫姨姥姥、舅爺爺等,他不叫,親戚就逗他說“這哪兒像大城市回來的孩子呀!”原本外向的喆同學慢慢變得很黏我,總要我緊緊抱着他,而且是像抱小寶寶那樣的姿勢。

有些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啃手指、咬嘴脣,甚至尿褲子的行爲。

當原本熟悉的環境突然發生了變化,寶貝們內心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爲緩解焦慮,他們會自行找到一個宣泄口。等到在新的環境建立好安全感,症狀就會自行消失。比如喆同學第三次回姥姥家時,因爲已經對鄰居們有印象,所以很主動地和大哥哥大姐姐出去玩了。

嗚嗚,媽媽我想學又學不會……

喆同學當初要學用筷子時,也就一歲半不到,剛剛會用勺子吃飯。只是看大人用筷子,好奇心爆棚。我便給他買了兒童筷,難度小一些,但對於一歲半不到的孩子還是難度偏大。

喆同學夾不起來東西時,便大哭、發脾氣、扔筷子表達受挫情緒。學拉拉鎖、提褲子的時候也同樣,用小寶寶的哭鬧行爲表達自己的挫敗感,轉而向旁人求助。

這種情況,切忌逗孩子,說他們笨或者太慢,我們要做的是示範操作要領,讓孩子多試幾次。並且,在孩子受挫時,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小時候也學了很久,上次你左右腳還分不清,現在已經進步很大。”鼓勵,和給他們嘗試以及琢磨的空間一樣重要。

你們還愛我嗎?

一個朋友,跟我講了一件她很多年不能忘懷的事。90年代,很流行在家裏唱KTV,她家也買了一套。有個唱歌很好聽的堂妹常去她家,她爸爸就讓堂妹唱個不停,連連誇讚唱得好唱得好!

她雖然天天都能唱,但那個時候想唱的慾望特別強烈。只是每次過去點歌,都被爸爸說不懂事。時間長了,她開始對堂妹很不友好,發怒、委屈、哭泣……結果自然是被大人說太不懂事,但她說當時自己就只有一個念頭:憑什麼我爸爸對堂妹那麼好,憑什麼大家只圍着堂妹轉?

你是不是也被寶寶這些行爲逼瘋了? 第3張

中國是禮儀之邦,對於到自己家的小朋友,總會格外客氣、格外寬容、格外照顧。

隨着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大寶也有倒退行爲發生,開始變得哼哼唧唧、各種不配合,還想重新體驗小寶寶的行爲,比如用奶瓶喝奶,用勺子吃飯,用二寶的東西。

這是“爭風吃醋”?當然不是。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就孩子是如何觀察和思考作出瞭解釋:孩子是觀察的專家,但在對觀察到的事情進行理解時,卻容易產生錯誤。然後他們常常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感時,使用的就是這些錯誤的理解和定論。

所以,大人眼中的這些“吃醋”行爲,只不過是孩子在尋求關注。比如朋友看到爸爸對堂妹好,就想用發脾氣獲得關注;大寶看到二寶哭了、尿了、拉了,媽媽都會很迅速地迴應,於是想到自己像弟弟或妹妹那樣哭哭啼啼、尿褲子,也會讓媽媽關注到自己。

對於大寶寶的“小寶寶行爲”,讓他們盡情體驗好啦,只要你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那些小兒科的動作他們遲早有一天會覺得太無聊,進而直接放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