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家的男孩夠不夠“野”?

你家的男孩夠不夠“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天晚上,我將兒子伸到被窩外邊的小手輕輕捏住,想放進被窩裏。突然感覺不對呀!怎麼手掌感覺這麼粗糙呢。再仔細一摸,還真的是,可沒有那細皮嫩肉的臉蛋好摸呢!

我馬上就懂了,想一想他每天是怎麼玩的就知道答案了。

那雙小手從水泥地上掃過,

從桌椅上面翻過,

從小石頭沙子中劃過,

從粗糙的樹皮上攀過,

……

家有男孩,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愛蹦躂

甚至可以說,很多父母爲此苦惱着。

特別是老人們,一看到孩子蹦,恨不得馬上就給孩子按住。

一看到孩子臉上粘上點泥沙,就要狠狠地把孩子教訓一頓。

其實,真的不要擔憂,反而要感動高興纔對。

因爲我們現在面臨着一種男孩危機——男孩性格女孩化。

我曾經因爲工作的緣故,去過很多的幼兒園。

常常看到眉清目秀,扭扭捏捏的男孩一大堆一大堆的。

皮膚白淨,性格溫順,跟女孩在一起玩,總是跟在屁股後面。

摔倒了,端着自己摔紅的手掌,等着夥伴來拉,等着老師來安慰。

每次看到這,我真的爲我們的男孩擔心呢。

可是有很多父母卻樂意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

比如愛韓國歐巴的年輕媽媽,恨不得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心中男神的樣子。

你家的男孩夠不夠“野”?

男孩子,還是野一點更好。

因爲這樣更接近男孩的本質,因爲野性可以說是男孩的自然天性。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男孩都喜歡模仿怪獸,好像自己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次在公園裏玩,兒子跟上小學的表哥,還有一個大孩子一起在帳篷裏玩。

突然從邊上來了一個小男孩,他掙脫媽媽的懷抱,張牙舞爪地過來了。

渾然沒有看到我正看着他,他徑直走到帳篷外邊,發出巨大的吼叫,作出一副怪獸的模樣。

裏面的幾個大孩子都沒有理他,他們都覺得很自然,反而是我這個大人覺得有趣。

這時那個媽媽把孩子叫了回去。

過了一會,趁着媽媽跟邊上一位阿姨聊天的功夫,他又來了,故技重施。

看上去很陶醉自己的表演,也許他覺得自己就是想象中的那個樣子吧。

這次媽媽發火了,直接把他拎起來,打了幾下屁股。

這時他就無可奈可地回到了現實中。

我跟兒子打架的時候,發現他也常常做同樣的動作和吼叫。

而女孩們可不會這樣。

冰心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這其實是養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法則,那就是“自然教育”。

尊重孩子自然的天性,讓孩子更多地去接觸大自然,將自己的潛能發掘出來。

比如剛剛接觸閱讀的孩子,從書本中感受到美好的景色,看到有趣的動物。

但是與真正的風和雲,和真正的牛和小狗來比,當然是不一樣的。

只有將孩子真正融入自然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發展。

孩子愛坐地下,愛玩沙子泥巴,愛踩泥坑,那就讓他們去做。

長大後誰還會去做呢?

兒三歲前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鄉下奶奶家度過的。

春天,我帶他去看樹兒冒芽,去採集各種花兒;夏天是最豐盛最好玩的,草木鬱鬱蔥蔥,釣魚釣龍蝦,玩各種天然的玩具,比如漿果可以做顏料畫畫,可以看明月清風,可以感受雷鳴電閃,這些在鄉下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種蓬勃的力量;到了秋天,樹葉可以作畫,冬天呢?雪兒是最好的朋友,當然還有屋前那些動物的腳印,格外吸引人。

我覺得這挺好的,陪孩子玩,順應孩子的天性。

很多時候,不妨讓自己變得有趣一點,放下那父母的權威。

就好像我跟兒子說的“我陪你玩的時候,我也是孩子,我跟你談論規矩的時候,我是你的爸爸,但是我教你讀書時,我是你的老師。不過,我願意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

當孩子常常奔跑着,那不需你的照看,能跑的很好,而且摔倒了也會自己處理。

因爲他有自己的經驗。

而從一次次嘗試中得來的經驗往往要比父母說的管用。

所以,在安全的情形下,儘管野一點吧。

當我摸着兒子那粗糙的手掌時,我沒有心疼,反而感到高興。

當他呲牙咧嘴說要打倒我時,我看到了他男子漢的勇氣,鼓勵他來戰。

當他媽媽又責怪他把褲子磨出洞的時候,我暗示他沒事沒事呢,繼續玩。

你家的男孩夠不夠“野”? 第2張

養育男孩,當然不能忽略造物主賦予的期待:勇敢、擔當、能吃苦、善良的品格。

可以想象,在遠古時代,男人需要勇敢地外出狩獵才能養活自己的小家,很多男孩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着部落外出打獵。

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那個爲靈魂和部落而戰的小男孩巴萬身上就帶着那種原始的氣質。

而《天空之城》裏的少年巴魯,善良而勇敢,爲朋友不畏冒着生命的危險。

我們對孩子往往是保護多於放手。

所以孩子讀書,大人怕累着孩子,端茶倒水伺候着,家務活不要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炒菜時什麼時候該放油,一個菜要放多少鹽合適。

有一次帶兒子去爬山,半山腰上看到一個滿頭大汗的爺爺揹着一個肥肥的孫子走着。

我當時真的想跟老伯說說,爲什麼不要孩子自己走走呢?

我每次帶兒子爬山,難走的地方我們相互攙扶,從沒說過要我背。

因爲我從小就告訴他,自己的路自己走,吃點苦流點汗纔是男子漢。

所以就算是冬天很冷,我也會帶着他外出鍛鍊。

有時候臉蛋凍得紅紅的,流着鼻涕也要跟着我走幾圈回來。

所以他的身體很好,也能吃苦。

而下雨的天,我會在家裏跟他打打架。

他小的時候我們是在牀上摔跤。

如今4歲多的他可以跟我散打了。

當然都是好玩,但我還是教他怎麼擋,怎麼出拳。

在這個時候告訴他身體哪些部位是不能打的,如何保護自己,也要避免傷害其他人。

這比我單純的說教管用多了。

有了這樣的訓練,跟小朋友起了衝突,也能應付。

上次過年在老家就有一個小朋友搶他的玩具汽車。

那個比他大一個頭的孩子揮拳過來。

他及時躲開,反而把那個孩子揪倒在地。

很多時候,父母是無法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的。

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

如今太多的父母就是怕孩子吃苦。

省吃儉用就是爲了兒孫享福。

可是,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我一直堅信一個人只有經歷了苦難這所學校的教育,

才能獲得實際有用的智慧與勇氣。

曾記得少年時代讀過幾本書,對我的一生影響深遠。

有一本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一本《牛虻》。

也許《平凡的世界》對孩子們來說太厚重,

但是有一本書應該能打動孩子們,那就是《野性的呼喚》。

讓我們感受不一樣的生命經歷:

“生命總是在不斷掙扎求存的過程中獲得意義與力量”。

推薦給大孩子們一讀,從書本中汲取力量。

爲人父母,給孩子無私的愛和支持。

但也要有爲之計深遠的智慧,要有敢放手的勇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