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哪有天生膽小的孩子,還不是你嚇的!

哪有天生膽小的孩子,還不是你嚇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週末剛吃完飯,被孩子拉着去樓下玩滑梯。

遠遠地看見一個小男孩正坐在滑梯前哭,本以爲是摔着了,就趕忙走過去看。

結果是小男孩不敢坐滑梯,被奶奶罵哭的。我們走近的時候,奶奶還在不停地罵着:

“以前不讓玩的時候,非要玩,現在要你玩了,又不敢玩。”

“男孩子家的,動不動就害怕,就哭,以後有什麼出息。”

“不玩就趕緊回家,不要在這哭,丟不丟人?”

……

而那個小男孩,一遍怯怯的看着奶奶,一邊還留戀着滑梯。

當時真想對奶奶吼一句:“孩子是天生就是這麼膽小嗎?還不是你嚇的!”

哪有天生膽小的孩子,還不是你嚇的!

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有力量,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外界的困難。但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孩子都有點膽小,甚至被成人貼上了“慫”的標籤。

不同的孩子害怕的事情可謂是五花八門,怕什麼的都有:

怕大的聲響、怕水、怕高、怕黑、怕鬼、怕怪獸。

怕媽媽離開、怕生、怕狗、怕小蟲子、怕打針,怕滑板、怕游泳。

怕上幼兒園、怕老師、怕搬家、怕一個人睡覺、怕父母吵架。

……

我們成年人在面對那些體會不到的害怕時,很容易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可怕的?”

怕就是怕,沒有一種害怕是無中生有的。

我們不理解,只是因爲沒有看懂孩子的心,沒有感受到孩子的內心究竟經歷了什麼?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表明: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1、總說“不”,讓孩子習慣被你保護

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麼都缺乏興趣,也不願嘗試……這類家長口中“膽小”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

探索,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熟悉的一種行爲,是他們開始學習的一種手段:孩子通過觸碰才知道水的感覺是怎樣的,涼水與熱水有什麼不同;才能瞭解水從一個容器倒進另一個容器的神奇;才能區分灑在地上和灑在桌子上的差別……

但這些在孩子看來有趣的冒險,在家長眼裏可能就變成了小麻煩。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都戒備着,隨時準備對孩子說“不”。

父母的過度保護,硬生生地破壞了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探索熱情,導致他們因爲經驗不足,從而感到自卑並害怕挑戰,最終變得柔弱、害羞、恐懼,不敢面對新的事物,甚至不敢主動與人交往。

到後來,父母想讓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父母看到某樣新奇事物想讓孩子去嘗試時,就輪到孩子說“不”了。一個“膽小怯懦,不敢嘗試”的孩子就這樣被打造出來。

2、強化本能的恐懼感

對於一些寶寶害怕天黑、打雷、打針、理髮等…更多的都是因爲家長反覆強化寶寶對這種事物的恐懼感而造成的。很多家長出於對寶寶的保護,會叮囑寶寶“不用害怕”“不疼”“很快就好了”“不要動”…這樣的叮囑反而會引起寶寶恐懼與不安,認爲“這一定很可怕!”“這一定很疼!”而且還不讓我動,(或者有的家長會抱着寶寶“束縛”着寶寶)甚至幾個大人一起按着寶寶不讓動,限制孩子,這一系列的反常都會引起寶寶的恐慌。

3、家長教養方式的問題

寶寶的性格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大多數原因還來自父母的教養方式或是後天的成長環境所造成,比如:

①家長對寶寶的要求太過於嚴格;

②家規太嚴,對於寶寶好奇的事物常表示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准問,寶寶缺少探索創新精神;

③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寶寶發脾氣,因此寶寶就變得謹小慎微;

④對突然變化的環境不適應,寶寶在一段時間裏會變得沉默、內向。

哪有天生膽小的孩子,還不是你嚇的! 第2張

如何讓孩子更加“放的開”呢?

別輕易給孩子下結論——“他缺少自信”。

其實孩子表現出的不自信是有多種原因的,也許他在衆人面前有些害羞,也許他的確有些膽怯,也許他不願意在外人面前去展示自己。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指責孩子。

千萬不要總當着孩子的面數落他,這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養的。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對他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並鼓勵他克服困難。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發現孩子拘膽小,不要猶豫,儘快引導

有一些家長認爲,孩子膽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等長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其實,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發展下去,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侷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迴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所以,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

放手磨鍊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寶寶,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

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爲,如不敢滑滑梯、跳蹦牀、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

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

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爲,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

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爲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哪有天生膽小的孩子,還不是你嚇的! 第3張

有些孩子的“膽小”,

往往並不由於天生性格的內因,

而是出於家庭、人際等外在環境。

一個“膽小”的孩子,他最渴望的,

是更多的鼓勵,

更多的朋友,

和更多來自爸媽的關懷。

但願,當下次有人說他“膽小鬼”時,

孩子們能微笑、大方地回一句,

“來,交個朋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