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兒 4 歲,在自家人眼裏自然是美得不能再美,好得不能再好。

朋友圈點贊黨們也天天「好萌」「好美」「好聰明」地誇。

但除了這些不能太當真的讚揚外,女兒目前還沒能顯示出什麼過人天賦。

在她身上,也沒看出什麼超出同齡人的美好德行。

所以,我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育兒的成功案例,而是一個普通媽媽的成長心得。

每個人都想指導我養育孩子

如果你是個特別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當媽媽也一定煩惱無窮。

懷孕開始,就會有無數的人試圖告訴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能否喝咖啡,要不要穿高跟鞋,該付出多少努力堅持母乳餵養,上音樂課親子班有沒有用,該窮養還是富養,經常加班出差是不是不負責任等等等等。

總有人試圖對你生活指指點點的:

他們是你至親的媽媽,你的婆婆;

是學術權威的醫生育兒專家;

是你僱來的月嫂育兒嫂;

是你心裏不以爲然的各色熟人;

也是你無話不談的閨蜜;

甚至是你欽佩羨慕的時尚辣媽同學;

以及事業家庭皆完美的女上司。

另外,別忘了還有路上偶遇的各色路人……

他們提出意見或建議大都源於好心,希望讓你受益於他們的知識經驗;但有時也未必都那麼好心,只是源於喜歡挑剔指責的本性。

最激進的人,有時提出建議,只是爲了確認自己選擇的正確,尤其是那些並不容易的選擇

——比如那些辭職在家的全職媽媽,或者一邊照顧孩子還在職場全力向前衝的媽媽;比如讓孩子上了國際學校的家長,或者讓孩子擠進公立學校的朋友。

選擇的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常常會一邊倒地支持自己已經做出的選擇,並批評打擊所有不一致的行爲。

各種駭人聽聞的例子,如「4 個月產假讓我後悔四十年」、「中國教育是怎麼毀掉了孩子」等等,都是他們最愛宣傳的。

無論別人的意圖是什麼,如果你很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當媽是一場無止境的折磨。

我也曾經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因爲這些苦惱,當媽媽教會了我很多從前做不到的事,教會了我別太在意別人的意見,面對批評的聲音更加堅強鑑定。

從沒想到過,從孕育到照看一個小生命,竟能給我帶來如此多的關注——那些我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關注。

我曾經和一個喋喋不休、試圖說服我「孩子一定要剃掉胎髮」的出租車司機大吵並半路下車。

我也曾和最愛護、善待我的一位女神領導陷入戰爭。

因爲她堅信,「母乳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還送了我價值上千美元的吸奶泵作鼓勵。

而我日夜掙扎了五個月後,還是一天產不出 200 毫升的奶而最終崩潰。

自己的養育方式

和別人沒太多關係

現在回想起來,與其說當時是忿恨別人,不如說是因爲別人對自己的懷疑有了過激反應。

殘酷的事實是:當媽媽,你怎麼做都有人覺得不對,覺得不夠好。

但也正因爲此,其實你怎麼做選擇,都是對的,都是好的。

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模式,坦然接受所選的好處和壞處。

別人的意見,你高興就聽聽,不高興就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心情好就笑笑,心情不好就直接走開。

說到底,這是你的生活,你的孩子,和別人沒有太多關係。

我開始接納孩子和我不一樣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第2張

我對衣飾外貌比較在乎,女兒的衣服 / 毛毯 / 牀品 / 推車 / 圍嘴 / 鞋帽甚至尿布的顏色式樣我都很在意,力爭有品且搭配協調。

因此,我也和幫助我照顧女兒的奶奶、姥姥也沒少衝突。

然而,自從女兒兩歲開始對穿什麼有自己的意願,這場戰鬥我就全然失控。

順着她自己的愛好,常常全身都是鮮豔的顏色,佈滿米老鼠 / Hello Kitty / 迪斯尼公主等各色圖案,全然不搭。

我從最初的武斷作主,努力說服,到有技巧地給她「框框內的自由」(預先挑選出兩到三件都還 OK 的選擇讓她選),直到最後終於接受了:

給她選擇的信心和權利,比讓她穿大人覺得好看的衣服更重要。

我開始理解孩子的「不完美」

我從小外向活潑,是老師年年評語寫「開朗大方,熱情友善」的那種孩子,後來職場教育強調的也是「團隊合作,表達自我,善於社交」。

也因爲如此,我對於別人的「內向 / 冷靜 / 保持距離 / 不喜熱鬧」,能夠遷就,但總不喜歡。

但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看出她不是我希望的那種陽光熱情的孩子:

她警戒心很強,拒絕和陌生人打招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和其他孩子親近;

不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經常嫌「太吵」;

一個人坐在家裏翻書、拼圖很久也不願意出去玩;

偶爾學騎自行車滑鼠也是小心翼翼謹慎異常。

但我那麼愛她,所以我第一次全心接受了這些我原不欣賞的性格。

我慢慢理解:

她說的話相對她的年紀,是經過很多思考的,她表達出的情感是慎重真切的;

她不願意配合一些社交活動,不是故意爲難,只是她真的不喜歡;

她貌似孤單膽怯,其實有她的自在快樂的小天地。

我不再要求,更不再擔心,真正愛着她本來的樣子。

作爲「副產品」,我發現自己對周圍人的寬容度也大大上升。

作爲一個媽媽

要學會接受「我不能」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第3張

像所有媽媽一樣,如果可能,我當然希望女兒成績優異,拿奧數金牌,得鋼琴大獎,去常青藤,成窈窕淑女,約會靠譜青年。

但我也知道,她會成爲什麼樣的人,由不得我作主。

事實上,比自己「條件好那麼多」/ 傾注了無數愛心和資源 / 從生下來就比自己小時候健壯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也許還達不到和自己同樣的高度。

這對於父母是很難接受的,尤其是一生優秀、一直勝利的父母。

然而,對於那些在孩子在幼兒園時,就規定他應該去美國東岸常青藤、還是西岸斯坦福,是該做律師、還是當藝術家的父母來講,我還是想說「大家想多了」。

即使我們自己就是來自哈佛斯坦福的律師或有成就的藝術家,也不能這樣「要求」結果。

當然,這些並不妨礙我繼續努力攢出供女兒讀常青藤的錢;

不妨礙我做壞人逼她上鋼琴芭蕾課;

不妨礙帶她去旅行去博物館去看演出;

每天給她讀聽得懂聽不懂的書……

我會繼續做媽媽所有該做的和能做的事,給所有該給的和能給的條件。

但知道了我的「不能」,知道了付出和結果未必很有關聯性,我決定不爲自己做不到的事感到愧疚,我還決定了不爲結果而苦惱。

我們保證不了孩子最終的成就或幸福。

但所有付出的時間和愛應該能保證我們今後在一起的十幾年裏快樂且互相依戀;

保證孩子最初的溫暖記憶;

保證他在未來不確定的世界裏,內心總有一點確定。

這也就足夠了。

接受不完美,從容地做媽媽

優秀的媽媽很多,這樣的媽媽卻很少 第4張

我有個女同事,家有兩個男孩,她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中國不缺優秀的媽,缺的是正常的媽」。

我希望自己能做那個正常的媽,那個放輕鬆、接受孩子也接受自己、坦然從容的媽媽。

這也許就是最好的媽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