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玩具到處亂丟,家長該怎麼教呢?

孩子玩具到處亂丟,家長該怎麼教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孩子都有亂丟東西的習慣,而對於孩子亂放東西,很多爸媽會感到比較頭疼,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呢?

幫孩子樹立規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們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家裏人首先要做到“哪裏拿的放回哪裏”,父母身教言傳的力量遠遠大於說教。

爲了讓孩子做到“物歸原處”,我是這樣做的~

做到這7點,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1、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因爲從小到大,孩子在家都是光腳或穿着襪子,所以進門換拖鞋這件事,他執行得非常不好。有次我帶着他去朋友暖房,因爲太熟,朋友剛開門,他急匆匆問好之後就直接脫鞋衝進人家家裏,和小夥伴浩浩玩了起來。

我又拽着他到入戶門,換好拖鞋後才又進去。

幼兒園放學回家,他也總是急吼吼地玩玩具、看書,很少主動換拖鞋,基本都是我把他拖到門廳櫃,說一句:“以後進門要先換拖鞋啊。”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規則兩歲以前沒養成,每次都是我在他急着要做什麼的時候說出來的,喆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換不換拖鞋上,而是進門之後我要吃什麼、玩什麼上。

2、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是很難遵守規則的

我期望他能每次進家門先換拖鞋,但從來沒鄭重地和他說過。

搬來新家的第一天,我就把這個期待很鄭重地告訴他。蹲下來一邊給他介紹一告訴他應該做什麼:這是咱家新換鞋凳,鞋凳下面放着爸爸媽媽和喆喆的拖鞋,每次從外面回來的時候,要換好拖鞋,把外面穿的鞋子放到鞋凳下面。

幼兒園放學後,快到家時,我都會和他強調一次:“媽媽希望你進門以後,先換好拖鞋後再去玩。”

因爲進門前他的注意力還沒轉移到玩具上,所以我強調了一週左右,他就養成了進門換拖鞋的習慣。

孩子玩具到處亂丟,家長該怎麼教呢?

3、指令清晰

朋友跟我講過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她女兒2歲左右時,每次畫畫不是找不到對應顏色的筆,就是筆帽扣錯在別的顏色的筆上,看見畫出來的不是筆帽對應的顏色,還跟媽媽急:不是這樣的……

那時候他們家的彩筆基本上不是用完的,都是筆帽找不到幹掉了。

朋友和她說過用完一根要先把筆帽扣起來再拿另一根,然並卵啊,孩子急着找另一個顏色的筆,根本不會在意用過的筆扣沒扣好。

爲了解決孩子畫畫時筆帽亂丟的情況,我跟朋友建議定個規則:告訴孩子,每次用筆都把筆帽扣在尾巴上,並且每次給孩子彩筆,都強調一遍“筆帽扣在筆尾巴上”。

這句話很短,對於低齡寶寶來說,簡短、清楚。

這麼建議,因爲以前教喆“物歸原處”時,走過彎路。剛開始我常用的一句話是:“哪裏拿的放哪裏。”孩子哪裏會管什麼哪裏?極大多數情況是不配合的,並且他們真的可能記不得東西原來放到哪裏了。

所以,在要求孩子做好一件事的時候,交代清楚我們希望他怎麼做,發出的指令簡單可執行,孩子也能更明確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

指令明確後,朋友家閨女有時還是會忘記扣回去,但筆帽會停留在原來的筆上,媽媽幫着整理時也省事很多。並且用了一個月左右,孩子已經基本可以自己弄好了。

4、在正確的時間提出規則

喆着迷剪紙那段時間,每天都要剪,因爲他精細動作發育一直不如同齡寶寶,剪紙的剪刀我給他配了一把小巧些的。

每次要剪紙時,我都提前提醒他:把剪刀收好,別下次又找不到了。

再剪紙的時候,經常是醬紫的:

媽媽,我的小剪刀在哪裏?在哪裏?你把我的小剪刀放哪裏了?

很冤枉有木有?

後來,在他每次剪完紙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把剪刀收到剪紙盒裏,下次打開就能看到了。說了兩次,再也沒出現到處找剪刀的情況了。

在合適的時間對孩子發出指令或提出要求,孩子能更好的執行。

孩子玩性正濃時、困了餓了鬧騰時、情緒不穩定時提出或重申規則,往往無效,提前申明或恰當的時機能事半功倍。

5、讓孩子重複指令

喆有個零食盒,每次採購完,他的零食都會整理到零食盒裏。

想吃東西的時候,他會把零食盒拿出來翻找。這一翻,徹底凌亂了,找到好吃的他,剛開始並不會把零食放回盒裏去,海苔的、棗片的、山楂卷的包裝也經常忘記扔進垃圾桶。

翻完的零食放回盒子裏這一點,我和他強化了很多遍,每次都會讓他重複一遍:零食放回盒子裏。

讓孩子重複指令,有助於他們內化規則並更好的記住。如果孩子不願意重複,可以讓他看着你回答“好的,媽媽。”

喆不願意重複的時候,這句話也很有效,他至少明白了我們說的指令是什麼,並能很好的執行。

6、多用陳述句,少用反問句

一件事重複幾次之後,我們很容易就失去耐心了。

“你能不能進門先換拖鞋?”

“你就不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嗎?”

“零食你就不會放到盒子裏嗎?”

“你怎麼又沒把剪刀放剪紙盒裏?”

有些規則重複幾次後,孩子還無動於衷,我們容易不耐煩地“指責”,但孩子接收到的往往不是有效信息,更多的是逆反心理。

比如喆爸說我:“你能不能少買一雙鞋,都沒地方放了?”就算我自己認爲鞋已經夠多,心裏潛臺詞肯定會沒好氣地回駁他:當然,不能!

帶着負面的情緒的指令,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無效溝通——這又回到了第一條,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行爲、好習慣,而反問的結果,背離了初衷。

另外,孩子特別是低齡寶寶的記憶力短暫,需要通過一遍遍地重複來不斷學習。把打算要說出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自己的心態會先放平,得到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規則。

7、遵循邏輯後果

一個姥姥帶大的孩子,老是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媽媽接回身邊後,這件事跟孩子強調了很多遍都沒有糾正,包裝袋依舊被扔得隨處可見。

針對很難遵守的這一點規則,媽媽和他重新約定:如果零食垃圾沒有扔到垃圾桶,一個星期沒有零食吃,並在檯曆上做了一星期七天的標記。

一次,棗片包裝紙被孩子放到了茶几上,媽媽便叫他過來,告訴他:因爲你的包裝紙沒扔到垃圾桶,7天以後纔會再有零食吃。

雖然孩子很不高興,甚至哭鬧,但媽媽態度堅定,他看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也就作罷了。

很多媽媽說孩子的玩具隨處亂扔,對於這種行爲,可以找一個袋子,沒收拾的玩具都裝進去,約定一個星期之後才能“釋放”。當玩具越來越少,孩子知道了不遵守規則的後果,。

因此,約定好的規則,家長要態度堅定不帶任何情緒地遵循。否則,孩子知道,我們所謂的邏輯後果不會發生,他可以繼續“不執行”規則。

寫在最後

對於孩子亂放東西,很多朋友會比較頭疼,幫孩子樹立規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們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家裏人首先要做到“哪裏拿的放回哪裏”,父母身教言傳的力量遠遠大於說教。

關於規則的重要性,從大家熱議的“羅女士帶孩子強行阻擋高鐵發車”事件中已經看到了,這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實有生活中漠視規則帶來的必然,只不過比猛獸區下車被虎咬、爲了逃票翻牆發生的慘劇幸運一些而矣。

別人闖紅燈自己堅持綠燈行、別人走應急通道超車自己老實排隊,看起來的傻氣,其實都是在爲自己的人生負責。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