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說謊並不可怕

孩子說謊並不可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歲小建不小心摔壞了媽媽剛買給他的玩具電話。他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便把電話藏在牀底下。媽媽掃地時發現了,生氣地質問小建。

  媽媽:“你的電話拿到哪裏去了?”
  小建:“收起來了。”
  媽媽:“你怎麼不玩呢?吵着要買,怎麼買了又不玩呢?”
  小建:“我忘記放在哪裏了?”
  媽媽:“去找來,給我看看。”
  小建:“可能是隔壁阿華拿去了。”
  媽媽:“真的是他拿去嗎?你剛纔還說是收起來了。是不是弄壞了,不敢讓我知道?”
  小建:“沒有,真的是他拿去了。”
  媽媽火冒三丈:“還想耍賴啊!弄壞了不說,還敢騙我。告訴你不能說謊,還要說,這麼小就會騙人,以後還得了!”

  於是,憤怒的媽媽狠狠打了小建一頓,小建大哭起來。

孩子說謊並不可怕

其實,這場爭執是不必要的。如果媽媽換一種口吻和孩子說話,情況就會不同了。“我看到你的電話給摔破了。”“好可惜,纔剛買,又沒玩多久。”“如果小心點,不弄壞它,你還可以打電話玩呢!”此時,孩子的擔心和顧慮就會減少許多,他就會比較主動地反省自己的過失了。

  明白且坦誠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不拐彎抹角,對孩子會更有幫助。孩子知道他闖的禍可以告訴媽媽,因爲媽媽瞭解他。同時也知道以後要更加小心保管玩具。如果母親一定要逼孩子認錯,以讓他“銘記在心”,孩子爲了保護自尊,只能用說謊來自衛。可以說,媽媽給孩子製造了說謊機會,逼他踏入說謊的陷阱。

  謊言的背後

  說謊,常常被大人們認爲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國外的心理學家專門做過試驗,結果表明,孩子在兩歲半到3歲時就會講十分完整的謊言了。聽到這個結論,父母往往感到特別震驚。但是專家們認爲,父母不必大驚小怪。一方面,幼兒經常會混淆現實和幻想。小孩子有他自己對真實的理解,在說謊時,他相信或者說希望自己的謊言是真的。另一方面,當一個孩子有意識地說謊時,就標誌着他已經理解真與假的區別,擁有了想象力,開始以創造性的行爲和周圍的世界打交道。
在生活中,孩子常見的說謊動機有三種:

  ⒈ 分不清楚事實和想象,例如說房間裏有恐龍,父母不必馬上糾正他,可以引導他把故事編下去,但是最後要讓他明白那不是真的。

  ⒉ 想逃避某件事,正如本文開始故事中的小建想逃避媽媽的懲罰。

  ⒊ 爲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例如誇大事實說家裏很有錢或媽媽是明星等。嚴格說來這並不算說謊,只是幼兒以他的自我爲中心,想象或誇大的一種說法而已。但是父母不能因而不去管他,因爲這樣的說話方式若是養成習慣之後,會對孩子的價值觀和社會關係造成不良影響。孩子容易變得虛榮,什麼都要誇大幾分才能滿足,造成周圍的小夥伴覺得他不誠實,不願真心對待他。

  讓孩子感到沒有必要說謊

  不論大人或小孩,難免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當時最圓滑的退路,就是說個小小的謊。只要不是惡意或病態的謊言,是沒什麼大害的。如果平時乖巧的孩子偶爾說一次謊,一定表示他某方面遭遇困難,父母應着重排除孩子的困難,而不是隻責備孩子說謊。例如,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故意裝作肚子痛,父母應認真瞭解幼兒園是否有什麼讓孩子不高興的事,造成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

  另外,當我們已經知道孩子犯錯時,就不要再當做不知道,而要孩子自己承認。這樣往往會逼出謊話。例如,明明發現孩子吃了不准他動的餅乾,還故意問:“誰吃了餅乾?” “你看見誰吃了沒有?”“你有沒有吃?”等。好的方式是嚴肅地對孩子說:“你吃了餅乾,我告訴過你不準動的,你這樣子讓我很生氣和失望,你說要怎麼辦?”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對於不聽話所帶來的後果,他是應該承擔責任的。

  最後,還想提醒年輕的父母們,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成爲孩子說謊的榜樣。有的父母工作繁忙,一些工作的電話也到家裏來。遇到一些不喜歡做的事情時,就編出一些虛假的理由,來推辭這些社會應酬。孩子耳濡目染,有一天他需要時,自然地會依樣畫葫蘆,他並不知道這樣對不對,只是認爲爸媽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好的。許多人也都知道身教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但是常在不經意中忽略一些小節。也許大人以爲理所當然或無傷大雅,然而孩子的認識遠沒有這麼深刻,他往往只接受行爲表面最淺顯的東西,而不明瞭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