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課外班,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課外班,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語言習慣的培養,是和外語、藝術體育特長和文化課學習同樣值得付出心力和時間的!如果你從沒注意到這件事,或是已經注意到卻不得法,那麼這篇文章,值得你仔細閱讀。

週末約了朋友帶錢兒去游泳,朋友的女兒Anita長得很古典,眉眼柔和,是我特別特別喜歡的那一型。她與錢兒投脾氣,每次見面都玩到不肯走。

午餐時,朋友特別苦惱地問韓先生說,Anita說話氣特別短,經常說着說着就開始用假聲捏着嗓子說,聽得人特別累。有時着急說什麼事了,氣也倒不上來,吭哧吭哧顛三倒四半天說不清,專業人士給指點下問題出在哪兒了?

沒等韓先生說話,錢兒眨眨眼說,我不覺得啊,我覺得Anita跟阿姨說話一樣。

我和韓先生笑,朋友一下愣住了。她轉頭問她老公說,你覺得Anita說話像我嗎?她老公點頭說,對啊,就是跟你一毛一樣。

朋友瞬間抑鬱了,她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孩子說話這麼愁人,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也這樣,那得給人多壞的印象啊!

韓先生淡定地說,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對你來說,這是一種自然狀態,因爲你習慣提着氣說話,每口氣說的話都不長,聲音呢,原本就偏高偏細,給人的聽覺並完全沒什麼不適感覺。孩子就不一樣的,她長期受你的語言習慣影響,不自覺地就選擇了你的語言方式。但這個聲區可能不是她能力範圍內的,因此就要去捏着嗓子夠。加上年齡小,原本氣息就沒那麼充分,因此,她自己累,你聽着也累。

Anita和錢兒玩的時候,我們仔細觀察過,當他倆玩上一整天,晚上要走時,她的語言就順暢很多,聲音也不自覺地降下來了。這與她一天都跟錢兒在說話有很大關係。

我們也問Anita,爲什麼要捏着嗓子說話呀,Anita萌萌地說,我也不知道,就是覺得不這樣說話,就發不出聲音了。

● ● ●

每天都有留言誇錢兒故事講得好,叫醒也說得特別贊,語言能力超好。但大多數人認爲,這我們的職業便利,外加遺傳因素所致。其實,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也是我們深有體會的話題。孩子的語言習慣,天生就好的少之又少,主要的還是要靠後天的習得養成。

作爲我們中國的家長,在孩子的外語、藝術體育特長和文化課學習上,非常捨得花費時間、精力和大把錢財,然而卻往往極容易忽視對孩子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認爲這是一個自然而然,隨着年齡增長就會完善的事。

但事實上,就像大量磨耳朵外加英文閱讀,孩子英文才能精進,大量中文書籍閱讀孩子識字量纔會增加,足夠量的體育訓練和樂器練習,孩子的技能纔會有提高一樣,良好的語言習慣,也是需要當做一個專門的學科,付諸心力去幫助孩子學習,才能夠看到效果。

● ● ●

其實,這是一個意識流問題,很多人只是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一個語言富有感染力、對語言有控制,說話富有感染力、煽動力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好感和成功。良好的語言習慣將會對孩子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是一個幾乎與相貌、學識、修養同等重要的條件,那麼我想,我們就明白應該在這個方面付出更多。

就像我曾經舉過的栗子,大街上看到一個身材曼妙的絕色美女,讓人心生無限幻想,然而當她開口用難聽的聲音,口齒含混地說着不知道哪裏的鄉音,總會讓人有大跌眼鏡,聲畫不對位的感覺,或多或少會讓人心裏減了分。有很多人會將其歸結到普通話標準與否這個層面上,然而事實上絕不僅僅如此,這更多的是背後的語言習慣所致,是一個人綜合語言素質的體現。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說話特別呆板,讓人聽着就犯困;有的聲音是非病理性嘶啞,聽得人特別累;有的講話從頭到尾平淡得沒有一絲波瀾,一分鐘的東西,聽覺上似是講了千年。。。這些人可能滿腹學識,也可能滿心歡喜地其實是想跟你講一件天大的喜事。但那情緒是他們自己的,外人接收不到,因爲他的語言,實在不打動人。而究其原因,不是內容空洞,而是說話方式太不吸引人。

● ● ●

與國內對孩子語言習慣培養相對重視程度較輕的情況相對應的是,在國外這是一個專門的學科領域。

比如從小的公衆演講能力,語言的感染表現力,在國外會是專門的課程,大家會非常重視。看看歷屆美國總統的競選辯論演講就知道了,無論奧巴馬,還是克林頓,都是語言大師。要清楚這絕對不是天生的,也絕對不是單純的文稿寫得好就可以做到的。同樣的文字,換個人就未必能講出同樣的豪情萬丈,或是催人尿下。

有些爸爸媽媽會說,我倒是想培養,但不知如何下手。送去學個小主持人,或者朗誦班,是不是就一勞永逸了?在我看來,這樣的培養方式,首先對培養機構的選擇要慎之又慎,並不容易;其次,下意識習慣的形成還需要大量的有效練習。

● ● ●

如何培養孩子語言習慣的養成

威逼利誘專業人士韓先生,搜刮來以下一些要點,獨家祕笈,不花一分錢,這可都是廣院播音系上學數年,當老師數年實踐得出的最好經驗!

一、最經濟且有效的方式:聽故事

聽故事絕不是隨便聽,而是要聽好的故事,聽專業人士講的故事,聽不囿於俗套,不迎合世俗,把孩子當做有尊嚴的獨立個體來講給他們聽的故事。真正講得好的故事,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都會是孩子和成年人都愛聽的作品。

有的父母會本能地排斥聽故事這件事,認爲必須要進行親子閱讀,孩子只能聽自己講故事,否則就會怎樣怎樣。其實,聽專業人士講故事和親子閱讀完全不矛盾,這是可以兼顧甚至互補的兩條線,對孩子起到的作用是既有交集又完全不同的。

親子閱讀給到孩子的,是父母的情感與陪伴,但同時伴隨着父母固有的語言習慣,這習慣好壞未知;而聽好的故事給到孩子的,是更豐富的內容,以及良好語言習慣潛移默化的養成。當然,前提是,你選對了給孩子聽的故事。

我總希望孩子們能多聽錢兒爸講的故事,希望家長願意讓孩子去花時間聽他講的故事,這完全出於對孩子的語言培養,而絕不夾雜私心。聽故事不是單純聽熱鬧,而是讓孩子在不必學習理論門道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學習實踐門道。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孩子的語言方式,甚至用氣方式,都會產生很明顯的變化。比如說,口齒清晰度,語言表現力,表達的慾望,等等。這些變化,你都會看得見。

千萬別覺得孩子長大了,語言能力必然會好,不去刻意培養,就會是家長毫無控制的語言習慣的一個自然延續,好的地方孩子學了去,壞的地方同樣學了去。

二、一些有趣又有用的小方法:

其實語言習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何發聲,如何吐字,如何說話讓人愛聽,都是既有技巧又有趣的事。否則爲什麼會有專業院校,有那麼多人花上四年甚至更多年去研究,去實踐呢?

即便不是專業人士,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試着去幫助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習慣。這裏有些小方法:

1.舌頭的作用

平時舌頭放在嘴裏,我們並不注意它的作用,除非燙着了,或者咬破了,哈哈。然而說話過程中,大舌頭或者舌頭力,都會對清晰度和積極程度有影響。

可以和孩子用遊戲的方式做這樣一件事。如圖跟孩子一起把舌頭伸出來,伸到極限長。

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課外班,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然後你可以用手揪住孩子的舌尖,或者不揪只是保持一直長長伸出狀態,讓孩子說話,比如:“八百標兵奔北坡”。其實隨便說點什麼都行。

這樣說話,用不了幾分鐘,就會累得不行。此時,把舌頭收回原位,再讓孩子說話,就能感受舌頭的動程和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這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事情,試驗一次,立刻口齒清晰是很少見的,可以經常體會一下,孩子慢慢就會找到一個清晰的位置。

2.牙齒的作用

牙齒在說話時的咬合力,也直接決定了表達效果。清晰度,甚至你的態度,都會有所影響。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感受下。

把一個手指,伸到一側後槽牙那裏,上下牙咬住手指,說話。同樣可以不顧及內容地隨便說上幾分鐘。之後撤掉手指,再試着說話。牙齒用力咬合和完全不用力氣咬合,說話的清晰度是不同的。

3.微笑的力量

早些年間,有些知名服務行業,要求電話接線員面前擺着一面鏡子。當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她們要看着鏡子裏的自己,是否面帶微笑,眼裏閃光,做好了說話的準備。如此狀態下,開口發出的,就是溫暖的聲音。

聽過韓先生跟錢兒的詩詞系列,前後二百多首詩詞的同學,就應該很熟悉聲音的“冷色調”和“暖色調”這兩個詞。冷冷的聲音和語言,很難讓人親近和喜歡。若想發出溫暖的,親切的,美好的,喜悅的聲音,面部表情一定有積極的配合。

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課外班,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第2張

因此試着讓孩子看看板着臉說話,和積極地帶着笑臉說話,發出的是多麼不同的聲音,傳遞給別人的又是怎樣不一樣的情緒。

4.氣息控制與條理性

以上說的這些寓教於樂的方式,我覺得適用於四歲以上的孩子。太小的孩子,吐字發聲器官都不完善,比如n和l不分,不該咬舌的字咬舌,說話含混,等等這些,確實都會隨着年齡,相應改善。

但如若到了已經能明辨事理,完全理解成年人的各種講解時,依然有上述情況,那麼就可以適當干涉。當然這干涉絕不能是簡單粗暴的,一定要不動聲色,讓孩子快樂地接受。

即便沒有上述情況,四歲往上,也可以對孩子有一點語言要求了。

孩子小時大多采用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方式,氣浮在胸口,每句話氣都很短,彷彿幾個字就要換氣。所以我們經常聽孩子說:“媽媽,就是,我,我們,要去。。。”。

在baby階段,這種說話方式很可愛,但若是到了五六歲,甚至再大一點,這樣說話,孩子自己和聽者都會覺得有點吃力。因此錢兒小時,我會在他不反感的情況下,提醒他說話前深吸一口氣,從容地開口,這樣氣就沉下來了。

條理性與思維和用聲都密切相關,但我們往往會發現,孩子不能很流利和順暢地把腦子裏已經想到的事情描述出來。這並不是思維跟不上,而是嘴跟不上。

此時,我通常會對孩子說,請你仔細想一下要說什麼,然後再仔細講給我好麼?

開始可能還是會有顛三倒四的情況,但隨着時間推移和次數增多,孩子慢慢就記得組織好語言再開口,漸漸語言條理性就會非常好。

錢兒上學後,老師曾不止一次跟我說過,他說事情表達非常清楚,也沒什麼多餘的話,而且非常生動,班裏同學都很願意聽他說事或是講故事。我想,這就是長期習慣養成的結果吧。

三、家長的自我修養

很多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學語言表達的父母,都認爲這是專業人士的事,也是孩子自己的事,與自己無關。他們可能並沒認識到自己的語言問題,也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定型沒什麼改善的空間。

其實,就像英文學習一樣,任何對孩子的能力培養,都不該只是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事情。給孩子聽好的故事,父母卻始終置身事外不去了解也不去聽,那麼效果可能也會打個折扣。真的建議爸爸媽媽們積極參與其中,並汲取自己也能獲益的營養,與孩子一起進步。

比如語言習慣,有些地方,並不是自己做不到總不好,而是以前的幾十年,根本沒有意識到。當你在糾正孩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也有類似問題,那麼不妨也試着去糾正。因爲你的語言習慣對孩子的影響至大。

如果自身固有習慣太過頑固實在不易,那也至少通過聽故事和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辨識力和審美,瞭解什麼是好的,哪些是美的,怎樣是符合當前主流意識流而不是早就被淘汰的。這樣,在給孩子做選擇時,纔不會盲從,而更加有的放矢。

● ● ●

關於孩子語言習慣的培養,這些技術細節和心得,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如果大家有興趣,今後我可以考慮讓錢兒爸寫一些稍微專業點的選題和講解。讓各位爸爸媽媽首先能辨別自己的語言特點,而不是受制於語言習慣,進而去指導孩子。

請相信,說話的藝術,絕不是單純地說了什麼,而更是怎樣去說。

孩子的語言習慣,天生就好的少之又少

主要的還是要靠後天的習得養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