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五步,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五步,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期的譜系娃一鬧上情緒,家長就完全摸不着頭腦,因爲他們自己講不明白,別人又無法理解他們想要什麼。這可怎麼辦?? ?當譜系孩子情緒爆發時應該如何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

家長如何安撫學齡前孩子的情緒

每一位父母在有孩子之前,心底總有一個夢:夢想着自己的孩子,集合父母優點,並擁有自己沒有卻想要的一切,智慧、美貌、成就 …… 但現實中,大多孩子離那個夢都有差距,沒有父母真正的接納,就不會有尊重,孩子就不會有安全感,安全感恰恰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但要父母真正地理解和體諒孩子,進而把握到孩子的情緒,可能需要先從這些規則入手。

五步,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學前期孩子基本的行爲管理規則

? 影響行爲的因素:個性

作爲父母可以感知到影響孩子行爲的因素其實有很多,喜靜還是好動,適應性,挫折承受力,膽大還是易退縮,反應程度強弱,情緒傾向,注意力長短,能否堅持等,這些統一概括爲個性。

? 理解行爲背後的原因

孩子的行爲,不管是父母和老師想看到的還是不想看到的,都是爲了達到一定目的。特別是12 歲之前的行爲,大多可以分成兩類:爲了得到想要的或者爲了避免不想要的。

分析孩子行爲背後可能的原因和想達到的目的,然後想辦法幫助他們找到並練習更合適的表達方式,才能達到更長遠的效果。而在我們學校,心理學家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FBA(Functional Behavior Analysis)功能性行爲分析。

? 端正行爲管理觀念

事實上,孩子犯錯很少是專門用來氣我們的。孩子哪裏做錯事,是告訴家長自己哪裏還不知道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我們做示範或引導。如果可以把所有的錯誤當作學習的機會,不止告訴他們什麼不可以做,而且示範並鼓勵該做的,那管教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在管教的過程中,父母的語氣要是鎮定的,態度是平和的,因爲目的是爲了孩子能從錯誤行爲中提高將來處理問題的能力。

管教的目的到底是爲過去而賠償(pay for the past)還是爲未來而學習(learn for the future)。只要記住最終目的是爲未來而學習就能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管教,管了沒教,等於白管。英文中Discipline詞根也是to guide——引導。爲錯誤的行爲受到懲罰,比較容易上火。可是我們時常提醒自己孩子犯錯是暴露哪裏需要加強學習的話,就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 經常可以用到的解決方法

孩子的問題行爲的幾種可能性:表達身體飢渴或不舒服,想得到成人的注意,想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卻不熟練正確的表達方式。家長在抓住這些關鍵的同時,試着引導孩子糾正錯誤行爲的同時發現正確的解決方法。

? 正面懲罰 (positive punishment)

比如孩子把水灑在了地上,可以要求他自己擦乾淨;屋裏很亂,家長就可以帶着孩子一起來收拾。但同時他要爲他們提供途徑,比如準備洗衣筐,髒了的衣服放在筐裏;樂高玩具都放在樂高盒子裏。這樣分成小步驟的話, 孩子比較好執行。

? 及時反饋好行爲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抓住孩子做得對的時刻,及時表揚。怎麼表揚孩子最有效?千萬別用概括化的評語,越具體及時,越有效!因爲學前期孩子都是在探索過程中尋找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這時候強調規範簡單明瞭,孩子能夠明白routine,規則一致,才能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 多創造機會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學前期的語言障礙和學齡期的學習障礙相關很高,美國的學習障礙中“聽力處理能力” (Auditory Processing) 困難是最大原因。

很多華裔父母工作忙,孩子嬰幼兒期交給祖父母或保姆照顧,碰上愛講話的還好,但如果不知道跟嬰幼兒講話是他們模仿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就錯失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我曾經接觸過幾個孩子他們的媽媽是用手語表達的,雖然他們天生具備語言能力,但因爲前三年聽到的語言少,所以入幼兒園以後在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上和同齡孩子差距很大,而這些在上學後又體現在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困難上。

五步,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第2張

生活中語言無處不在,到處是學習的機會,每一個生活場景可以穿插許多其它概念。比如穿鞋、穿衣服時可以使用左、右、前、後的概念;上超市買菜,可以讓孩子觀察食物不同的分類,講解爲什麼有的需要放冰櫃裏,有的常溫就可以;去動物園,可以啓發他們觀察不同動物的叫聲、移動的快慢、住處的特色等。

掌握這些基本的行爲管理規則,不僅在學前期對孩子非常重要,這也意味這你有了安撫學前期孩子情緒行爲的入門知識,不過家有譜系娃的你這點入門知識哪夠,這不重點來了。

讓孩子把需求“說”出來

一般學前期的孩子,也就是一歲半到四歲半之間的正常孩子都處在語言發育的爆炸期,每天都有新的詞語、句子形成,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興奮的事情。可是我們自閉症譜系孩子,在這個期間卻與正常孩子恰恰相反,是語言發育最明顯的滯後時期。

語言是幹什麼的?語言是工具,當孩子沒有表達自己的工具的時候,他一定會採取別的、不正常的、無效的方式。所以當這些孩子的需求不清楚,忘記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而又不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就非常容易發脾氣了,還會採取體力上的大喊大甚至是打人咬人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受挫折感。

所以瞭解到孩子的語言滯後會造成很多行爲和情緒的問題時,那幫助孩子怎麼提高語言,纔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關鍵。在提高語言的時候不是隻限語言,手語也可以,手勢也行,這些都是一個工具,給孩子一個工具能夠表達自己,這個纔是最重要的。一旦孩子有了工具,他就不會藉助這種發脾氣的方式了!在這個方面,美國加州的幼兒特殊教育班已經做了很好示範,他們爲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孩子準備了新途徑。

在加州幼兒特殊教育班裏你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在用PISC(Picture Schedule )。老師們會把孩子們在語言上理解不了、表達不了的內容全部做成小小的卡片,並從上到下地排列整齊,所以一天下來,每隔半個小時要做什麼都會很清楚。孩子可以藉助圖片來“說”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便會習慣用圖片來表達自己,他就知道拿着這個圖片告訴老師:我現在要上廁所,現在是閱讀時間,現在是到外面玩耍的時間······ 這樣一來,孩子想要什麼,該幹什麼都很清晰明瞭,同時也減少了他發脾氣的必要,因爲他的很多需要都可以被表達出來了。

我個人認爲不管是有譜系兒童的家庭還是正常發育孩子的家庭,家長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是一個關鍵,如果我們家長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那孩子在情緒方面也一定會有問題。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2007年被譽爲美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師的約翰·高特曼博士 (Dr. John Gottman) 在他的暢銷書《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中,把重視孩子情緒發展的父母叫做“情緒教練”。他們不壓抑也不忽視孩子負面的情緒,比如憤怒、悲傷或恐懼,而是接受負面情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抓住機會教孩子策略來應對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同時建立更密切的親子關係。高特曼博士發現成功的親子交流中情緒教練有五步:

意識到孩子的情緒

認識到情緒是教導的好機會

認真傾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被理解

幫助孩子用語言爲自己的情緒貼標籤

在設定界限的同時,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高特曼博士對119個家庭的孩子從四歲到青春期的跟蹤調查中顯示,父母一致地運用這五步情緒教練的家庭,孩子不但身體更健康、成績更高,而且和同伴相處更好、行爲問題少、情緒更積極。高特曼博士還發現“情緒教練”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困難的情況下照樣會有悲傷、憤怒或恐懼的時候,但他們能很快地安撫自己,從困擾中反彈,有效地處理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更有韌性,情商更高。

五步,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第3張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情緒教練會怎麼做?

第一條一定是:意識到孩子的情緒時一定要認同,並且告訴他,啊!你看上去很生氣,或者你看上去非常有挫折感。

然後再給孩子一個選擇,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做一些卡片。生氣、高興、害怕等這些都畫在小卡片上,把這些卡片都放在孩子面前,給他幾個選擇。讓孩子挑一個,問孩子你現在是生氣呢,是害怕呢?還是吃驚呢?還是想讓媽媽抱一下?

這樣做以後,學前兒童就很容易被圖片所吸引。因爲四歲以前的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就是分散他的注意力。怎麼分散注意力呢?就是用這些他能夠表達的方式,給他提供這種選擇,讓他一下就想起來我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哭也不用鬧,只要給媽媽這張卡片,媽媽就知道我現在很生氣。

除了卡片之外呢,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像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喜歡有一個自己經常蓋的小被,或者是自己經常抱着的布娃娃,很多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安撫孩子情緒的。

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在他鎮靜的時候把這些不同的辦法都說出來,可以列在紙上,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呈現,讓孩子自己來挑一個,比如五個裏面可以選一個,孩子可以抱着布娃娃坐一會兒,或者是戴上耳機聽最喜歡聽的故事書。再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那就給他一支筆,噯!你可不可以給媽媽畫出來,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樣子的?給媽媽畫出來好不好?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

最關鍵的還是要解決問題。比如說因爲哥哥搶了他的玩具他才發脾氣摔了家裏的東西。那我們下次就要講好了,要跟孩子重複去講,如果不能講一個句子,一定要跟孩子講至少一個詞,或者是一個手勢手語也可以!很多學前期的孩子講話講不出來,那就可以用“stop”的手語來表示,很簡單的手語,孩子也能學會。當孩子打這個手語的時候,那別人就一定要停下來自己在做的事情,並且知道這件事情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所以,手語也非常非常重要!像我們在學前期做測評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四歲的孩子還講不出來話,一個字也發不出來。那這個時候我們第一個要跟孩子教的手語就是“NO”,然後是“more”。

[ 總結 ]

總之,孩子在學前期出現問題一般都是: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不知道要做什麼?自己的要求和需要表達不出來。而這兩點都跟語言直接相關,都是由於語言的發育滯後造成的。語言也就分兩種:一種是聽力理解,另外一種就是語言表達。當這兩種都存在問題的時候,孩子就一定會有行爲問題,行爲有問題時就會直接聯繫到情緒的反應過激。

所以解決方式就兩種:幫助孩子去理解,幫助孩子去表達。一種是事先要找好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管理行爲的方式,另外一種就是理解,理解不了的時候呢,家長就給孩子幾種選擇,讓孩子來點頭選擇。這裏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講話的時候一定要簡潔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