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有二寶,爲什麼麻麻有時需要適當偏心纔好?

家有二寶,爲什麼麻麻有時需要適當偏心纔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時適當“偏心”,纔會更平衡

在對兩個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偏心,因爲不管父母偏向哪一方,都會使另一方的心理失衡,使孩子之間產生矛盾。然而,如果一味追求公平,凡事都講究一分爲二,極力做到一碗水端平,也未必能夠使孩子都滿意。因爲每個孩子真正需要的,恰恰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偏心,所以在某些情況下,適當表現出自己的“偏心”,往往會使孩子的心理更容易達到平衡的狀態。尤其是對於大寶來說,這一點可謂是屢試不爽。

很多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二寶到來時,不管得到父母多少愛,對於他來說,都是百分之百。但是,對於已經習慣了獨享父母之愛的大寶來說,不管父母表現得多麼的公平,那也已經不是百分之百了。這樣看來,他纔是比較可憐的那一個,所以父母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他身上才顯得公平。

其實,很多時候,大寶真正在乎的,並不是父母公平不公平,相反,如果父母一味講究公平,恰恰就是對他的不公。然而,在現實的養育過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和過去一樣,忽視大寶,重視小寶。尤其是當大寶的表現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或者沒有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時,我們就很容易表示出自己的不滿:“弟弟妹妹比你小,比你更需要媽媽,你沒有幫媽媽照顧弟弟妹妹也就罷了,爲什麼還這樣不懂事?我對你已經夠‘公平’了,爲什麼你還不知道滿足?”這實際上就是家有二寶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講“公平”、講“平均”。所有的關注、時間,都用“數量”來衡量。

只是,情感這個東西,要麼是0,要麼是100%。在小寶到來之前,大寶擁有的是全家人100%的關注。而在小寶到來之後,即使父母給予他90% 的時間和關注,他仍然會因爲10% 的缺失而感到被忽視。因此,對於大寶來說,他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那份公平的、平均的愛,而是全部!

當然了,所謂的“全部”,並不是指時間上的100%,而是感覺上的“獨一無二”和“完全擁有”。也就是說,在時間上不可能滿足孩子的前提下,就只能在特定的時間裏,讓他體會到那種完全擁有爸爸媽媽,不被打擾,也不被分享的感受。

家有二寶,爲什麼麻麻有時需要適當偏心纔好?

★適當“偏愛”,大寶更懂事

早餐時,周女士在桌上放着兩個給大女兒買的小豆沙包。大女兒坐到餐桌前,拿了一個豆沙包,開始吃起來。妹妹看到了,也要吃,於是周女士就順手拿過另外一個,切了一半給妹妹。

姐姐原本只是心不在焉地吃着,不經意間一擡眼,看到妹妹在吃她的豆沙包子,馬上“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還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誰讓你把我的豆沙包給妹妹吃的?不給她吃,那是我的!”周女士一看這情形,馬上溫和而堅定地說:“妹妹也很喜歡吃,分給她吃一點吧!”

但是,姐姐就是不同意:“那是我的,不能給她吃!”說着,乾脆直接跑到妹妹跟前,把媽媽切給妹妹的那一半也搶到自己碗裏。周女士雖然感到很無奈,但也只能耐着性子,繼續溫和地勸她給妹妹一點。但她仍然不同意,而且還放聲大哭起來!

與姐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妹妹卻顯得很安靜,並沒什麼反應。周女士拿起一張紙巾,走過去給姐姐擦眼淚,並安慰她:“以前我買了那麼多豆沙包,都剩下了,我還以爲你不喜歡吃呢。下次媽媽多買點,你和妹妹一人兩個。”

姐姐一聽,馬上接過話:“買四個,給我三個,妹妹一個。”在說這些話時,她的眼淚還是流個不停,也不擡頭看媽媽。

這時,周女士突然靈機一動,馬上趴到她耳邊,悄悄說道:“早知道你這麼愛吃,我就該偷偷藏起來,不讓妹妹看到就好了。”她一聽到這話,立刻擡起頭,眼睛放光,看着媽媽說:“媽媽,下次還是買兩個吧,都給妹妹,我不吃了!”

面對着大女兒這種戲劇性的情緒轉變,周女士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她沒有想到會是這種結果,喜的是她終於找到讓大女兒心理平衡的訣竅了。

家有二寶,爲什麼麻麻有時需要適當偏心纔好? 第2張

在這個案例中,周女士從給大女兒買的兩個豆沙包裏,將其中的一個切出一半給小女兒,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大女兒看來,媽媽對自己的愛被妹妹給瓜分了,所以她不但不覺得媽媽很公平,反而覺得媽媽很“偏心”。而當媽媽表現出對她的“偏愛”之後,她卻主動提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給妹妹。爲什麼會這樣的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當孩子覺得媽媽還會像以前一樣愛自己的時候,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在乎。

所以,在小寶到來之後,父母不管有多忙,也不管照顧小寶多麼勞累,也要讓大寶覺得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了自己,他們還是像以前一樣,給予自己百分之百的愛。而父母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可以了。比如,父母可以規定每個月的某一天,只帶大寶出去玩,讓他完全佔有你。在這一天裏,父母不妨多對他說一些“偏心”的話,讓他覺得爸爸媽媽實際上是“偏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