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在公共場合歇斯底里,寶寶到底是怎麼了?

在公共場合歇斯底里,寶寶到底是怎麼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大概是爸媽很難忍的事情吧。因爲既煩躁,又令人尷尬。有媽媽說,孩子太小根本不會管周圍人的眼光,在公共場合鬧起來的時候,恨不得當場找個地縫鑽進去,彷彿這場景是在對自己說:我是最糟糕的母親。窘迫、懊惱、生氣卻還得費盡心思地來應對這個小傢伙兒。

作爲父母,其實也不必太過煩惱,孩子“突如其來”的脾氣並不全是你的錯。兒童神經心理學家Michael Potegal博士,曾研究過兒童發脾氣的問題發現,2、3歲左右的孩子有這樣蠻不講理的情感爆發。他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情感爆發是一個正常的對憤怒和沮喪產生的生物反應,就像打哈欠是疲勞的反應一樣。研究表明,孩子們從18個月到4歲在神經生理反應上就很容易“胡作非爲”。所以,父母無需總是責備自己對孩子的教養不到位。

發脾氣的背後:孩子的大腦

大腦有一個區域,叫前額葉皮層(PFC),這個部分是大腦發育較慢的區域,一般要到4歲纔剛剛開始成熟。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前額葉皮層的不成熟會使他們接受情緒控制教育變得困難,表現爲:不由分說的哭鬧、情緒煩躁不安等。也就是說,4歲前的寶寶不聽話可能是大腦在社交能力發展的進化中的一種曲折發展。

發脾氣的原因:本能的情緒表達

很多情況下,發脾氣就是孩子感情的一種流露,而不是行爲不端。孩子從2歲開始變得以自我爲中心,並將可能延續到4歲左右,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叛逆期。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只是他們本能表達出來的感情累積,情緒爆發只是由於它最終超出了孩子所能承擔的負荷——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因此,我們需要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有效的應對它,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時期。

怎樣做:冷靜疏導,別上火

家長的良好示範。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平時就易怒暴躁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千萬別在無形中害了你的孩子。

在公共場合歇斯底里,寶寶到底是怎麼了?

接受和安撫孩子正常的情緒發泄,是人就會有脾氣,有脾氣就想發泄,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對於還不具備情緒管理的孩子而言。父母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等),才能夠有效的幫孩子舒緩情緒。

孩子當時的要求如果無法立即滿足,那就給他一個新選擇。比如,媽媽正在做飯,孩子一定要媽媽陪着做遊戲,不來就哭鬧發火。而需要媽媽的陪伴其實是個合理的需求,這時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看孩子能不能等媽媽一會,做完飯了不僅陪他玩遊戲,還陪他看動畫片呢?或者邀請孩子來幫着媽媽一起做飯呢?當孩子有了新的選擇之後,或許就不會再那麼容易發脾氣了。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是一個萬能法寶,提一件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待他心平氣和了再處理。

前一陣大火的《我的前半生》,劇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女主羅子君離婚後,帶着孩子搬到新家的第一個晚上,孩子覺得新房子不好,又小又黑,鬧着要回家住原來的房子,哭得昏天黑地……媽媽又哄又勸卻也束手無策。

在公共場合歇斯底里,寶寶到底是怎麼了? 第2張

男主賀涵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後就來江湖救急了。他帶來一隻巨大的變形金剛,幫孩子組裝好,放在孩子的臥室並告訴孩子,只要從今天起好好睡覺不再哭鬧,就把這個“玩具”留給他,孩子當然是滿心歡喜的接受,有了這個大玩具的陪伴,成功的轉移了孩子對小黑房間不滿的情緒,每晚乖乖睡覺,皆大歡喜。

冷處理,給孩子的情緒降降溫,等孩子冷靜了再找他談談。一般孩子鬧情緒的過程不會超過十分鐘。假如孩子發脾氣的狀態常常超過十分鐘之久,建議父母帶孩子找醫生諮詢一下。

小結

孩子愛發脾氣的階段一般也就是2-4歲之間,4歲之後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逐漸減少,並且能夠具備一定的控制力。因此,爸爸媽媽不必過分的擔心,悉心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成長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