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分離和焦慮,永遠都不是隻屬於寶寶一個人的

分離和焦慮,永遠都不是隻屬於寶寶一個人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有分離焦慮的,究竟是孩子,還是家長?

菁菁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幼兒園的班裏。

兩個男孩走進班裏,不由分說,把菁菁推倒在地,用腳踹她。

老師進來了。

菁菁和老師說,那兩個小朋友把她推倒了,還踹她。

沒想到,老師冷漠地說:“誰讓你自己不小心了!”

接着,對那兩個男孩說:“菁菁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以後你倆別和菁菁玩了!”

說完,老師帶着兩個男孩轉身離開,在外面把門鎖上。

菁菁無論怎麼用力,也打不開那扇門。

累得筋疲力盡,哭得撕心裂肺。

最後,因爲害怕尿褲子了,蹲在地上縮成一團。

這時,燈忽然滅了。

菁菁嚇得哭喊着:“媽媽,媽媽……”

菁菁媽聽見孩子的呼喊,立即焦急而緊張迴應着:“菁菁別怕,菁菁別怕,媽媽在這呢,媽媽在這呢,咱們回家,再也不去幼兒園了!”

菁菁媽一下子驚醒,滿臉都是淚和汗。

原來是做夢。

……

明天就是9月1號了,有好多小朋友要上幼兒園了。

媽媽們開始各種擔心,各種焦慮。

甚至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進入幼兒園,意味着年幼的寶寶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要獨自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開始和小朋友們一起過集體生活了。

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很多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後,因爲與親人分離,極易產生一些焦慮不安、恐慌害怕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叫做分離焦慮。

但是,家長(尤其媽媽)愛子心切,各種擔心,各種不安,往往表現得比寶寶的分離焦慮更加嚴重。結果自然會導致孩子更加焦慮,更加不愛去上幼兒園。

分離和焦慮,永遠都不是隻屬於寶寶一個人的

、盼你長大,怕你長大。

做過母親的人都知道,當初懷着孩子的時候是多麼盼着孩子出生。

當孩子出生了,媽媽們則不顧身心疲憊,靜靜地看着襁褓裏那個粉嫩的,需要自己去保護的嬰兒,心裏又是怎樣的欣喜!

那個小小的,幾斤重的嬰兒,要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父母開始期盼。

孩子一天天慢慢成長,父母享受着陪伴的樂趣。

會笑了,會翻身了,會走路了,會說話了,會和你分享小祕密了……

我們一直在盼着孩子長大。

可是,爲什麼真正到了那個整天粘着自己的寶寶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卻如此焦慮?

因爲我們害怕。

害怕孩子長大。

害怕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依賴。

害怕那種無所適從的孤獨感。

家長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

每次帶寶寶出去,看到比寶寶大點的孩子,就會想象着有一天我的寶寶也會長這麼大。

這麼想着,嘴角就微微上翹了。

但同時又害怕寶寶長大。

因爲孩子長大了就會有他們自己的小夥伴、朋友和同學。

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就會變少,離父母會越來越遠。

真是“盼你長大,又怕你長大”。

父母就這樣糾結着,矛盾着。

說到底,最害怕分離的恰恰是希望孩子成長和獨立的父母。

孩子需要成長,成長才能獨立。

而成長,必然意味着分離。

幼兒園,只是一個小別離。

今後,還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別離。

養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家長和孩子學習相互分離的過程。

別離,讓孩子更加堅強,更加獨立。

三、我們不能因爲害怕別離,就焦慮。

家長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

每年,都有一些家長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沒等孩子哭呢,自己先抹眼淚或嚎啕大哭了。

還有的家長,因爲和孩子說了自己的各種擔心,讓孩子非常害怕上幼兒園,甚至一提起“幼兒園”三個字就哭鬧不止。

所以,要想讓孩子順利入園,其實首先要解決的,是家長的“分離焦慮”。

爲了讓寶寶更快地適應集體環境,家長也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來克服這種焦慮的情緒。

1、不要過分叮囑孩子,不要在寶寶面前流露出自己的各種擔心和緊張。

家長從容淡定,理性剋制,孩子才能不焦慮。不然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焦慮情緒的“傳染”,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2、提高自己,分散注意力。

有些全職媽媽,因爲習慣了在家帶孩子,更懼怕分離,怕失去自我價值,怕空虛。其實完全可以把孩子上幼兒園的這個時間段用來提高自己,比如,學學畫畫,練練書法,做做瑜伽等。讓自己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全面提升,心情大好。這樣,反過來會帶給孩子積極陽光的好心情,讓孩子感受到更多快樂自信。即使不是全職媽媽,也可以在業餘時間多讀些書和適當健身哦。

3、積極的心理暗示。

接受和寶寶分離的事實,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寶寶離開你會學到更多本領,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堅強獨立。而這些,不正是我們每個父母所期望的嗎?

任何焦慮的情緒,都是可以戰勝的。

家長越早戰勝,孩子越早適應。

四、縱有萬般不捨,也要正視這場別離。

孩子終究要學會自己長大。

會離開父母成爲獨立的個體,去探索外面複雜而未知的世界。

作爲父母,我們也不希望孩子今後成爲一直需要父母照顧的巨嬰。

所以,不要以愛的名義,囚禁孩子的自由,遏制孩子的成長。

學着調整情緒,學會堅強。

適時放手,相信孩子一定會成長成爲他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世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

父母之愛,終究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最後,以龍應臺的《目送》送給所有父母: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祝願所有的父母克服焦慮,和孩子們共享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