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請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家長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請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切記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家長不瞭解的是“很多孩子,其實他想當好孩子,卻總是像個壞孩子一樣被追來追去。”想問有多少壞的孩子被打上了“壞”標籤?

前幾天,兒子班上組織大家到一家蛋糕店做手工。

任務就是做一個自己的小蛋糕。

有一個男孩那天早上應該是心情不好。

跟媽媽到了店裏,就躺在地上發脾氣,怎麼都不起來。

他媽媽蹲下來說了很久,還是不肯起來。

旁邊一個男工作人員就走過去勸導:“小朋友,你趕緊起來啊,還不起來就不給你做蛋糕了。”

沒有任何反應。

媽媽最後的耐心也幾乎耗盡。

只能強行把他拉起來。

中途休息的時候,就聽到另外一位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你還這樣,那也是一個壞孩子了,那就跟你那個躺地上的同學一樣。”

這個孩子已經被一些人打上了壞孩子的標籤。

而事實上,它也許就是情緒還不知道如何控制。

也許是家庭教育中,大人的一些問題折射到了他的身上。

比如他的規矩意識?不滿情緒的表達方式如何?

這些都跟父母的養育方法息息相關。

我們不能指責一個孩子。

特別是在沒有深入瞭解的情況下,請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兒子學校有一個生活輔導員。

在兒子上課外班的時候做孩子們的輔助。

有一次她跟我說:“你兒子真的很兇,拿長長的棍子跟同學打架。”

而實際上只是他跟班上的同學每人拿了一塊木頭對打着玩。

我沒說什麼,因爲我知道小傢伙不喜歡動手打人。

他知道這個“保護好自己,也不能傷害他人”規矩。

又過了一段時間,她又說:“你兒子真的有點膽小,還愛哭,今天就是一個男同學打了他一下就哭了很久。”

家長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請不要給孩子打標籤!

這次是老婆接的孩子。

她回來跟我說了這事,心裏很不是滋味。

因爲老師給孩子打標籤,對他下了一個個定義,還顯得那麼肯定。

而實際上這位老師每週也就接觸孩子1個小時不到。

真的希望她這些話跟我們說說就好。

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那些老師眼裏的壞孩子,內心都是怎麼樣的?

我們太多的人有這樣的經歷。

特別是被打上“壞孩子”標記的孩子。

就算做對了也沒人相信,沒做錯卻被人說錯了。

有一位朋友曾說,自己小時候,因爲家裏很窮,所以穿的很破爛,省吃儉用。

而且自己還很調皮,學習成績也不好。

因爲家裏窮,還被打上了“小氣鬼”的名號。

有一次班上一個同學丟失了兩塊錢。

很多同學都覺得是她拿的。

最可恨的是老師竟然也覺得是自己拿的。

在講臺上站在,看似跟全班同學說,而實際上盯着她。

“是哪位同學拿了錢?窮點沒關係啊!要有骨氣,不能小偷小摸。”

因爲一個又髒又窮,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往往是老師眼裏的壞孩子。

他說自己當時真的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平生第一次覺得很難受,被冤枉的感覺。

後來她回到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

媽媽什麼話也沒說,給了他兩塊錢,要她還給同學。

她死活沒有同意。

從此他就不再信任周邊的人,書也沒用心讀。

因爲她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都沒有人聽,更沒有人信。

自己一直小心翼翼地防備着。

至今都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自我認知離不開外界的評價。

特別是父母老師對自己的看法。

如果一個孩子被認爲是壞孩子的時候,他的悲劇命運就開始了。

你知道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絕不是來被你喚作“壞孩子”的。

冰心曾說“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

這是對孩子的尊重。

不要給孩子打標籤,因爲這也許就是他們本來的樣子。

淘氣就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引導下,淘氣也能變得好,變得巧。

在這個世界上,孩子成長最需要誰的支持?

那就是自己的父母。

就算在外捱了罵、受了傷,得了委屈。

你的一番言語總能寬慰心靈。

父母如何做?分享三個方法。

請讀懂孩子的行爲。

請一定記住: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願意做壞孩子。

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爲本身沒有任何的問題。

充滿童真,是率性而爲。

但是大人卻帶着有色眼鏡看問題。

每個“壞孩子”的背後都隱藏着某些正當的理由,在這些正當緣由的驅使下,他們變成了大人眼中的壞孩子。

記得有一部電影《看上去很美》,講述了一所幼兒園的故事。

裏面有一段情節讓人記憶深刻,小主演方槍槍和女同學北燕玩過家家,方槍槍脫下北燕的褲子佯裝給她打針。

被李老師發現,大聲斥責。

方槍槍受到了驚嚇。

雖然平時調皮搗蛋也會遭到訓斥,但這次老師眼裏的嫌惡和鄙夷讓他驚慌失措。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卻不知道究竟錯在哪兒。

其實幼兒園的孩子相互之間玩過家家遊戲非常正常。

而不存在所謂的“耍流氓”。

但老師眼裏,壞孩子方槍槍的行爲就是耍流氓。

結果把倆孩子之間很純真的遊戲當作罪惡的行爲。

這是誰的錯?

請一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爲。

而不要武斷地做評價,傷害孩子。

多給孩子善意的評價,肯定優點,鼓勵他。

很多父母都發現這個問題。

孩子淘氣,如果那天大人心情好,也許不會責罵或者覺得厭煩。

倘若碰見自己正在氣頭上,那非得打罵一頓不可。

所以父母本身評價孩子的行爲就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那就要多從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爲。

在《窗邊的小豆豆》裏。

“小豆豆”黑柳徹子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雖然被學校退學了,但是她的媽媽一直沒有嘮叨責備過她一句。

媽媽甚至沒有把退學的事告訴小豆豆。

她知道,即使說了小豆豆也弄不清自己哪兒不好,再說因爲這些事讓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適,還是等長大了再告訴她吧!

只要你換個角度,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很多的優點。

比如小豆豆很多的優良品質——善良、熱情、同情心、誠實。

就算小豆豆不斷惹禍,老師還是不斷地對她說着這句話:“小豆豆,你真是個好孩子。”

於是,她的心中一直懷着“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好孩子。

恐怕連校長都不會想到,他的這句話,成爲對小豆豆一生的激勵。

父母及師長的肯定、支持和鼓勵,往往給孩子無窮盡的力量。

告訴孩子,犯錯和失敗並不可怕。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我們自己不也常常犯錯誤嗎?

只是我們苛責孩子的行爲,而放任了自己的行爲。

無論如何父母都要充分相信沒有本質的壞孩子,要寬容孩子的失敗,並給予孩子一個繼續努力的機會

很多孩子其實害怕犯錯誤,希望得到父母老師的表揚。

這樣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

而且常常出現在“好孩子”的身上。

那些聽話、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爲什麼就成了玻璃心?

往往跟父母嚴苛的要求有關。

你犯錯,我們就不喜歡你,你會變成壞孩子。

這樣孩子的內心壓力會有多大啊!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請不要急着去發脾氣懲罰。

第一件事是冷靜,管好自己的嘴巴。

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具體的情況。

如果是違反了規矩造成的錯誤。

那就用規矩來給孩子長記性,往往比你的脾氣和語言暴力要管用很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個孩子,只不過有的人已經忘記了。

而有的人還能記得。

如果你還留有模糊的印象,在你童年時曾有那麼一刻覺得不理解大人或者不被大人理解,你肯定知道在這種委屈和無奈。

請溫柔地對待自己的孩子,給他們一點時間。

斯賓塞說,世上沒有“壞孩子”。

希望每位父母也能這樣想。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