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最常見的言語失誤有哪些?有更溫柔、親切的替代語句嗎?

家長最常見的言語失誤有哪些?有更溫柔、親切的替代語句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孩子的內心纖細又敏感,那麼哪些話是爸媽不能對孩子說的?特別是這7句話,最好不要說給孩子聽,我們都有說錯話的時候,會傷害到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感到生氣或困惑。家長最常見的言語失誤有哪些?有沒有更溫柔、親切的替代語句?

“別煩我!”

當你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不要打擾我”或“我很忙”的時候,他們會將這個信息內化,他們會認爲跟你說話沒有意義,因爲你總是對他們不理不睬。

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展露這種模式,那麼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可能即使遇到事情也不會跟你說。

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要讓他們習慣於看到父母在自己身上花時間。

使用壓力釋放的方式——無論是請家裏老人、伴侶輪番照顧孩子,甚至放縱孩子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好讓你可以有半小時的時間來放鬆和重振精神,並做好情緒管理。

你可以說,“媽媽必須要把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需要你安靜地畫幾分鐘的畫,等我把事情完成,我們就一起出去玩。”

“你真是太……”

標籤是最容易矇蔽孩子的雙眼的:“你爲什麼對磊磊這麼兇呢?”或者“你怎麼會這麼笨手笨腳呢?”

有時候,孩子們無意間聽到我們跟別人的談話:“我這孩子就是害羞。”

小孩子會無條件相信他們聽到的話,哪怕是關於他們自己的。

所以,負面標籤很可能會一語成讖。

聽到別人說自己兇的孩子,會覺得兇是自己的本性;“笨手笨腳的”孩子也開始以這種觀念認識自己,摧殘了他的自信心

即使標籤看起來是中立或積極的評價,比如“害羞”或“聰明”,用這樣的描述會限制孩子的發展空間,並給他帶來不必要或不恰當的期望。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許多已經爲人父母的人仍然會痛苦地記起自己的父母說過“你真是笨”(或“懶”、“傻”)的話。

更好的方式是針對特定的行爲,具體的事情具體描述,並將關於孩子個性的形容詞留在其中。

例如,“當你告訴大家不要和磊磊玩時,他看上去很難過,可能有點受傷。我們怎麼能讓他感覺好一點呢?”

家長最常見的言語失誤有哪些?有更溫柔、親切的替代語句嗎?

“不要哭。”

類似的句子:“不要傷心”、“不要嬌氣”、“沒什麼好怕的”……

但是孩子們聽到這些話,真的會難過到哭出來,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他們還不太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他們確實感到難過;他們確實感到害怕。但是,說“不要xx”不會讓孩子感覺好起來,而且還會傳達一個信息,即他的情緒是無效的——感覺傷心或害怕是不對的。

儘量避免否認孩子的某種特定的感覺,當他明顯有感覺的時候,提前承認情緒。

“當磊磊不想把東西分享給你時,你一定很難過吧。”

“是的,你對那個滑滑梯還不適應,它們確實會有一點嚇人,但我們就一起站在這邊,你可以看到我,我保證會緊緊地抓着你的手的。”

通過敘述孩子的真實感受,你就是在教他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同時也向他展示了什麼叫同情。最終,他哭得次數越來越少,而是開始描述自己的情緒。

“你怎麼就不多學學你姐姐呢?”

把兄弟姐妹或朋友作爲一個光輝的榜樣,似乎很有幫助。

你可能會說,“你看,磊磊自己穿鞋子穿得多棒”,或者“奇奇已經開始用便盆了,你怎麼還不會呢?”

但和別人比較常常適得其反。你的孩子是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當然了,現實中,家長們尋找孩子的成長里程碑或作爲行爲的參照框架,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是很自然的舉動。

但不要讓孩子聽到你在拿他們跟別人比較。孩子們以自己的節奏發展,有自己的氣質和個性。對比意味着你希望你的孩子有所不同。

進行比較也不能幫助改變行爲。被迫做一些他尚未準備好(或不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會讓他困惑,並打擊他的自信心。

孩子也可能因此怨恨你,決定不做讓你順心的事情,只是爲了挑戰你的意志力。

相反,給他目前的成就鼓掌打氣:“哇,你靠自己就把兩條胳膊都穿進衣服裏面了哎!”或者“謝謝你告訴我你要換尿布了。”

“快……不然……!”

威脅,通常是父母挫敗的表現,很少奏效。我們常常脫口而出這些警告性的話,如“快做xx,不然的話!”或 “你要是再做一次,我就打你!”

問題是,你遲早要執行這些威脅,否則它們就會失去威力。

我們發現,威脅要打人,會導致更多的打孩子的行爲——這本身也證明了威脅是對改變行爲是無效的。

孩子的年齡越小,孩子真正領會到教訓的深意花費的時間越長。

研究表明,不管你使用何種維持秩序的方式,在同一天的時間裏,兩歲的孩子重複犯錯的機率爲百分之八十。

即使年齡較大一點的孩子,沒有哪一種紀律策略可以次次見效。

“等爸爸回家了再說!”

這種陳詞濫調不僅是另一種形式的威脅,也是一種無力的教訓。爲了起到效果,你需要立即對出現的狀況進行處理。

被推遲的教訓不會與孩子行爲的後果聯繫起來。等到另一位家長回家時,你的孩子很可能會忘記自己做錯了什麼。

或者,等待懲罰的痛苦可能比原來他該受的懲罰更爲糟糕。

把權力交給別人也會損害你的權威。你的孩子可能會想:“如果媽媽什麼都不打算做的話,爲什麼我要聽媽媽說的?”。

同時,你也將自己的伴侶置於一個必須唱白臉的位置上。

“做得好!”或“好孩子!”

讚美還有錯嗎?畢竟,正強化是家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當讚美的內容模糊且不加選擇的時候,麻煩就出現了。

從喝完牛奶到畫了一幅畫,對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拋出“做得好!”這句話,那讚美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孩子們漸漸對這樣的讚美充耳不聞。他們還可以區分生搬硬套的讚美與真正做出努力得到的讚美之間的區別。

要想擺脫這種嘮叨的習慣,你可以:

只讚揚那些需要真正努力才能達成的成就。喝完一杯牛奶可不算;如果你的孩子是每天畫十幾幅畫,那他花了一幅畫也不算什麼成就。

請具體一點。不要說“幹得漂亮”,而是說,“你選的狗狗身上斑點的顏色好明亮,好讓人快樂呀!”或“我看到你把我們今天早上讀的故事畫了出來。”

讚美行爲本身而不是孩子:“當我在處理工作的時候,你就像我要求過的那樣,玩拼圖的時候十分安靜。”

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了合適的話,而不是變成噴發的活火山,那該有多好啊。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明天一定還有機會糾正錯誤。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