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孩子總無視“父母的警告”?

爲什麼孩子總無視“父母的警告”?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孩子總無視“父母的警告”?父母說的話,孩子爲什麼不願意聽進去,是父母太囉嗦了嗎?原因就是父母多說了3個字!

有這樣一幅場景,爸爸媽媽們一定不陌生:“XXX,下一次你再這麼做,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面對氣急敗壞的父母,下一次,孩子真的改了嗎?未必!下一次,沒有收拾好的玩具依然沒有收拾,下一次磨蹭着不願上飯桌的他們還是一日既往地磨蹭……

是父母放的話還不夠狠?還是孩子沉迷自己的世界壓根沒有聽到父母的警告?今天的文章,諾媽將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大家聊一聊關於“下一次”與“孩子不聽話”這個話題。家長們分辨清楚“有效與無效的下一次”,才能與孩子達成最好的約定。

無效的“下一次”

兒子三歲左右,在奶奶家玩。頃刻間,他可以把自己的玩具鋪滿整個客廳。奶奶時常追在兒子屁股後面收拾玩具,一面不斷地數落:“諾諾,玩具玩好要收起來,下一次再不收,我不給你買玩具了,也不讓你睡覺啦,知道嗎?”

“嗯,知道了!”兒子迴應着奶奶,沒停下手裏的玩具。只片刻,“嘩啦”一聲,又一箱玩具倒出在剛剛被奶奶收拾好的客廳地面。

這一幕,估計在很多家庭都上演過。作爲家長,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爲這件事制定了懲罰規則,卻很少把懲罰落實到位。

就如整理玩具這件事兒上,兒子知道,無論奶奶說多少“下一次”,下一次他想買的玩具,奶奶不會少他一件,更不會因爲他不收拾好玩具,不讓他睡覺!

就這樣,當我們寄希望於“下一次”孩子能改變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成爲規則的破壞者,沒有落實到位的下一次,在孩子心裏輕如鴻毛。因此,下一次,他一定會繼續犯錯。

爲什麼孩子總無視“父母的警告”?

相比與奶奶的做法,我是這麼做的:我一般會提前告知孩子,十分鐘後,我要開始整理家務,他務必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到位。在一開始,兒子對我這樣的話並不以爲然,嘴裏答應着,身子壓根沒動,他並不着急收拾他的玩具。在倒計時提醒之後,他基本也是象徵性地撿起這個玩具再玩一玩。

怎麼辦?家長幫孩子收拾嗎?

不!如果家長幫着收拾,便開啓了“無效下一次”的循環模式。媽媽們要做的是,閉起嘴,動起手,剛剛怎麼說的,現在就怎麼做!

我開始收拾家務,所到之處,凡有玩具擋道的,統統清掃到角落,等待處理。見我動真格,兒子又着急又有些憤怒:“媽媽,你爲什麼扔我的玩具?”重申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小傢伙即便是一百個不滿意,也只能迅速投入到“搶救玩具”的行動中了。

如是有過一兩次的歷練之後,“下一次”再跟兒子提醒,他便會非常配合地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奶奶有時候來家裏,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妒忌:“諾諾,爲什麼你在家就乖乖收拾玩具,奶奶家卻扔得到處都是?”

爲什麼,顯而易見。

有效的“下一次”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糾錯”的過程。無效的“下一次”,家長要少說,但是也不能沒有“下一次”。有時候“下一次”孩子的希望,成爲孩子“有則改之”的奔頭。

舉個簡單的例子,記得有一個下雨天,接兒子放學。孩子習慣放學後在幼兒園的操場上瘋跑幾圈,玩上一會兒。因爲今天下雨,地上很溼,接孩子出教室的時候,我就跟他有了約定:“今天下雨,操場不玩了。”兒子點頭答應。

但是,一下樓,一路過操場,兒子就像脫繮的野馬,怎麼叫都沒有迴應,他直接衝進雨霧裏面,一如既往在操場瘋跑。

當我幹瞪着眼等他跑回身邊時,我對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下雨,我們約定了不在操場玩,你因爲不遵守承諾,所以明天取消玩的資格。”

孩子點頭答應,但因爲明天遙遠,這個懲罰並沒有映在他腦中。

第二天,天氣不錯,幾個小朋友同時放學,彼此相約着去小區某地玩。兒子正要興沖沖同往,我對他提醒讓他頓時着急起來,那就是今天要履行昨天約定的“不玩”的懲罰。

“媽媽,你今天就讓我去玩吧,下一次我一定聽話!”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開始學着討價還價,以期躲過這一次的懲罰。但此時,作爲父母,不能輕易妥協,而是要告訴他:“你必須爲自己昨天的行爲負責。下一次,你若能控制好自己行爲,還能跟同學一起玩!”

見我態度堅定,兒子遺憾地與小夥伴分手告別,然後問我:“媽媽,下一次讓我跟同學一起玩,好嗎?”

這樣的“下一次”自然是生效的。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猶如一場拉鋸戰,你退一步,我便進一步。很多時候,孩子無視父母的警告,主要原因在於父母自身,父母既成爲規則的制定者,同時又成爲規則的破壞者。父母既然不會履行,孩子當然樂得做自己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