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小兒安度盛夏不妨試試中醫

小兒安度盛夏不妨試試中醫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由於天氣炎熱,不少小兒出現食慾不振、睡眠不好、容易感冒、腹瀉等現象。醫生建議,除了日常保健外,一些中醫方法能對小兒更好地起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

小兒安度盛夏不妨試試中醫

由於夏季氣溫比較高,食物和水容易被各種病毒、細菌、寄生蟲污染;加上幼兒的腸胃功能比較虛弱,所以幼兒易患腸胃炎。尤其是幼兒如果過多吃冰激凌等冰涼食物,加上呆在空調房裏時間比較長,容易使腹部受涼,使腸胃受寒而引發腹瀉等腸胃疾病。家長們都知道,當孩子感冒、腹瀉痊癒後,胃口就會一下子變差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吃了抗生素後,影響了正常菌羣的生長,使維生素的合成減少,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而一些中醫方法則沒有這方面的副作用。

據中醫介紹,近段時間,來理療科治療消化、腸胃疾病的患兒多了不少。相比於西醫,小兒推拿沒有副作用,不會影響食慾,且可以調理脾胃功能,起到預防腸胃疾病的作用。中醫認爲由於幼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徵,在夏季更容易出現腸胃問題。

所以幼兒在夏季更需注重調理脾胃,家長可自己進行嘗試小兒推拿保健方法:可以每日採用補脾法(旋推大拇指螺紋面,按壓5~10分鐘左右)、捏脊(5~10次)等方法進行調理脾胃。 在預防上,飲食調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夏季飲食宜清淡衛生,不要吃過冷、過燙的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更忌暴飲暴食。 另外還需注意局部保暖:睡熟以後腹部要蓋以薄被或毯子;空調的溫度不能調的太低,並避免電風扇和空調出風口直接對着身體,特別是直接對着腹部。此外,爲了讓孩子消化功能恢復得快一點,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恢復腸道菌羣的藥,如媽咪愛、整腸生等。

每到暑期兒童發熱就會多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暑季氣溫高且溼度大,兒童適應力弱者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導致體溫升高。 二是貪涼飲冷、風扇直吹、空調溫度過低、冒雨受寒等,使汗腺功能失常,不能出汗散熱,導致體溫升高。 三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導致體溫升高。 中醫治療兒童暑熱 暑季體溫調節功能失常而發熱中醫稱之爲陽暑,多見於體弱兒童。主要表現爲發熱,體溫隨氣溫上升而升高,隨氣溫下降而降低,或在陰涼環境中能保持體溫正常,可伴有出汗、口渴、多飲、多尿等,化驗檢查均無陽性結果。治療方法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居室內通風降溫,讓孩子睡足覺,同時注意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備足涼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也可用清暑益氣湯、六一散、竹葉石膏湯、溫下清上湯等方劑調理。 暑季受涼後汗腺功能失常而發熱中醫稱之爲陰暑,多表現爲無汗惡寒、頭痛身痛、肢體疼痛而心煩,或有嘔吐便溏、腹痛腹脹,化驗檢查多無陽性結果。常用清解散、大順散、藿香正氣液等散寒化溼,解熱退表。 暑季感染病原微生物而發熱中醫稱之爲暑溫,應在對症及抗感染的同時辨證施治。有發熱惡寒、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狀者稱冒暑,常用新加香薷飲、蘇葉杏仁湯化溼退熱、宣肺止咳。有發熱咳嗽、痰鳴喘息等症狀者稱暑咳,常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湯等清肺化溼,解毒退熱。有發熱頭漲、煩躁嘔惡、胸脘痞悶等症狀者稱冒穢,常用藿香正氣散、玉樞丹等芳香避穢,化溼滌濁。有高熱汗多、心煩頭痛、口渴等症狀者稱暑入氣分,常用白虎湯、生脈注射液等清暑泄熱,益氣生津。有持續發熱,夜間高熱,睡眠不安,時有譫語者稱暑入心營,常用清營湯、安宮牛黃丸、清開靈注射液等泄熱涼營,清心開竅。有發熱,頭目不清,氣粗咳嗽,出斑發疹,鼻衄吐血等症狀者稱暑入血分,常用犀角地黃銀翹湯、神犀丹、黃連三七等涼血解毒。低熱日久不退、心悸煩躁、舌紅苔少者稱暑傷氣陰,常用梅湯、青蒿鱉甲湯、三甲復脈湯等清熱養陰。 中醫如何治療寶寶夏季痱子? 痱子又稱汗疹、熱痱,多發生於暑熱夏季大汗之後,是因汗腺周圍發生炎症而致的皮膚病。中醫認爲痱子系由溼鬱腠理、熱蘊肌膚,肌腠不得發泄所致。 下面介紹幾則治療痱子的簡易方: 一、金銀花6克,用開水浸泡約1小時許即可,以棉籤或紗布蘸金銀花浸泡液輕抹患處,每天三次。 二、敗醬草9克,把藥放入沙鍋中,加水約500毫升,先用武火煎開再用文火煎5分鐘即可,以棉籤或紗布蘸敗醬草煎出液輕抹患處。每天兩次,第二次抹洗液時仍可由前一份敗醬草煎取。 三、鮮冬瓜適量,去皮切片,外擦患處,每天三次。 四、苦蔘10克、馬齒莧10克,加水約250毫升,煎開後再用文火煎15分鐘即可,放涼後清洗患處,每次5分鐘,早晚各一次。 五、綠豆30克、紅棗10枚、冬瓜30克,冰糖少許,把前述配料(除冰糖外)一同放入沙鍋中煎至爛熟,再加適量冰糖調和,每日一劑,連服一週。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