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疾病 >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急性白血病

特點:

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一般在六個月以內。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爲異常的原始細胞和早期幼稚細胞。

種類:

1、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急淋白血病L1型、L2型、L3型。

2、非淋巴細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顆粒增多型。

M4:急性粒一單核細胞白血病。

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M6:急性紅白血病。

M7:亞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注意:

小兒常見的急性白血病爲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和髓細胞性白血病(AML)兩大類。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佔70-85%。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慢性白血病

特點:

起病緩、發展慢,病程一般一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以較成熟的細胞佔多數。

種類:

1、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CALL;

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CAML;

3、慢性粒單細胞白血病 CMML。

注意:

小兒所見的慢性白血病主要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分爲兩型,即幼年型和成人型。成人型,發病年齡在5歲以上,以10~14歲較多見,很少見於3歲以下兒童。男女差別不大。幼年型:發病年齡<4歲,多爲1~2歲發病。男性發病多於女性。起病急,病程較短,類似ALL。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第2張

兒童白血病的症狀

急性白血病

1、貧血:面色蒼白是最常見的表現,多在數週內患兒們的紅潤面色漸漸失卻,同時伴有口脣粘膜和甲牀的蒼白。

2、出血:如果鼻腔、口腔、齒齦等處出血,也可發生局部或全身皮膚的出血性痕斑、燎點。出血可以是自發的,也可能是外傷等誘因。

3、發燒:多由繼發感染所致,熱度可高可低,可以伴有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症狀,有時也可能找不到感染病竈。

4、骨髓疼痛:由於惡性細胞的浸潤,可引起骨胳的疼痛。胸骨、四肢長骨及關節都是常見的骨痛部位。由此被誤診爲"關節炎"的病人爲數不少。 (5)體表腫塊一一兩側頸部、腹股溝、腋窩等處淋巴結腫大是白血病的重要體徵。不少患兒是在洗澡時發現上述部位腫塊 而就診。這些腫大的淋巴大小不等,小的似花生米,大的似鴿蛋,甚至象雞蛋大小,質地較硬,有的成串排列,壓痛不明顯, 這點有助於與急性炎症相區別。

5、肝脾腫大:患兒肝臟和脾臟腫大,質地偏硬,邊界常較清晰。

6、血象異常:患兒的血紅蛋白常低於9克,血小板常低於10萬,白細胞總數常見增高,並出現細胞的比例和形態異常,有幼稚細胞出現。

慢性白血病

1、症狀: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漸出現頭暈,心悸氣短,消瘦,低熱,盜汗,皮膚紫癜,皮膚瘙癢,骨骼痛,常易感染,約10%病人可併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2、體徵:

(1)淋巴結腫大,以頸部淋巴結腫大最常見,其次是腋窩、腹股溝和滑車淋巴結腫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無壓痛,表皮無紅腫,無粘連。

(2)肝脾腫大:肝臟輕度腫大,脾腫大約佔72%,一般在肋下3~4crn,個別患者可平臍,腫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明顯。

(3)皮膚損害:可出現皮膚增厚,結節,以致於全身性紅皮病等。

3、臨牀主要表現:以淋巴結腫大爲主,常伴有肝脾腫大,貧血及出血等症狀,少數患者還伴有皮膚損害。本病中老年人居多,偶見青年,男性多於女性。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第3張

兒童白血病如何護理

1、休息

白血病患兒常有活動無耐力現象,需臥牀休息,但一般不需絕對臥牀。長期臥牀者,應更換體位、預防壓瘡。

2、觀察感染的早期表現

每天檢查口腔及咽喉部,有無牙齦腫脹、咽紅、吞嚥疼痛感,皮膚有無破損、紅腫,外陰、肛周有無異常改變等,發現感染先兆時,及時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

操作原則進行任何穿刺前,嚴格洗手、嚴格消毒,各種管道或傷口敷料應定時更換,以免細菌生長。

4、使用化療藥物時應注意

(1)掌握化療方案、給藥途徑、密切觀察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

(2)熟練穿刺技術,化療藥物多爲靜脈途徑給藥,且有較強的刺激性。藥物滲漏會引起局部疼痛、腫脹及組織壞死。注射時需確認靜脈通暢後方能注入,爲避免刺激和損傷血管可置入picc導管。

5、輸血的護理

白血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輸血進行支持治療。輸血時應嚴格遵守輸血制度,一般先慢速滴注觀察15min,若無不良反應,再按患兒年齡、心肺功能、急慢性貧血程度調整滴速(兒童爲20一40滴/min),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

6、增加營養

注意飲食衛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鼓勵患者進食,食品食具應消毒.水果應洗淨、去皮。

【兒童白血病分類】兒童白血病有幾種 第4張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