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月的開始,成都的一場事故引起了全網熱議。成都49中的一名16歲學生墜亡,“墜亡是如何發生的”、“關鍵時間段的監控視頻有無缺失”。青少年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許多人不解,年輕的生命身體健壯、前途大好,爲什麼要選擇戛然而止?

近日,成都49中一名16歲學生小林(化名)在校內墜亡。事發後,小林的父母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事實,並質疑孩子的死因。但校方並未第一時間給出說法。

在公衆及主流媒體的壓力下,真相漸漸浮出水面。據瞭解,小林平日與老師、同學的關係融洽,且校方的心理評測結果顯示,小林並無異常。

但從調取的監控視頻看到,小林曾在墜樓前自殘,期間還有垂頭、搖腦、情緒低落的表現。

此外,警方調取小林生前的手機數據發現,聊天記錄中曾出現“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樓,一躍解千愁”的字眼。且在墜樓前的一段時間,小林多次出現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的言論。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青少年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許多人不解,年輕的生命身體健壯、前途大好,爲什麼要選擇戛然而止?

一、越來越多青少年走上“不歸路”

青少年,本應該是向陽而生、朝氣滿滿的。但《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在所有的非疾病死因中,自殺,已成爲10~25歲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一項綜合2000-2013年全國研究數據的報告顯示,有17.7%的中學生有過自殺的想法,7.3%有過自殺計劃,2.7%自殺未遂。

也就是說,每37箇中學生裏,就有1個採取過自殺行動。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2張

二、壓垮青少年的“最後一根稻草”什麼

1、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自殺行爲屬於心理危機中最激烈的表現方式。相關研究表明,9成死於自殺的人患有精神健康疾病。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披露,17.2%的青少年有輕度抑鬱,7.4%爲重度抑鬱,並且抑鬱率隨年級的升高而上升。

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約11%的青少年有抑鬱症,8%有焦慮症,但其中只有18-25%尋求治療

有的孩子表面看上去別無二樣,但卻隱藏巨大的“心理黑洞”。如果發現孩子長期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等症狀,應像對待生理疾病一樣,帶孩子及時治療。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3張

2、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過於嚴厲

許多有自殺傾向的孩子表示,“和父母交談”是一件令他們恐懼的事情,因爲父母只會一直批評他們沉迷遊戲或不做家務等。孩子們感到不被理解和支持,只有批評或否定

此外,有研究發現,華裔父母常在孩子身上使用“負罪感策略”。例如:“我們努力工作,你就是這麼回報我們?”

這種策略確實讓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績,但代價是,當孩子表現不夠理想時,他們就會感到內疚。父母越是嚴厲,青少年就越可能抑鬱。

還有研究顯示,在親子關係不和的家庭中,青少年自殺風險提高几十倍。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4張

3、學習壓力過大

《我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的現狀分析》中提到,中小學生採取自殺行爲的原因多樣,其中學習壓力佔29%

成年人總以“只要成功考入了大學,一切就會好起來”來“哄騙”孩子學習。他們並沒有告訴孩子,一旦進入社會,就可能需要同時負荷工作、成家、育兒等多種事情。

唯成績論的社會評價體系不僅綁架了孩子的價值、直接損害身心健康,也削弱了他們進入社會後應對更復雜壓力的能力。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5張

4、被欺凌

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Ruoling Chen及其同事,分析了青少年的自殺意圖、自殺計劃、自殺未遂(SA)與被欺凌的風險的相關性。

研究發現,男、女生自殺未遂(16.7%)和被欺凌的風險相似(33.3%)

孩子遭受校園欺凌,內心的創世可能遠大於身體,這種“久遠的危險因素”,可能被深埋心底,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6張

三、如何挽回“深陷泥沼”的孩子?

針對青少年不斷出現的自殺自殘、抑鬱焦慮等問題,我們必須幫助他們脫離“泥沼”。

專家建議,對於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傾聽和觀察,引導孩子明白,每個人在生活的不同時期都會面對困惑和挑戰。

不要避忌與孩子討論心理健康和自殺的話題,讓他們知道,父母在關心他們,願意和他們溝通對話。

家長也要多鼓勵孩子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多參加社交活動,幫助孩子重建信心。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7張

此外,學校和醫院也應建立心理保健網絡,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對於受到校園霸凌、缺乏家庭溫暖、情緒不穩定的青少年,進行早期的風險預測和心理疏導

延伸:全球幸福指數下降,是什麼阻礙你幸福?

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然而有數據顯示,在2011~2020年間,全球幸福感卻在下降。現實中,不少人生活得體面、光鮮,卻感受不到幸福。

影響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見的包括:不善人際交往、過分看重金錢、陷入時間焦慮、習慣怨天尤人、無故擔憂未來

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心理負面情緒,若不及時干預,則可能發展成心理疾病。

16歲學生墜樓自殺:深深傷害孩子的4個“元兇”,不要忽視了 第8張

青少年自殺,不僅是每個家庭的悲劇,更應成爲社會教育的反思和契機。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社會你我共同的責任。育人,不僅是學習教育,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直面社會和生死問題。


參考資料:

[1]《還原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關鍵監控有無缺失?墜樓是如何發生的?孩子爲何走到這一步?》.新華社.2021-05-13

[2]《青少年自殺:我們只看見最後一擊,更多傷痕被深埋在他們心中》.果殼.2021-05-13

[3]《全球幸福指數下降:5大因素阻礙你獲得幸福》.生命時報.2021-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