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自閉症孩子入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自閉症孩子入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上關於自閉症孩子的新聞報道很多,新聞報道最主要關注的就是自閉症孩子的教育問題,那麼自閉症孩子入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上有1000萬自閉症孩子,自閉症家長保守估算有4000萬,他們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前期的正確干預進入普校學習,然而並不是每個自閉症孩子都能夠融入校園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一名自閉症家長說假如他的孩子能夠學會要飯,那也是一種成績。

這句話說得叫人心酸,然而,這也確實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自閉症家長不會過多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可是當在訓練過程中孩子取得一定的進步後,家長也會想讓孩子不停的取得更大的進步,最終的目標就是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學,究竟能給自閉症孩子帶來什麼呢?

據不完全統計,只有不到10%的自閉症孩子能上小學,儘管融合之路異常艱難,自閉症家長依舊希望通過與普通孩子的朝夕相處,促進自閉症孩子模仿、學習,學會與人交流的方式。

那麼,自閉症孩子入學前需要什麼樣的準備呢?

建議準備入學或者一兩年以後準備入學的家長都可以收藏一下。

入學準備的第一步,當然是評估。

我們在幼小銜接班入學的第一週,就是對全部孩子進行觀察、評估和打分。評估表格會從十個維度進行,分值各有不同,重要性從一到十排序:

自閉症孩子入學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01 行爲表現

是否有不能接受的行爲表現:例如多動、搖晃椅子發出各種聲響、影響他人的刻板行爲、上課離開座位、打人、大聲喊叫等等。

這是最重要的指標,即使在有陪讀的情況下,授課老師也很難容忍,因爲會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秩序。

02 情緒問題

是否容易焦慮,容易激動還是溫和型,有沒有不能接受的情緒刺激,出現情緒問題如何才能安撫,情緒問題出現的頻率等等。

很多自閉症孩子都存在情緒問題,頻繁的孩子容易讓班上的老師和同學感到壓力。如果有陪讀,可以在出現情緒問題時立即將孩子帶出教室,減少對其他同學的干擾和影響。

如果沒有陪讀,應該讓班主任老師知道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如何處理和及時安撫,避免孩子情緒升級。

03 自我刺激行爲

是否對聲音過於敏感,是否有自我刺激的行爲表現。

有感知覺異常的孩子容易讓周圍的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想潛伏的孩子一定要突破這個障礙。自我刺激行爲有一些孩子會越大越嚴重(尤其是病毒問題的孩子),甚至出現不雅行爲。

04 學校規則理解與服從

分辨上課下課鈴聲、上課保持安靜、起立、升旗、做操、考試等。

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提前理解學校生活的各種結構化規則和行爲準則,孩子具備一定理解力的,建議家長提前操練。

理解力不足的,可以在陪讀的輔助下進行。

05 語言溝通能力

具備日常溝通能力,能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迴應老師和同學的指令。

最重要的是,說話要能讓老師和同學聽得清楚。

06 學業能力

即使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不高,回家也能通過一對一的教學學習,基本跟隨課堂進度。(智商必須達到韋氏70分以上)

學能訓練可以採用正常孩子的教材,從聽默、抄寫、思維、視覺廣度等多方面訓練,尤其是抄寫能力,直接決定孩子做作業的速度,寫作業太慢課後時間可能都花在上面,其他什麼也做不了!

07 生活自理能力

課間去洗手間,準備本節課的書本,自己收拾書本文具,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帶書包。

這個只要自己會上廁所,其他都還好,可以讓同學輔助一下或者老師提醒一下。

08 集體環境警醒度和參與度

很多孩子在一個嘈雜和複雜的環境會感官過載,因此集體環境的警醒度明顯下降,從而注意力和參與度也明顯不足。比如跟隨朗讀、跟隨翻書、跟隨課堂練習、做操排隊等等。

至少要達到正常孩子70%的警醒度,才能基本參與課堂指令,否則即使在有陪讀的情況下,也可能需要多次提醒。

09 上課注意力和聽課效率

上課的注意力跟警醒度有關,也跟理解力和興趣有關,理解力不足的孩子往往聽不懂上課內容,所以也就不能產生興趣,最好是提前預習一下。

另外也跟孩子的聽知覺有關,聽課效率爲零的孩子不在少數,還有很多孩子是偏科的,聽課效率低的孩子,回家任務比較重。

10 同學交往與社會互動

這個是高階能力不能強求,真正的交往和互動是在能力對等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的,也是自發出現的。

參照以上這10條要求,如果孩子可以勉強達到,只是偶爾需要老師安撫或者特別提醒一下,我們都建議孩子在達到入學年齡後推遲一年入學,基本可以順利潛伏。

最後,希望越來越多的星兒通過後期的干預能夠進入普校學習,提高自閉症孩子的升學率。讓融合之路變得平順一些!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語言刻板、眼神不對視、不愛和夥伴玩、呼之不應、交流困難、自言自語、刻板行爲、興趣異常、脾氣暴躁等情況,

家長可以把孩子的年齡、性別及相關情況,通過下面的方式,發送給值班醫生,可以得到針對你孩子專屬的分析改善建議。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