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難道非要孩子生病,你才能好好愛他?

難道非要孩子生病,你才能好好愛他?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

孩子熟睡就躺在我的身邊,已經好久不曾仔細凝望他的小臉,竟然多了幾分“長大”的味道,而此刻這張小臉正在經受病痛的深度洗禮。有碎髮不停地劃過他的臉頰,幫他打理時不經意間碰到灼熱的小臉,我試着用額頭去觸碰他滾燙的額頭。小眼睛忽然睜開了,忽閃着長長的睫毛,盯着我看了半天。

是的,從孩子上學開始,我和他之間的最親密距離就是輔導功課時的距離,平時的擁抱也會被他強行掙脫, 而這一次的“額碰額”卻沒讓他這麼牴觸,小手不自覺地圈在了我的脖頸上,無力地又一次閉上眼睛,眼瞼還時不時地微張,直到嘴裏呼出均勻的熱氣,纔料定已睡熟,再敢動彈,生怕吵到他……

看着身邊再次入睡的小病號,身爲母親,我的心一抽一抽地生疼生疼地。平時,我對他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學業、特長和其他所謂“修養”的提升上,總是自以爲是地覺得隨着年歲的增長,學識的增加,身份的變換來界定他已然是個大孩子了,並且老是以“大孩子”的標準去要求規範他的行爲準則。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的樣貌,身量,其實都在慢慢地發生着變化,而這些竟然是我沒有覺察到的。此刻,躺在我身邊的只是一個柔弱的小小人兒,蜷縮成一團,不時地咳嗽,燥熱地翻着身,任性地踢着被子……

在孩子生病的當下,我才痛徹心扉地領悟到,沒有什麼是比孩子的健康來得更重要。面前的這個弱弱的,實實在在的小傢伙纔是我應該爲之關注的本身。沒有各種角色的轉換,沒有各種身份的包裹,褪去其他身份的粉飾,纔是他最真實的部分。要知道,孩子是他的第一身份。這個時候,我什麼也不想,只想看着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想着好好照顧他,好好保護他。

半睡半醒之間,依稀聽到孩子叫了一聲媽媽,我知道他睡得不踏實,我把他的頭緊緊地攬入懷中,緊貼着我的胸口——心臟跳動的地方,就像嬰兒時聽着媽媽心跳入睡一般。我知道這樣會讓他睡得更安穩些。

如果沒有健康這個前提,一切的規矩,原則將都被無期限延長……

難道非要孩子生病,你才能好好愛他?

02

其實,不管經過多少年,不管孩子游走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孩子永遠是孩子,孩子永遠會把最脆弱的一面展現給父母,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時刻準備着毫不吝嗇地用懷抱去迎接和安撫回家的孩子,對於孩子而言,這纔是最好的定心丸。

這又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小時候,生病大抵是我最樂意的事情了吧。因爲只有在生病的時候,媽媽纔會請假在家寸步不離地守着我,把我偎在懷裏,給我唱兒歌,問我想吃啥,還會溫柔地俯下身來親吻我的額頭,道聲晚安。

而只有當生病的時候,有些任性是被允許的,有些呻吟也是被理解的。在那段時間,不用刻意強撐着堅強,可以肆意地釋放一個孩子被享受照顧,關愛的小小私心,而每次生病之後,都好像經過親情的洗禮一般,心裏篤定地,精神奕奕地去上學,感覺特別實在和溫暖!

其實我們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的想法是一樣的。在平時,我們都是嚴肅認真的父母,常常督促着孩子學這學那,孩子的行爲規範也一度受到我們的指點;不許幹這,不許幹那,“不”是我對孩子說得最多的字眼,我們常常用大人的標準去審視着孩子所做的一切,在我們看來滿意的就是好,不滿意的就要摒棄。

然而,在這一刻,看着虛弱到呼吸都沉重的孩子,一切都太不值當了!我們只想讓他更開心,更健康而已!如果沒有健康這個前提,一切的規矩,原則將都被無期限延長……

也只有當孩子真正病倒,雙手環着你感受他滾燙的身體的時候,你纔會心裏一震——是真的累到了吧。那時你纔會由衷地發現所謂的優秀都不及以前的活蹦亂跳來得好,就算會有調皮搗蛋,會有惡作劇,也會有叛逆,都比現在病怏怏好一百倍;也總是到那時候才後悔爲什麼要給孩子這麼大的壓力,爲什麼要讓孩子面對無止境的考級,培訓……讓他們快樂健康地不是很好嘛?!

然而,父母們大多都會犯一個通病,身體舒服了,精神開始不安分了,一顆愛折騰的心彷彿又滿血復活了,又開始督促孩子加緊學這學那了。大抵是忘記了他生病時分的可憐模樣,又會對孩子上綱上線,張羅着報這個班,上那個課。全然沒有之前腸子都悔青了的樣子。所以,這樣的惡性循環一直持續着,父母們也只會做孩子生病時那仁慈、寬容又親近的“片刻父母”。事後又會把“變得更優秀”提上日程。

此刻,我才領悟到,不要等到孩子生病的那刻,才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纔是自己最在乎的。

很多人都忘記了孩子生日時對他們的生日祝願,最平淡,也最真實;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啊,健康是我們對他們的唯一期盼,總不至於讓“優秀”佔去了位置。所以啊,對孩子寬容些,想想生病那時的他,也需要你的安慰擁抱,也會哼哼唧唧地撒嬌哭鬧,這纔是一個孩子的本性不是嗎?!

難道非要孩子生病,你才能好好愛他? 第2張

本着對孩子最初的祝願,遵循孩子內心的意願,不要再用各種“爲你好”作藉口,關注孩子,關注其作爲孩子這個角色的本身可能會更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