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阻止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麼做好嗎

家長阻止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麼做好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阻止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麼做好嗎?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做過,“你別跟你那個同學走的太近,他會把你帶壞的。”“你要多跟學習成績好的玩。”“別出去玩了,在家好好寫作業。”你有用過這樣的話語阻止過你孩子的交往嗎?

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們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任何會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我們都想要去控制。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呢?一起玩耍的小夥伴被自己的爸爸媽媽否定,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交往負擔,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曾親眼見證過一個媽媽與她的女兒的爭吵,媽媽說:“你那個同學平時就不愛學習,你看看你最近成績下滑這麼多,肯定是被她影響的,你以後別跟她玩了。”旁邊的女兒哭叫着:“你憑什麼管我跟誰玩,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誰說她影響我了!”

切忌隨意否定孩子的交往對象

從多標準判斷孩子的交友對象。學習成績、學校表現僅僅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更多的應該是人品等方面,戴着有色眼鏡來看待只會讓我們忽視他們的閃光點。父母可以讓孩子邀請他的朋友來家裏玩,觀察孩子之間的具體相處,從而進行更準確的判斷。

尊重孩子的交友選擇。不要以作爲家長的權威剝奪孩子交朋友和選擇朋友的權利,孩子都是有不同的優缺點的,父母不要以片面的印象就認爲孩子的朋友是一個“壞”孩子,要相信自己孩子的眼光。

鍛鍊孩子獨立判斷的能力。告訴他應該如何選擇朋友,選擇怎樣的朋友。不和經常打架、惹是生非的人做朋友,不和欺負他人、傲慢無知的人做朋友……好的朋友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交益友,不交損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一起進步的。

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的與他人交往

態度真誠。告訴孩子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朋友,互幫互助,保持友善,不要輕易的造成糾紛與矛盾,良好的友誼需要雙方努力維持。

學會分享。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零食與玩具,分享自己的見聞與生活,在這過程中,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快樂。孩子在羣體中會獲得一種情感歸屬,而這種歸屬是與從家庭中獲得的歸屬感完全不同的。

勇於拒絕。面對自己的同學甚至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時,讓孩子學會拒絕,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任何觸犯了底線的事情都不能答應,別委屈自己做不願意的事情。

積極合作。讓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通過合作提高自信,這樣更利於孩子進入社會後面對和處理各種人際交往問題。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在羣體之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更易發現自我,形成良好的處世方式。

男女有別。要在適當的年齡保持適當的距離和關係,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性別意識,與異性保持普通的同學和朋友關係,防止過從甚密造成早戀等問題。

家長阻止孩子和成績差的同學玩,這麼做好嗎

叮囑孩子必要的時間限制和安全意識

瞭解孩子的交友對象。父母應該大概知道同孩子出去玩的對象是誰,瞭解姓名、班級等個人信息,最好能留下對方及其家長的聯繫方式,有問題好方便聯繫與溝通。

約定好玩耍時間,按時回家。勞逸結合,不能讓孩子長時間的玩耍,樂不思蜀,告訴孩子如果超過約定時間回家會受到懲罰。此外不要讓孩子在晚上8點後出門,歸家時也一定要結伴走大路,必要時可以打電話叫家長來接。

注意乘車安全和出行安全。隨着交通發達,馬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多,一定要注意紅綠燈,走斑馬線。如果要坐車,儘量選擇公交或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確認好路線,不上陌生人的車輛,如果乘坐出租車,一定要拍好車牌號發給自己的父母。

時刻保持聯繫。事先詢問孩子出去玩的具體地點,叮囑孩子少去各式各樣的遊戲場所和娛樂場所,更不要參與到打架羣毆等不好的事情。讓孩子熟背家長的電話號碼,保持自己的通訊工具的暢通,方便孩子的聯繫。

孩子的交往可以過問,但不要干預,要時刻叮囑,但不要一直控制。父母要讓孩子在與他人的相處中養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和交友觀,而不是一直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這所謂的保護不過是建造給孩子的一座牢籠。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