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最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是什麼?家長知道嗎?

最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是什麼?家長知道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是什麼?家長們和老師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學習情況,相信學習成績更有說服力吧,大家說到學習,第一反應就是學習成績,特別是考試的成績。那麼真正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到底是什麼?

大家對學習的一些片面理解

誤解:學習好=成績好

學習的概念,其實不光包括孩子的考試成績,還包括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還包括快速學習某項技能的能力,還包括孩子的興趣愛好,還包括孩子天賦的發揮。

很多朋友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好像沒有自己當年學習的時候那麼刻苦、那麼用心、那麼自覺。

其實呢,這裏面是有一點誤區的,因爲我自己也是一個16歲的,今年馬上上高中二年級的,高中女孩子的家長,我是從小看着她一點一點長大,我們夫妻倆都是親自帶的這個孩子。

我會認爲現在的孩子,比我們當年的一點不差,甚至有很多地方會超過我們。

可能他/她在學習的時間,或者在咬牙發狠的程度上,比我們做父母的要弱一點,

但是現在這一代的孩子,我們大中城市的這些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知識面,他們的智力水平,他們的反應程度,他們對一個知識的思辨求真等等,這些東西是遠遠地超過父母這一輩。

只不過大家可能天天跟你的孩子泡在一起,或者說你會覺得同齡人都是這個樣子,所以你總是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好像沒有像自己當年那樣,爲了高考,爲了殺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那麼一條路,而那麼的去玩命。

但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就是時代不同了,孩子們的學習的方法不同了,呈現的效果也不一樣了。

儘管我說了很多的變化,但是大家可能還是會覺得,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好,還是覺得中考和高考的壓力會非常的大,做父母的非常的焦慮。

能不能有一些辦法,或者有一些路子,告訴我們怎麼去幫助我們的孩子,或者怎麼去訓練我們的孩子。

我們先把這個話題收回來,大家先不要太着急。

我們在具體談論這些方法之前,腦子裏面先畫一條時間軸,這個時間軸從孩子的0歲開始,一直畫到他高考,比如說18歲。

我們看看在這麼一個漫長的時間裏面,到底哪些因素影響孩子的學習。我們怎麼樣去針對這些因素,採取預防或者補救、或者調整的方法。

我今天講課的時間大約是40分鐘左右,所以我會趕的比較急一點,講的稍微粗一點,如果大家對這個還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我最近新出的一本書叫《其樂無窮的戰鬥》,我今天講的很多內容那本書裏都有,分在各個篇章裏面,我會把文章的名字簡單地提一下。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書上說的會更清晰、更詳細一點。

0-1歲,影響孩子未來學習的因素

我們先說0-1歲的時候,一個孩子出生以後有哪些因素,對他的未來的學習有影響呢?

肯定很多朋友覺得有點奇怪,一出生難道吃奶對他(學習)有影響嗎?難道換紙尿布對他(學習)有影響嗎?

最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是什麼?家長知道嗎?

其實,還是有蠻多的因素影響,我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說剖腹產。

剖腹產

咱們中國平均的剖腹產大約是30%多,將近40%的樣子。但是在聯合國組織他們的數據是認爲超過15%就是不好的,15%是一個警戒線。但是我們知道在咱們中國大陸地區一般城市裏面,都達到30%多,40%,有的地方甚至高達60%。

剖腹產是我們現在(醫院)的一個(普遍)現狀,所以剖腹產的孩子非常多。

剖腹產的孩子,哪些因素會對他的學習有影響?

剖腹產的孩子容易出現運動平衡能力相對弱一點和閱讀障礙,就是在他上學以後,甚至在幼兒園的時候會發現一些比較普遍的情況,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也不是說只要出現了這個問題就一定是剖腹產,而是剖腹產的孩子相對來說這個比例會高一點。

我們單談學習這個情況,比如說剖腹產的孩子容易出現在閱讀的時候跳字、跳行的情況。

本來他讀第五個字,下面應該第六個,結果一下子跳到第七個、第八個去了。本來他讀第一行,應該接下來是第二行,結果一下跳到第三行。

結果的話在他幼兒園的高年級和小學的低年級階段,他經常會因爲這些問題而出現一些考試上面看錯、寫錯的情況。

不瞭解這種情況的家長和老師,往往會批評說你這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不認真、你不負責、你不檢查等等這些東西,其實這個真的是對孩子有點冤枉。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的是剖腹產這種生產方式,那麼他在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出現一些這些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

你給他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不要總是去指責他。慢慢他隨着腦神經的發育,這塊逐漸就好轉。我爲什麼把這個話題說這麼多,是因爲我在諮詢和講課,包括這麼多年觀察(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這樣的情況,包括我自己的女兒,都是這樣的情況。

我女兒是一個剖腹產的孩子,她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出現過很多這樣的跳字、跳行造成的寫錯,或者是考試成績受影響的情況。只是我們瞭解這些情況,所以對她非常的包容。

我印象中有一次她的英語只答了一半,另一半根本就沒看見,所以只得了一半的分數。

這些東西很多孩子身上都會有,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對我們的孩子包容一點。在0-1歲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剖腹產(的因素)對他(將來學習)會產生一點影響。

還有0-1歲的時候,是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母嬰關係,因爲我是動力學流派,精神分析的流派。當然我們也學過很多的家庭治療包括其他的流派。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這種母嬰關係對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影響,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

在《情感依附》這本書裏面有一個案例,這是一個做了30年的研究,當時有詳細的資料記錄下來。

(案例:)當一個孩子幾天大的時候,他的媽媽說:我可不會要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當這個孩子幾周的時候,只要孩子弄髒的地方,媽媽都會不耐煩地拼命地擦,並且說:寵愛孩子是弱點,孩子會發現你有這樣的弱點。

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自己說:我能想到最不爽的事就是我自己,因爲我實在太糟糕了。

當這個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呢,孩子又說:我壓根就不知道擁有愛是什麼感覺。

然後這個孩子,一路成長到30歲的時候,在接受訪談的時候她又說:我儘量的微笑,試着對別人比父母當初對我好一些。

通過這個孩子30年的記錄的片斷,我們都可以看到,在她小的時候媽媽對她的態度,讓這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受到了影響。所以她在後面學習的時候,始終沒辦法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錯誤育兒方式:哭聲免疫法

還有就是臭名昭著的哭聲免疫法。

今天我們羣裏還有一個媽媽在討論這個事情,有一些平臺上還有一些人在拼命地向這些媽媽們介紹哭聲免疫法如何如何的好,有用。

我再次強調一點,哭聲免疫法是已經被證明的錯誤的育兒的方法,大家如果有興趣你們可以去檢索大量的資料,這個已經是被英國、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心理學家,在上世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了是錯誤的。因爲哭聲免疫法造成了大量的問題兒童。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這一類錯誤的育兒方法,哭聲免疫法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就是小的時候養育方式造成的。

1-3歲,影響孩子未來學習的因素

孩子成長的很快,長到1-3歲這個年齡的時候哪些因素對他未來的學習是有影響呢?

我們簡單的抽出來幾個主要的:

安全感

就是孩子這個時候他跟媽媽之間的關係、跟環境的關係,他如果有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對他未來的學習是有直接的幫助,後面我會講到學習的三重門這個概念的時候要用到安全感這個詞。

《其樂無窮的戰鬥》這本書裏面有一篇文章叫“好奇與驚恐只有一線之隔”,就是詳細地闡述了安全感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探索行爲之間的關係。

一個沒有安全感或者安全感不夠的孩子,他在將來學習的時候一定會遇到相當多的困難。

專注力

專注力這塊,是1-3歲的時候,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因素。

孩子在1-3歲的時候開始探索世界,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無窮的好奇。

這個時候在玩玩具、看東西、嘗試一個新事物的時候他非常的專注,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自己全部的注意力,甚至自己的身體,都處於一個高度的興奮和緊張的狀態。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孩子在不受打擾的情況下,他可能觀察一個螞蟻會觀察幾十分鐘,一動不動,他在家裏可能玩一個玩具的時候,完全就是投入的狀態。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受到干擾,被幹擾的情況大多數發生在老人帶孩子和保姆帶孩子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會好一點,但是有的爸爸媽媽因爲不太懂這些東西,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說,孩子在全神貫注地玩一個玩具,這個時候每隔五分鐘、每隔六分鐘,外婆就會來打擾他,問Ta:寶貝兒你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餓不餓?要不要吃點東西?涼不涼,要不要加件衣服?你坐在地上,這個地太涼了,你起來坐到沙發上,或者說這裏光線太暗了,我們挪到一個光線明亮的地方。

或者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給孩子拍照,會用:寶貝兒回頭笑一笑,我給你照一張相等等這種方式頻繁地打擾孩子。

如果在孩子發育專注力的非常關鍵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這樣去打擾他,那麼孩子就形成一個條件反射的模式,就是每隔五、六分鐘,最多十分鐘就一定會有人打擾我,一定會要我回應,那個打擾才能夠停止。

孩子如果形成了這樣的模式,到上小學的時候,小學一堂課大約是40-45分鐘左右,如果一個孩子,能夠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聽老師講解這方面的知識,那麼他學習已經是足夠了,他課下不用寫任何作業,不用上任何輔導班和培訓班,他學到的知識足夠支撐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

而一個孩子,他如果在上課這40-45分鐘的時間,每隔五、六分鐘他都要打斷自己一次。因爲他小的時候總是在大概這麼一個時間段都會被成人打斷,等他上了學以後,可能周圍成人是不在旁邊了,但是他已經形成了這個節奏,他會自己打斷自己。比如說他會摸摸這個,摸摸那個,玩玩這個,玩玩那個,或者跟這邊的同學說說話,跟那邊的同學說兩句話,然後朝窗外看一看其他的東西。

因爲不這樣的話他會很難受,只有這樣不斷的打斷自己的注意力,他纔會覺得是一種熟悉而習慣的模式。

在這種方式下,他就沒辦法去順暢地、整體地、高質量地吸收老師講的這些內容。所以他在課後,就對這些知識瞭解的不完整、不通透,他可能在寫作業或者在其他的時候,就會遇到一點困難。

隨着年齡越來越大,學的知識越來越多,他每節課欠的賬就會越來越多,所以他慢慢地就對學習產生了厭倦。

這個時候我們成人會覺得是因爲孩子你不認真,是因爲你聽課的時候不專心等等,我們會批評他,會去指責他。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注意力形成的習慣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實就是在1-3歲這個年齡節點上。

創造力

這個年齡的節點還有創造力。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創造力達到了人生的頂峯,我們經常會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經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但是往往會被大人誤解爲胡思亂想,他會有很多想象的空間,想各種奇妙、各種不存在的東西,這都是非常好的。

那麼他在這種能力在他將來學習的時候,比如說在處理一些複雜的數學、物理題目,或在想象一個寫作的場景的時候,這個能力對他的幫助會非常大。

而創造力被破壞的孩子思維就很貧乏,我們所謂的被破壞,就是被成人干擾。

比如成人會說:那怎麼可能?你一天到晚就在亂想,怎麼會有那種情況?

每當孩子有一個奇思妙想,有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的時候,卻總是被大人用現實的東西冰冷地、破壞性地干擾的時候,孩子這塊的能力就萎縮了,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等他長大了以後我們卻批評他:你這個孩子寫作文怎麼幹巴巴的,流水賬,一點想象力都沒有?其實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成人干擾了他。

所以我的書裏的那篇文章《孩子爲什麼喜歡恐龍?》,就是在解釋這個事情。

探索精神、情緒處理能力

孩子在這個年齡,探索世界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

我們成人怎麼給他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把這種情緒能夠正常的、能夠安全的宣泄出去,對他將來處理學習問題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的時候因爲探索世界遇到的挫折,或者跟媽媽之間的關係遇到的挫折,長大以後也會遇到同樣的挫折。

在學習上,比如說這個事情他搞不定,這道題他解不出來,這次考試他沒有發揮好等等,這些東西其實他們處理的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

如果一個孩子能在小的時候慢慢的學習、慢慢的嘗試,能用一個合適的、合理的、安全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他長大了以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也會相對的處理起來要容易很多。

我在這裏還想提一句關於多動症的問題,我不是醫生,但是我也瞭解了很多信息。

孩子上學以後,有的老師會建議父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多動症。

我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沒有,凡是被帶去檢查多動症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不好。

我很少見到有哪個孩子學習特別好,但是被家長帶去檢查看是否是多動症。

那也就是說,我們做父母的可能會覺得,多動症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沒錯,是這樣的,但是多動症有一個數據統計,我想供大家參考一下。就是患多動症的男孩兒和女孩兒的比例,多動症男孩兒和女孩兒的比例大約是4~9:1

也就是說男孩兒比女孩兒要多很多倍,這是一個蠻好玩的數據。更多的男孩子被診斷爲多動症,或者他表現出多動症的行爲特質。

我們往往在諮詢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被診斷爲多動症傾向或者確診爲多動症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有一些共性,什麼共性呢?

你往往會看見,多動症的孩子的家庭裏面都至少有一個或者兩個自以爲是的、認爲自己絕對正確的父母。

他們特別喜歡對孩子的自發性的行爲加以指指點點,總是在去糾正孩子做錯了什麼,然後犯了什麼錯誤,包括孩子坐姿要坐好、站姿要站好,躺在那裏也要躺好,吃飯用什麼樣的姿勢、什麼樣的規則,對孩子有特別多的要求。

你會發現這一類的家庭,或者這一類的父母,往往容易產生多動症的孩子,那就說明,多動症裏面有很多的因素跟心理和環境有關係。

多動症的父母是不能和孩子建立充分的連接,無法理解孩子的心境、身體狀態,包括孩子的衝動和期望,沒辦法正確的迴應孩子,所以讓孩子失去了最深層次的安全感。

孩子在這種父母給他的無所不在的壓力下面,就是用多動的方式來回應。因爲他不敢在一個地方過多的停留,不敢在一個動作或者一個姿勢過多的停留,他要不停的動來動去,從一個姿勢換到另一個姿勢,因爲每一個姿勢如果停留的時間過長,立刻就會被父母批評指責和糾正。

多動的行爲,其實是一種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他的表現是一種被動的邊界被侵犯的行爲。

所以提醒一下,如果大家會覺得你的孩子多動的話,我們做父母的在帶孩子去檢查、去服藥之前,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糾正孩子的所謂不良的行爲。

遊戲是孩子發展人格的重要途徑

孩子到3-6歲的時候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是我們做父母的,包括幼兒園的老師容易忽略的,就是關於孩子的遊戲。

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別把遊戲當成一場遊戲》,就是專門解釋孩子的遊戲的。

其實遊戲對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溫尼科特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論文的名字就叫《遊戲與現實》。

遊戲對孩子的發展特別的重要,這個重要在什麼地方?

就是:遊戲是孩子發展人格的重要途徑。

遊戲能夠幫助孩子培養社交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還能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

在現代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隨着大家對孩子的知識和技能的重視,遊戲這塊被大量的壓縮了。

這裏的遊戲,指的是孩子自覺自發的遊戲,就是孩子自己在那兒玩,他自己找到的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而不是我們成人硬塞給孩子的遊戲,爲了讓孩子背乘法口訣來玩個遊戲,爲了學英語來玩一玩這個遊戲,我說的不是這一類遊戲。就是那種沒有目的、沒有時間概念,心血來潮的,隨手抓起來的,孩子們不知疲倦去玩的遊戲。

有一項不太精確的統計,就說現在的孩子大約比20年前的孩子,這種自主自發的遊戲時間減少了50%。

就是現在的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比自己的爸爸媽媽那一輩,大概減少了一半。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其實有的時候看起來很幸福,就是他們有大量的物質條件,他們有很多的玩不完的玩具,他們甚至小小年紀就周遊世界。但是他們其實蠻可憐的,他們沒有機會、沒有環境去玩當年他們父母很輕易就可以玩的各式各樣的小孩子的遊戲。

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因爲遊戲玩的不夠造成不好的影響。包括社交能力,我們會發現孩子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甚至他上了大學,留學到國外的時候,因爲人際關係出現了問題,然後影響到心理狀態,甚至影響到精神狀態,直接導致學習的問題。這些都是來源於3-6歲的時候,遊戲這個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而造成的。

所以遊戲是兒童心理的評估標準,動力學很多專家都是通過觀察兒童的遊戲,來評估兒童的心理狀態,這個有無數的專業論文和專業書籍,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一查、看一看。

在這些大量的研究和總結中發現,孩子在遊戲上遇到的障礙,其實就是長大以後學習上的障礙。因爲學習本身就是遊戲的一種昇華,其實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學習就是一場遊戲。你這道題做出來了,你就相當於在遊戲上過了一關。你這道題沒做出來,你就是被這個遊戲卡住了。

孩子不喜歡學習,是因爲我們成人的能力不夠,我們沒辦法把學習變成孩子特別喜歡玩的遊戲。如果我們能讓一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像玩遊戲那樣癡迷,我特別想學習,你不讓我學習我就不行,我就哭、我就鬧、我就不睡覺,那麼這個孩子的學習一定會好的。

其實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就像我們的先賢孔子也說過“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

意思就是你要想把一個東西搞明白你就得癡迷它,你就得把自己所有的樂趣都放在它身上,所以學習和遊戲其實是一碼事,只是我們成人把學習變的太枯燥了,不是孩子們的問題。

影響孩子小學學習的重要因素

孩子上到小學了,纔是真正跟學習發生關係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的家長,特別是媽媽就一下子非常的焦慮,會覺得這個孩子小的時候還好,淘氣一點、愛玩一點,蠻可愛的,怎麼一到上學了變的這麼可憎。

媽媽覺得孩子可憎,就是因爲媽媽和孩子之間,爸爸和孩子之間插進了一個“第三者”,這個“第三者”就是學習。

你會發現孩子他做作業很拖拉,考試不認真,有的時候老師老是投訴他等等,會讓父母很難受,孩子也很難受。

所以在上小學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反覆要提醒家長,要做好幼小銜接,要早一點學一點認字,背一點乘法口訣,學一點英語,不然上小學跟不上。

剛上學的時候,小學老師又會反覆的提醒,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交作業,上課要認真聽講,坐直等等。但是他們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除了學習習慣,除了這些知識的學習以外,還有沒有更重要的東西會影響到他的學習?其實是有的。

適應新環境

第一個就是孩子適應環境。

可能很多的父母,對孩子適應小學的環境不太瞭解,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小學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因爲幼兒園一個班十幾二十個學生,到了小學一下子增加到三四十,甚至四五十的都有。

老師變了、同學變了、環境變了、作息時間變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都變了,甚至連廁所都變了。大家可能沒去過小學的廁所,小學的廁所因爲一到下課的時候孩子們一齊去上廁所,所以那個廁所就會非常地髒,味道很大、很亂。比較內向的孩子往往特別的不適應那種廁所,很多的小學生會在學校憋一整天不上廁所,回家才上。

大家想想一個孩子在這種環境中,Ta剛開始上學適應這麼複雜的環境,Ta的情緒、Ta的各樣東西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剛上小學的孩子適應環境遠遠比學習成績,比養成所謂的學習習慣要重要的多。

找到同齡人之間的友誼

因爲孩子在這個年齡他會發育一個能力,就是叫“他我自我”。就是Ta會希望通過同齡人,包括老師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是受人歡迎的。

“他我自我”就是在這個年齡段發育的,所以能不能在學校建立起同齡人之間的友誼,能不能得到同齡人的欣賞,能不能被接納,這一點對他的學習也非常的有影響。

閱讀的重要性

再有一個就是孩子的閱讀。

我們說在小學階段,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在小學階段不要把孩子大量的時間用在反覆的做題、反覆的上各種輔導班,或者反覆的去預習複習上面,而應該給孩子留出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各類的書籍。

讀什麼東西不重要,不一定非要勉強孩子讀所謂的名著,最重要的是要讀,通過閱讀讓孩子跟知識、跟書本、跟信息之間建立良好的連接。

這種小學階段大量的閱讀,會給孩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會一直影響到孩子的整個小學階段,包括初中階段,甚至高中階段。

這個我是非常有發言權,因爲我瞭解過很多的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我們都是用這種方法。

愛閱讀的孩子,可能他的學習成績在小學階段不是很冒尖,因爲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刷題。

但是隨着課程的增加,知識的複雜,隨着學習壓力的增加,他的後勁兒就會越來越足。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深圳中學有一個女孩子,她是國際體系的,她被12個著名大學錄取,都給她發了錄取通知書。

其中有一個大學就是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的,給她提供了四年兩百多萬人民幣的獎學金,但是她最後沒有選擇去。

她爲什麼有這麼出色的成績呢?

她自己回憶,她說她當年7歲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叫《最髒最髒的科學書》,是兩個韓國人寫和畫的,有一套這樣的書。這本書是講人的頭皮屑、鼻屎、口水、耳屎等,這些東西的化學成分是什麼。可能我們成人覺得挺噁心的,但是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一類的書。這個女孩子就是因爲看了這本書受到了啓發,特別的喜歡化學,所以一直對化學特別的癡迷。包括中學還是參加化學競賽的,只是她後來轉了國際體系,但是一直保持對化學濃厚的興趣,這是我看到這個孩子的資料。

包括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在這裏因爲時間關係我沒辦法講太多,我想提醒各位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學階段,請你給他儘量的多留時間去閱讀。

比如說,他如果能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把一門課考到90分,那你就不要再去勉強他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考到100分,因爲那半個小時增加了10分,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如果能用那半個小時去讀更多的書,那麼這個性價比是高的。

還有就是孩子們喜歡各式各樣的書,有的孩子喜歡自然科學的,有的孩子喜歡人文科學的,有的孩子喜歡漫畫等等這些東西都不要緊,只要他喜歡讀書就比什麼都強。

這個東西他在小學階段可能看不到什麼樣的結果,但是隨着他的增長,會在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達到很好的學習的效果。

打開學習三重門,讓孩子高效學習

我最後再拖堂一下,多講幾分鐘是想說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的關係,大家有興趣可以看那個文章。我書裏的文章叫《學習的三重門》。

根據研究,孩子的情緒和學習有直接的關係。

孩子的學習現在我們不是說他學的時間長短問題,而是他的效率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學習的效率很高的,把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那我們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要注意他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的話,要打開三道開關。

第一道開關:腦幹

就在我們的後腦勺下面,脊椎上面一點點塌下去的那個位置,裏面有一個腦部的區域叫腦幹。

這個腦幹是幹什麼的呢?它是人的自我保護中心,它是去探測周圍是不是有危險,然後向身體發出一個信號。

當我們感覺到周圍是有危險的時候,我們是不可能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的。

比如說,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不會坐在馬路中間去學習,我們也不會坐在懸崖邊去學習,我們更不會坐在高樓的頂上一動就會摔下去的位置去學習,因爲那裏實在太危險了,是不適合學習的地方,我們先要保命要緊。

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另外一種情況。

比如說,你們夫妻兩個人在鬧離婚,你的孩子放學回家揹着書包,他一進門你就告訴他,你在隔壁的房間寫作業,爸爸媽媽在客廳我們吵一會兒架,我們鬧離婚,你好好寫作業,我們吵架跟你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那我想你的孩子在這種狀態下他是絕對不能進入學習狀態的。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種狀況我們不常有,但是我的孩子學習也不太好,他總是磨磨蹭蹭,那我們看一看有沒有打開第二道開關。

第二道開關:邊緣系統

位於我們大腦的左右半球之間,連接的部分叫胼胝體,有點像電纜一樣的東西,包括其他周圍的一些組織合在一起——叫邊緣系統。

邊緣系統是幹什麼的?

它是人的社交和情感的中樞,是感知周邊人的情緒的。

就是看看周邊人是不是欣賞我,是不是在乎我,是不是喜歡我。

如果他們都很在乎我、都很喜歡我、都很欣賞我,我就能夠順利地打開第二道開關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這個開關纔是真正影響很多孩子的情況。

我們發現很多的孩子一回家來,孩子還沒進門,老師已經把孩子一天在學校的表現都已經發到媽媽或者爸爸的手機上了。

假設這個媽媽在家裏,她是全職媽媽,一進門看見孩子:你趕快去寫作業!你看看老師今天發過來的這個微信,你在學校又不聽話,跟同學打架,又哪個東西沒做好,又把學校的東西搞壞了等等,你一天就不能讓我省一點心嗎!?趕快去寫作業!

這個孩子感受到的就是你對我的不接納,你對我的不喜歡,你對我的不欣賞,所以他就會遲遲的進入不了學習狀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爸爸媽媽自己是學霸,學習非常好。他們在給孩子輔導學習的時候,剛開始還是蠻有耐心的,後來情緒就會越來越糟糕。

因爲今天刮颱風,我們沒有上班,我難得早上看了一會兒電視。

電視裏面剛好演到中央電視臺在放一個紀錄片叫《零零後》,今天我看的是第三集。

其中有一個孩子的爸爸,學習特別好,在給孩子輔導數學的時候一個勁兒在那說:這裏又搞錯了!這裏是這樣的嗎?你再想想,怎麼回事你?孩子做錯了趕快用橡皮去擦,爸爸又說:你怎麼對的地方也擦掉了?最後孩子說:你煩不煩!能不能閉嘴!

大家看到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爸爸媽媽會覺得我花這麼多時間去給你輔導,我當年這門課學的特別好,你只要認真聽我的就能學好。但是你在這種情況下你傳遞給孩子的就是:你沒有我學的好,你學的很糟糕,你要聽我的。

孩子在情緒中跟父母對抗,他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道開關打不開,孩子也進入不了高效的學習狀態。

如果我們在孩子進門了以後,我們眼睛帶着光看着孩子:今天老師又表揚你了!我看到你寫的一篇作文寫的實在是太好了!我當年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東西來。好了,我忙我的,你去學習吧。

當孩子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欣賞我、關注我、喜歡我的時候,第一道開關打開了,第二道開關打開了,他就會迅速的打開第三道開關。

第三道開關:前額葉皮層

就在我們眼睛上面,額頭那個位置。

這個前額葉皮層纔是真正跟學習有關的,它是負責理性、控制、短期記憶、判斷、邏輯這些東西。

一旦這三道開關全部打開了以後,孩子學習的效率會非常高,根本不需要熬那麼長的時間。

他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甚至在學校裏就把該做的作業做完,進行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大家都會覺得孩子很辛苦,中考壓力很大,其實我仔細的觀察我那個孩子,甚至在中考前夕她做作業都沒有超過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情況。也就是說她進入了一個很高效的學習狀態。

一般智力的孩子只要我們把這三道開關打開了,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能夠有很好的學習的狀態,而且孩子也開心,父母也省心。

至於說上了高中以後,那可能存在青春期的衝突。

其實青春期的衝突小學高年級就有了,初中就有了,因爲今天時間關係我沒辦法講那麼細。

我想說的是到了高中可能和天賦有一點關係,有的孩子確實在某一些上面學的比較好,這種情況就要區別對待了。我們說的這三道開關可以保證你的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處於一個高效的狀態。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就是這麼多,因爲實在想講的太多了,時間趕的比較急,大家多原諒。

我們還有幾十分鐘的時間留給大家答疑,如果中間我講的有哪些細節不太清晰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新出的那本書《其樂無窮的戰鬥》,裏面有很多篇文章都是跟孩子的學習,包括情緒控制,包括理念等有關係,謝謝大家。

問答環節

1. 青春期的孩子愛玩遊戲,怎麼辦?

我試着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是很多家長非常頭痛的問題。我想這位媽媽問的這個遊戲一定是電子遊戲,或者我們說的更直接一點,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玩《王者榮耀》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我們想說呢,現在對這麼大的孩子,如果我們用堵的方式是非常不合適的。

因爲我也留意過這個遊戲,我也琢磨過,我雖然沒玩,但是我花了一點時間和精力關注了一下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它除了是一種遊戲以外,它更多的是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社交功能。

孩子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如果一個人玩是很快被幹死的,他必須要跟其他人一起玩兒,而且玩兒的時候,要比較熟練的配合才能玩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孩子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很多的時候是實現和滿足他的社交功能。

其實就像我們那個年代大家相約着一起去打籃球、一起去踢足球、一起去游泳的關係。很多的孩子是通過玩《王者榮耀》這個遊戲能讓自己融入同齡人的社交羣體,如果一個孩子他不玩這個遊戲,他在班裏跟同齡人甚至沒有聊天的話題。別人也不會接納他,因爲大家都在玩這個,都在聊這個。你不玩、你不聊,你就不能被這個羣體所接納。

如果我們的孩子,玩這個比較多的話,做父母的我們可以變通一下,允許孩子玩這個遊戲,但是你們幾個常玩的孩子自己商量好,你們到底什麼時間玩,比如說週六週日你們可以玩,一次玩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們都不打攪你們,給你們提供充足的空間,良好的網絡環境。

你們玩過癮了以後,你們週一到週五的時候你們可以少一點玩,或者不玩,大家商量好。

因爲這個遊戲設計的,我用一個詞來說可能重了點,設計的蠻缺德的。就是你只要不玩,它那個積分的東西會掉,所以有的時候會勾引孩子去不停地玩這個東西。

我們要分幾個角度去看,一個角度就是說我們整個要從更高的層面,管理的層面,要求這個遊戲在設計上面不要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們更多地拼命地去玩,如果不玩就會不斷掉分這種設計。

在管理制度沒出來之前,我們可能要更多的理解孩子,讓孩子能夠去節制、控制。比如說我剛纔說的那個方法,固定時間玩、固定人玩,其他時間不玩或者少玩。

另外一個,孩子們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能夠得到充分的自我價值感的滿足,你在遊戲裏很牛,你在跟同學聊天的時候很牛。比如說一個孩子學習不太好、體育也不太好,但是他遊戲玩的很好的話,就會在同齡人那裏得到羨慕的眼光,這也是讓他欲罷不能的因素。所以我們用變通的方法處理。

2. 孩子10歲作文遇到的問題,怎麼去幫助Ta

因爲這個屏幕翻的很快,可能唸的不是太精確,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朋友會遇到,因爲10歲大概是在三年級左右,三年級左右的孩子會碰到一個坎兒,這個坎兒就是寫作文。

因爲從之前一二年級大概寫一百字或者幾十字,到三年級很多老師要求寫兩百字、三百字,甚至五百字的東西,很多孩子寫不出來。

其實這個東西很簡單,我們家長只要能夠明白怎麼去幫助孩子就好了。

因爲三年級的孩子,他寫不出來並不等於他說不出來。

作文實際是幹什麼?就是把我們的思維變成文字。在把思維變成文字之間還有一個臺階,就是把思維變成語言。我們先要幫助孩子把他的想法,把他腦子裏想的東西組織成語言,能夠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然後再把語言轉換成文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作文。

我們怎麼去幫助孩子呢?你可能要花一點時間。比如說孩子想寫一個什麼東西,你讓他來說,然後做家長的我們來幫孩子把這些東西記下來,轉化成文字。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說什麼你就寫什麼,你不要添油加醋,不要去評判,哪怕他說的是錯的你就原樣記下來,記下來以後呈現給孩子,這些就是你剛纔說的那些話。

孩子一看我原來能說這麼多,其實說的還蠻有意思的,那麼孩子就有了信心了,他看到我說的東西寫在文字上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

有了信心以後,你可以讓孩子把你剛纔記下來的東西再抄一遍,然後作爲一篇文章。或者說你不抄也行,你把它打印出來作爲一篇作文。

再跟老師協商一下,把這個提高作文的時間稍微的拖長一點,如果老師接受的話,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以交一些打印的東西,如果老師不接受的話,可以讓孩子抄一下交上去。

經過這麼一個過程,孩子的信心出來了,他能夠把腦子裏面的思維變成語言,再變成文字,他邁過這個坎兒以後就好辦了。我們用這個方法輔導過挺多的孩子,效果都挺好的,可以試一試,也可以用語音輸入轉成文字的軟件。

3. 一個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入學考試數學題考錯了,回來被批評了,孩子很傷心。

我其實在剛纔微課中,已經講了這一部分內容。剛上小學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哪怕這個老師給你的壓力特別大:你的孩子基礎太差,你的孩子跟同齡孩子比智力不夠等等。你不管他說的再多,做父母的一定要清楚,你一定要頂住壓力。

我說這個我是非常有底氣的,因爲我們前幾天,剛剛在給一所小學的老師做這方面的培訓。

就是讓老師能夠了解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和階段,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那麼對兒童心理有非常好的瞭解,做家長的一定要知道。

我們怎麼去幫助孩子呢?

首先你看到,孩子有一些數學考試題做錯了。做家長不要有太多前瞻性的焦慮,就是很多家長會覺得剛上學考試就做錯了,這將來怎麼辦,學習肯定不好。小學學習不好,考不上好中學,初中考不好就上不了好高中,將來上不了好大學,怎麼辦呢,好像這個孩子的前途一切都完蛋了,其實不是這個樣子。

小學剛入學的孩子,我們剛纔說的第一個適應環境。

第二個,做爸爸媽媽要引導孩子,用更積極的方式去看待自己。

比如說,孩子數學考試題做錯了,我們回來看看這張卷子,其實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優點。比如說他有很多做對的地方,他的字寫的很整齊,或者說他做出來了別人想象不到的東西。

你做父母的你想一想,你在那個年齡段你能不能做對這麼多題。如果你做不對,那你的孩子就是很棒的一個孩子,你可以把你的想法直接說出來,孩子你真不錯,雖然你做錯了一些,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爸爸媽媽在你這個年紀我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所以不要着急,我們一定會把這些東西學會的。這樣的話孩子就放鬆了,放鬆了以後他在下次做這些東西的時候不會太緊張。你要相信你的孩子。

而且我告訴這位家長一個研究的成果,美國有一個科學家,他用了好多年的時間,用CT掃描幾百個孩子大腦皮層的發育過程。結果他發現大腦皮層發育越晚的孩子,最後能達到的智力水平越高。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經常會說笨鳥先飛,其實這個話可以反過來講,那些先飛的有很多是笨鳥。有時候小的時候表現的智力水平特別高的孩子,其實未來達到的絕對高度未必高。有的小的時候看着慢悠悠的,好像笨笨的孩子,他將來長大了以後,發育到十三四歲、十四五歲的時候,智力能達到更高的水平,這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們就不一個一個講了。

所以你要相信你的孩子,他這次入學考試沒考好,這個實在是算不了什麼事情。未來沒有人會說一個人小學入學考試考的好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4. 4歲4個月的小孩,離異家庭或者我們叫單親家庭。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跟小朋友之間容易產生衝突。

這位家長,我不知道你是單親媽媽還是單親爸爸,或者說是重組家庭。

孩子在這種父母的婚姻發生變故的情況下會有一些心理的波動,你可以找時間檢索一下我寫的另外一篇文章叫《單親不必太擔心》。我在這篇文章裏部分提到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各種類型的狀態。

其實對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雖然會有一些影響,但是這些東西都是可控的,可以調整的,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

我唯一想提醒你一點,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相處不好,這是一個社交能力。往往我們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這種能力主要是跟爸爸學的。如果你是因爲這個單親家庭的單親媽媽帶着孩子,尤其是帶着兒子的情況,你可以有意地去嘗試,在你的周圍尋找一個男性角色的替代者。

比如說孩子的外公、孩子的舅舅,沒有這些人的話,比如鄰居的叔叔或者伯伯,或者學某個體育項目的男性的教練等等。讓孩子能夠跟男性之間有一個性別的認同,能夠提供一些機會,讓這個孩子多跟男性長輩角色去玩一玩,去交流。

孩子會通過這些彌補爸爸這個角色缺位造成的影響,然後通過跟男性長輩的相處,慢慢地去學習社會功能,慢慢地去學習怎麼跟同齡的孩子相處,慢慢地去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慢慢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這樣的話對孩子是有好處的。具體的,這位媽媽你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那篇文章,就叫《單親不必太擔心》上面說的比較詳細一點。

5. 有一位朋友比較着急說孩子有擠眼、聳肩的這些動作,也有吃藥,但是效果不好,要不要糾正?

其實這些動作,就是我們專業術語叫強迫性的動作,我們在實際的諮詢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

往往這樣的孩子是跟周圍的環境和撫養方式有關係。比如說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不是算命,我們是經驗累計整理的總結。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在他小的時候,大人強制性的把屎把尿,要求他一定要怎麼樣。

孩子那個時候小,他可能沒有這種對抗的能力。所以他會慢慢發展強迫性的動作,擠眼睛、眨眼睛、聳鼻子、聳肩膀等等這些動作。吃藥可能會有一點點緩解,但是這個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

根本解決的辦法,我們要想幫助這樣的孩子的話,做父母的一定要去回顧或者重新去檢查一遍你的撫養環境。如果這個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或者保姆撫養的,那你就知道他們在撫養的過程中違背了一些科學的規律,犯了一些錯誤,我們做父母的現在要開始幫助這個孩子,去改變這個環境。

如果這個孩子從小是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做父母的就要看一看你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規則制定的太多了,約束的太嚴了。

如果你發現了問題出在這裏的話,從現在開始對孩子鬆一點,更有彈性一點。

比如說晚上睡覺這件事,九點半睡覺和十點睡覺,和十點半睡覺沒有太大區別。而不是說非要強制性的規定,孩子們一定要九點半睡覺,或者包括吃飯一定要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吃飯。孩子放學回來一定要先把作業寫完,也可以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這些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的、愉悅的、寬容的一個環境,讓孩子在家裏是舒服的、是放鬆的、是安全的。這樣的話他慢慢這些強迫性的動作就會減少,最後可以完全的消失,這都是沒問題的。

6. 我再回答一個問題,有個家長問七歲的孩子閱讀什麼樣的書籍比較合適?

其實七歲的孩子閱讀什麼樣的書籍,交給孩子自己去選擇。

七歲的孩子會對自然科學特別有興趣,植物、動物。還有的孩子對科幻的東西特別有興趣。我們家長不要刻意的去硬塞給孩子某一類的書,你把整個書籍的世界展現給他,然後讓他自己去選,他喜歡什麼樣的書,軍事的、科幻的等等都行,不用刻意的去。

但是這裏面有一個前提條件是,你做父母的你一定要愛讀書,我們也遇到過很多家長自己從來不摸書的,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不愛讀書的家長,不愛讀書的氛圍,是很難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女兒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特別喜歡讀《明朝那些事兒》,那一套七本。因爲我特別愛讀那些書,出一本我就買一本,我就放在牀邊、客廳,甚至洗手間裏面都有。她就會跟我搶着看,有的時候我剛買回來一本,我還沒來得及看,她已經搶着去看了。她那個時候字還認不了那麼多,但是她會連蒙帶猜的看。

上學的時候老師知道她看了那本書,老師就在課間的時候把她拎到辦公室去:你昨天又看到哪一段了,給我們講一講。她就會在那裏給老師講,她也很開心,老師也很開心。她講完了爲了第二天還有東西講,就趕快跑回來接着看。

這種書的閱讀就讓她對歷史很感興趣,包括她寫作的手法、表達的手法。她看這個書儲存下來的東西一直持續到高中,到去年她參加學校的期末考試的時候,還因爲看了這本書而沾了光。他們會考到一個詞叫致仕,這個詞課本上沒有,但是學校語文考試出現了,四個選擇。

她因爲看過《明朝那些事兒》,這個詞她非常的熟,所以她直接勾了正確的選擇,就去做下一道題。而很多的孩子在這道題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爲課本上沒學過,又沒有閱讀過。使勁想,想不出來,最後還選錯了。

所以說,閱讀這塊我們還是要把權利交給孩子去選擇。我曾經也引導過我的孩子,因爲我們那個時候特別喜歡看金庸的武俠書,但是你會發現這一代的孩子,他們不喜歡這些書了,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比如說《斗羅大陸》等等的其他書有很多。

我前幾天去上海書展籤售我的書,前一段時間我在深圳書城籤售我的書,我都發現有一位作者叫安東尼,我是不太瞭解這個人。好像我運氣不太好,老跟他撞車。就是我在籤售的時候,剛好也會趕上他在籤售,我會發現排隊買他的書的青年學生,要比我的多很多很多倍。

所以每一代人會喜歡適合自己的風格的書,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我也看到過很多的老師、家長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們閱讀四大名著,閱讀其他東西,有的孩子喜歡,有的孩子就不喜歡。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評判的標準不一樣,比如說我曾經看過一套書,也是老師推薦讓學生看的,叫《當代詩選》。因爲我自己對文藝比較感興趣,我翻了一翻,我認爲那個《當代詩選》選的非常的不好,完全不能代表現代的詩歌水平,但是老師就建議學生們去看,我覺得那個書是沒有什麼營養的。

所以我們更多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只要他不看那種違法犯罪的、黃色讀物之類的都是可以的。

7. 我剛纔在講遊戲對孩子學習的作用。這位家長有兩點疑問,第一個疑問是我說的這個遊戲包不包括網絡遊戲?第二個疑問是做父母的如何引導?

我想解釋一下第一點,我說的這個遊戲不包括網絡遊戲,絕大部分是孩子們自覺自發的遊戲。

什麼叫自覺自發的遊戲呢?比如說一個孩子跟爸爸媽媽去公園,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小石子在地上,這個時候他蹲下來觀察那個小石子,然後用手去觸摸,把那個小石子想辦法填到一個洞裏面去。或者幾個孩子在那邊走着走着,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個水坑,水坑裏有一些泥巴。然後孩子們在泥巴里踩,或者互相把泥巴抹在身上等等,這一類的遊戲對孩子們的社交、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處理情緒的東西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不可避免地會接觸網絡遊戲的,這是逃不過去的。因爲網絡遊戲設計的也是非常吸引孩子。我們成人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少玩網絡遊戲或者不玩網絡遊戲,你一定要找到一個比網絡遊戲更好玩的東西來替代才行。

否則的話,你不讓他玩網絡遊戲,他很無聊,他就沒事幹,那他怎麼辦呢?比如說孩子們現在玩網絡遊戲,這麼熱的天他們待在家裏頭,他只要一起玩網絡遊戲的念頭,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拿起手機,打開電腦他立刻就可以玩。

在我們積極心理學的定義上,做一個事情有啓動能量,當一個事情的啓動能量非常低,快樂又非常足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去玩,每個人都會去選擇啓動能量低的,快樂滿足感高的遊戲。

比如說,你可以讓孩子出去打籃球,打籃球要換衣服,要下樓到球場,打的時候要出汗很累,回來以後又要洗澡,又要把衣服和鞋都換掉。這個啓動能量相對於網絡遊戲來說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他有可能不選打籃球,會選網絡遊戲,這都是正常的。

我們要想讓孩子不玩、少玩,比如說爸爸可以帶着孩子去旅遊,去幹一個什麼事情,我們去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去書城泡一邊,找幾本好玩的書,我們去做一個手工,我們加工一個木頭的東西,或者我們去玩一玩無人機、遙控飛機等等。

你用這些東西來吸引到他,那麼他就可以少玩或者不玩這種遊戲。如果你每天忙的自己的事情都安排不過來,你根本就沒時間去陪他、沒時間去管他,然後又不讓他去玩這種啓動能量低的、好玩的東西,這個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一點。

所以很多的時候看起來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整個環境的問題。我們做父母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要花時間、花精力才行,光有想法是不夠的。

8. 有一位家長問我的孩子三歲半,要不要買一個學習機?

我這裏不說學習機的品牌,因爲我也不想給他們代言。反正在我觀察這麼多孩子的成長過程,包括我的講課,包括我們的社羣裏面,有很多的媽媽帶孩子。

我沒有覺得有哪一個孩子是靠學習機來把自己的學習搞好。

學習機這種東西,其實是更多的滿足了家長的需要、家長的訴求。可能有的家長說我孩子也挺喜歡的,因爲學習機設計的時候也是動了腦子的,也是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有一個圖像的刺激、聲音的刺激、觸感的刺激,它會吸引孩子。

但是更多的是它是作爲一個玩具來吸引孩子,如果我們想靠一個學習機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或者更多的提前的學習一些知識,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比如說三歲半的孩子,學習機上有各種唐詩、宋詞、英文,這些東西。

孩子在看這些東西、在聽這些東西、在背這些東西的時候,其實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式的記憶,是一種沒有理解的記憶,這種東西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如果你想給孩子買一個玩具,可以。如果你指望這個學習機能讓你的孩子學習上有太大的幫助,我覺得這個沒有什麼現實的意義。

有那個看學習機的時間,三歲半的孩子可以更多的帶他去自然界中去逛一逛,比如帶他去看看這棵樹,這是綠色的樹,這是灌木還是喬木,它是幾月份開花的,哪裏有,中國有,還有什麼地方有?那是一個什麼鳥,它叫什麼名字,是候鳥還是留鳥等等,你和孩子聊這些東西,或者說乾脆我們一起做一些運動,爬爬山、遊游泳、跑跑步等等,這些東西可能比學習機更有作用。因爲它能夠促進孩子對世界的瞭解,更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