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嗎?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父母,需要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嗎?雖說做父母需要一定的威信,但是要不要讓孩子怕自己呢?

帶寧寧在小區遊逛,路過物管中心,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小妞徑直跑進了別人工作的大門。

屋子裏傳來一個低沉的男聲:“小朋友,這裏不準進來哦!”

我趕緊想跑去把寧寧拉出來,她卻一個箭步撲進我的懷裏,小聲嘟囔說:“媽媽,我怕。”

應該是被這陌生蜀黍嚇倒了,我抱起她來:“哦,寧寧有點害怕,那我們趕緊走吧。”

回到家,和阿姨閒聊起來說起這事兒,阿姨竟哈哈大笑:“小莉你看,小孩有個怕的人多好使,以前我不讓她進去,她偏要進去,可保安一句話,抵得上我十句話。”

我有些驚訝,原來寧寧想進物管中心不只一次了,於是問阿姨:“那寧寧爲什麼要進去啊?”

阿姨愣了一下,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也不知道,小孩子哪講那麼多爲什麼。”

我笑了笑,不再說話。

這已經不是阿姨第一次跟我說,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

我媽的觀點也和她不謀而合,覺得我和拍爸對孩子都太溫和,孩子們不怕我們,將來有一天我們也管不住她們。

想起以前在報社上班時,聽男同事侃侃而談他們的教育理念。

有個爸爸說,我回家只要吼一句我那調皮搗蛋的兒子,他大氣都不敢喘。言辭間,頗爲自己有父親的威嚴而得意。

如果時光流轉,我很想問那個爸爸一句話,那你兒子,和你平日的關係,還好嗎?

讓寧寧怕我,是挺簡單的事

又一次小區溜寧寧,路過物管中心。寧寧這回聰明瞭,先在門口探了個腦袋,聽見一個阿姨的聲音響起:“小朋友,有什麼事呀?”

她的身子頓了一秒,走了進去。我在門口張望着,想弄明白寧寧到底要幹啥,結果看見她指着屋子角落對我說:“媽媽,喵喵在這裏。”

真相終於大白,原來她想看貓啊。

我走進去蹲下對她說:“這隻貓很可愛哦,可阿姨在這裏看書寫字,我們會打擾她哦,我們去滑滑梯那裏看貓好不好?那裏的貓好像更多呢。”

寧寧點點頭,跟我乖乖地走出了辦公室。

然後我的溜娃後半程任務,就變成去“火眼金睛上躥下跳找貓”了,累得我像在打貓怪遊戲。

如果是我媽在旁邊,大概也許可能又會說:“搞得那麼麻煩幹嘛?你直接吼一句‘不準進去’不就什麼事也沒了嗎?”

她不會想到陌生蜀黍上次的威嚇,只是制止了寧寧的一次行爲,一旦他不在,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是會發生

換作是媽媽的威嚇,效力當然比陌生蜀黍會強好幾倍。因爲我是她的養育人,關係到她在這個世界的生存,天然擁有權威感。

可這並不代表,我可以濫用權威,隨意吼她。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嗎?

其實想讓寧寧怕我,是件挺簡單的事。凡事說一不二,不給好臉,多吼她幾次,多強硬幾次,甚至打她幾次,2歲的她一定心生畏懼,不敢在我面前造次。

可她只是因爲對我的恐懼而屈服,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很難因爲這份恐懼而自己理解規則,內化出主動遵守的意願。

在巨大恐懼的籠罩下,孩子也無法建立獨立而健康的人格。

爲了生存,孩子有時只能屈服。屈服多久呢?屈服到她終於可以獨立生活,不再需要我爲她花錢。

北大畢業的留學生王猛,拉黑父母6年,12年不肯回家,就是一個孩子成年以後,逃離恐懼和控制的復仇大計。

如果不想就此屈服,意圖反抗呢?小的孩子會尖叫,會哭鬧,大的孩子會叛逆,甚至還會釀出無法挽回的悲劇

多少孩子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前段時間,和我在老家的姨媽打電話,她跟我說,她住的小區,樓上有個13歲的孩子跳樓了。

她媽媽才30多歲,一直當全職媽媽,爸爸常年不在家。警察上門調查,說是做作業罵了孩子兩句,孩子就氣得從陽臺上跳下去了。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12歲江蘇女孩跳樓前寫下的遺書,大概也是如此吧

我聽了渾身起雞皮疙瘩,問是不是當媽的逼得太狠了。

姨媽不屑地回我:“她媽是很兇,但管教不聽話的孩子不就得兇點嗎?現在的小孩怎麼都這樣?多少小孩都是打罵大的,不也好好的嗎?”

我,只好送一段省略號給她。

多少父母在等着孩子說謝謝,又有多少孩子在等着父母說對不起。

以前發生孩子跳樓的事件,還會引發公衆激烈討論,如今再發生孩子跳樓,連媒體都懶得報了,只有公安機關貼在事發小區的一條冷冷的通報。

一條生命悄無聲息地凋零,帶着決絕和解脫。

孩子能反抗父母的籌碼真的不多,最沉重的,就是那一條命了

北大心理學博士李鬆蔚曾寫到:

在很多大人看來,孩子是這樣一個物種:腦子不成熟,要打罵,他才記得住。

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中國大多數家長的思維不是去想“一定存在別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去想“何必捨近求遠,打罵到位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是一種很難被反駁的自證循環。

腦海裏始終存在這條邏輯鏈的人,自然也容易成爲令孩子恐懼的人。

一段親子關係,如果恐懼佔了大部分,那“愛”勢必被強力擠佔。

失去了愛的聯結,教育孩子更容易滑向失控,而父母就成了毀掉親子關係的劊子手。

孩子最需要的人是誰

你問,完全沒有恐懼的親子關係是怎樣的?

記得我和小拍曾經約定週六是“媽拍日”,也就是我單獨陪她的時間。

但有一個週六,我好不容易可以約到治療偏頭疼的醫生,於是跟小拍商量:

週六媽媽想要去看醫生,我們的‘媽拍日’調到週日好嗎?

可是週日我約了米米去她家玩啊,你之前答應過我週六的。

呃,這不是有了突發狀況,要和你商量麼。

不行哦,我約好了米米有重要活動的。

好吧,媽媽有點傷心,不過是我答應你在先的,媽媽的確要說到做到。

小拍沒有再說話了,我也只好放棄,打算好好陪她一個週六。

卻沒想到,週六早上一起來,頭疼又發作了。剛開始只是一抽一抽地疼,漸漸地,整個腦仁都在疼。

我強撐着去吃早飯,小拍突然走到我跟前,垂下長長的睫毛,用手攪動着衣角,抿了抿嘴問我:“媽媽,你是不是頭疼又犯了?現在去看醫生還來得及嗎?”

她不敢看我,我卻能感受到她的內疚和糾結。

我摸摸她的頭,輕嘆了一句:“傻孩子,我就知道你愛我。”

孩子啊,最需要的不是怕的人,而是愛的人。

有了愛和在乎的人,纔會發自內心的,願意爲這個人做出改變,孩子也不例外。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