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小心你的“心太軟”造就孩子的“無所謂”

小心你的“心太軟”造就孩子的“無所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都是因爲家長慣的,大人如果總是心太軟,總是讓步妥協,孩子便不再把大人的話當回事,小心你的“心太軟”造就孩子的“無所謂”。

天氣越來越熱,會所的游泳池裏孩子也越來越多。一位奶奶帶着一個小男孩也在泳道里。套着游泳圈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從扶梯上去,又撲通一下子跳進水裏,撲騰幾下便又爬上去,再跳下來……泳道里的人便只能半途折返,或者擠到其他泳道去遊。奶奶也覺得不妥了,便對小男孩喊道:“好好遊,不許再跳了啊!”

“再跳一次!”小男孩邊喊着邊又跳下來。

“這是最後一次啊!跳完不許再跳了!”

“再跳一次!”男孩像條小泥鰍,水淋淋地爬上去,然後一轉身又跳了下來。

“這是最後一次啊!再跳就不許你玩了!”聽起來像最後通牒。

然而男孩還在繼續上岸,跳下來……

再看奶奶,見孫子拿自己的話只當耳邊風,索性不再管他,自顧自遊起來。

——可以想見,日後這奶奶的話,她的孫子能夠聽進幾分?

孩子不聽話,根源在大人。大人如果總是心太軟,總是讓步妥協,孩子便不再把大人的話當回事。

小時候,倘或考試成績差了,總是膽戰心驚的回家,怕招致一場“暴風驟雨”;參加工作後的早些年,每每考完試後與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家長交談的時候總要囑咐一番:“別打孩子!”

不過,這些都成了過去時。現在更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低分考卷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下次努力就行!”但是時間久了我們便發現,這裏面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沒考好”。

是巧合?未必!

根本原因在於,那些一而再再而三“沒考好”的孩子對於考試成績差這樣的結果已經不那麼恐懼了,他們已經摸到了家長的脾氣——只要把試卷拿出來的時候自己先爭取主動,主動坦白自己這次又沒考好,主動承認自己沒好好學習錯了,再輔以可憐巴巴的神情,通常“疾風驟雨”都會變成“毛毛細雨”。既然家長對他們考差了的成績都能一次次的接受,他們自己面對這些成績當然也就越發的無所謂了。

不止是考試成績差了,如今的孩子犯了其他錯誤也都學會了主動承認爭取寬大。主動認錯當然是對的,但是如果孩子只要認了錯就能被大人輕易原諒,他們會因爲沒有受到什麼懲處、犯錯誤的代價很小,所以並不吸取教訓,造成反覆犯錯誤,甚至錯誤不斷升級。

一位教師介紹,她班上一位家長在公安局工作,經常會遇到十七、八歲到二十多歲的犯罪嫌疑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承認錯誤,請求工作人員原諒他們,然後問:“警察叔叔,我能回家了嗎?”好像無論他犯什麼樣的錯誤,只要承認自己錯了,別人都該原諒他一樣。警察叔叔們面對這樣的孩子覺得既悲哀又好笑,你都犯法了,是認個錯就能原諒的嗎?這些犯了罪的孩子難道不是因爲以前犯了錯總是被寬容纔有了一犯再犯,直到犯法的結果嗎?

那位老師一個遠房親戚的孩子上大學,拿了宿舍同學的銀行卡,取走了上面的現金存在了自己的卡上。當警察把一切證據都擺在她面前時,她說:“我讓我爸媽把錢還給她不就行了?”可惜執法機關不是她爸媽,最後她被判刑三個月,前途也毀了。

如果你總是寬容犯錯誤的孩子,他就會誤認爲無論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大不了承認自己錯了唄,那就可以得到原諒。這樣的經歷和生活經驗對孩子絕對是一種誤導,最終會讓孩子爲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教育孩子不能過度寬容而沒有懲罰,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必須用多大的力度來懲罰,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不過度寬容,該懲罰時決不心太軟,那麼孩子長大後心中一定會有做人做事的界限和尺度的。

小心你的“心太軟”造就孩子的“無所謂”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所謂專家在談及教育問題時,言必稱平等、民主、理解、寬容等等。沒錯,孩子需要平等對話,需要父母老師的關心關愛寬容,但一味的強調關愛就容易成溺愛,一味講寬容過度則容易成縱容,這個度必須把握好。

孩子錯了就是錯了,應當及時讓孩子知道並接受適當的懲罰,而不是總以怕傷害孩子自尊心爲由,處處無原則地寬容孩子,縱容孩子,對孩子的錯誤無原則地原諒。這樣最終會讓孩子不知對錯,沒有是非觀,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益。

有些父母通常總是追求讓孩子開心,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於是他們經常回避和孩子衝突,遇到可能出現矛盾衝突的問題往往順從於孩子。但因爲他們對孩子缺乏足夠的引導,也不會在適當時機教孩子承受後果,他們的孩子在集體中,特別是步入社會後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

這些問題通常表現爲:

自律困難

容忍力差

不善管理情緒

缺乏意志力

……

自律困難。沒有人生來就會自律的。自律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從做運動、飲食健康,到睡覺起牀等等自律方面的細節,通過學習、自我內在的建設而得來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怎麼強調規範,不重視什麼不能做,等孩子長大了,想要做好自律,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對於他人的容忍力差。很多過度寬容的家庭缺失了生活裏的一個重要環節:矛盾。矛盾是關係的必要組成部分,是同事關係、工作關係、朋友關係乃至婚姻關係的必要組成部分。人越擅於處理憤怒和意見不合,生活的就更順心。如果是在不善處理問題、隱藏問題的家庭長大,孩子就沒機會學習這種技能。

不擅長情緒管理。由於不想爲難孩子,寬容的父母無知無覺的就錯過很多可以教會小孩怎樣去管理情緒的機會。當一個家長對孩子說“不”,孩子便大哭,這是個極好的教育機會。如同上面的自律問題,如果孩子從小沒學到過這些教育,那孩子長大了也很難知道到底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做事情時的意志力差。當寬容家庭出來的孩子做事情感覺無聊了,做不下去了,家長會說:“沒關係的,寶貝。”如果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而選擇放棄,家長會說:“沒關係的,寶貝。”結果這些孩子長大了,面對難事或感覺無聊的事,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說“沒關係的”然後選擇放棄。

……

試想,這樣的孩子到了成年,步入了社會,他們會怎麼樣呢?他們往往會遭遇更多挫折,面對更多不如意。造成了他們成年後如此困境的,正是父母當年的過度寬容。

教育孩子是學問,須得寬嚴相濟,獎懲有度,切不可讓自己的“心太軟”造就孩子的“無所謂”啊!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