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老人少跟孩子說這5句話,否則就是在毀娃!

老人少跟孩子說這5句話,否則就是在毀娃!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人帶娃會存在什麼弊端?老人帶孩子愛跟孩子說什麼,這些話能對孩子說嗎?你現在不教育孩子,社會早晚會幫你教育。“打,打,打......”這是才14個多月的女兒,最近時常唸叨的一句話,下面來看看隔代教育的弊端。

一開始我以爲我聽錯了,想着孩子還這麼小,怎麼可能會講,可是當我看到以下一幕的時候,終於理解孩子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寶寶,你慢點走,小心磕着頭”,下班一回家,就看到剛剛學會走路的女兒在客廳裏到處亂走,可是一不小心就磕到了桌子角,小嘴一癟,哇哇大哭。

這時候,奶奶急着安慰她,“寶寶不哭,還是桌子碰到你的呀?好了不哭不哭了,奶奶打他”。

此時,女兒的注意力很快被轉移了,嘴裏一邊唸叨着打,一邊小手也拍打着桌子。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

不說十個裏面有八個,但起碼有六個奶奶,只要孩子磕到碰到,第一反應就是“都是xx不好,打他”。

對此我只能無奈嘆息,想着趕緊找個時間好好跟奶奶談談。

相信不少年輕父母都和我一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夫妻倆平常忙於工作,孩子只能託給老人照顧。

可是老人慣常哄孩子的口頭禪,雖然暫時起到了作用,但在潛移默化中卻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特別是下面這5句話,一定要記得提醒老人少跟孩子說。

老人少跟孩子說這5句話,否則就是在毀娃!

“你再這樣子,奶奶就不喜歡你了”

小孩子總是對一切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自己嘗試,可是老人一旦發現自己約束不了孩子的行爲後,總是喜歡以威脅的方式來迫使孩子聽話。

“你再這樣子,奶奶就不喜歡你了”。

嚇唬孩子,得到的只是孩子暫時的聽話,犧牲的卻是孩子對照顧者的信任與依賴。

老人隨口的一句不喜歡你了,孩子卻很容易當真,他會認爲自己隨時可能被拋棄,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敏感、內向的性格。

“xx比你還小,xx都會,你怎麼這麼笨”

奶奶帶娃最愛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互相聊天了,從以前的東家長,西家短,變成了炫娃大會。

“我家孩子最近吃的可好了”,“我家孩子現在都會寫毛筆字”,可是隻要發現有比自己孩子強的,總是免不了對着自家小孩一通說“你看看,xx比你還小,什麼都會,你怎麼這麼笨的”。

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的心靈其實是很脆弱的。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提出: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所以經常遭受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

奶奶的無心之語,長此以往的積累,只會在孩子的心理慢慢發酵,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中無法自拔,甚至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

“他還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計較什麼”

前陣子,這樣一篇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知乎網友@三倍氫二氧一發帖說,自己親眼目睹了親戚家的熊孩子,直接從背後猛推懷孕四個多月的嫂子,只是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

姑娘氣不過,直接左手拖把、右手擀麪杖,從餐廳打到客廳,最後把熊孩子踹出了家門。

而孩子的奶奶事後還抱怨說:孕婦又沒什麼事,結果卻把孩子的背都打腫了,膝蓋也青了。

言外之意就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他還是個孩子,就不要計較了!”

俗話說,你現在不教育孩子,社會早晚會幫你教育。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育兒講座中,曾提到:在孩子3-5歲時,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千萬不要以孩子小爲藉口,逃避責任,縱容孩子,慣子就如殺子,等以後鑄成大錯後悔就晚了。

“別告訴媽媽,媽媽不給xx”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每次我們逛超市,身邊遇到一些奶奶帶孩子的。

只要孩子看到好吃好玩的,只要一吵一鬧,奶奶都會立馬投降,一邊給孩子拿,一邊唸叨孩子“媽媽不給的,奶奶偷偷給你買,別告訴媽媽哦。”

奶奶也許只是一時的心軟哄孩子,卻不知會養成孩子有什麼事情都不會告訴父母的習慣,影響母子之間的感情,甚至會造成孩子“兩面派”,以及造成孩子價值觀的紊亂,不知道有些事情做起來究竟是對還是錯。

“你媽媽不要你了”

對於這句話是不是大家都心有餘悸,小時候可能不止一個人跟你說過“你媽媽不要你了”,你爲此嚎啕大呼,可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再用同樣的話傷害我們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則新聞。

一個七歲的女孩,趁着媽媽上廁所的時間,將才2個多月的二胎弟弟直接從陽臺扔下樓,造成弟弟當場死亡的悲劇

而導致這一悲劇發生的導火索,就是當天早上鄰居奶奶無心的一句玩笑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了,就不要你了”。

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僅僅因爲一句玩笑話,從此陷入深深的陰霾之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且對自我有了感知。他們懂的雖然少,但並不代表沒有感覺。

大人的一句玩笑話,卻會讓孩子的心裏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認爲媽媽是真的不要自己了,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陰影。

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年時,安全感缺失,性格中就會出現不安、焦慮、懷疑等等負面情緒,甚至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智商和情商的發展。

作爲父母,即使我們工作再忙,但也千萬不能完全依賴老人照顧小孩,縱然隔代親,隔代疼,但有些傷害卻是老人意識不到的,我們作爲父母必須及時與老人溝通並予以糾正,要不然傷害的只會是孩子。

而如何與老人溝通讓許多年輕父母犯了難,其實這也是有技巧可尋的。

首先,我們要從內心認可老人的付出。

畢竟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老人沒有責任與義務來幫忙照顧小孩,對於老人我們更多的是需要感恩。

即使有些育兒觀念的衝突,我們更多的不是急於指責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溝通,分析其利弊,明確指出這樣帶孩子的弊端。

你要相信,只要是對孩子好的建議,老人肯定是會聽從的,畢竟老人愛孩子的心跟你是一樣的。

其次,注意溝通的技巧。

很多老人固執己見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爲我們都是他們這樣拉扯大的,一樣生活的很好,但畢竟社會在進步,育兒觀念也在改變,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不要一直說以自己想法出發,更多的是以醫生的建議、專家的建議、科學的研究證明來引導老人。

這樣往往更有說明力,老人也更容易接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作爲家長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育孩子是爲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不能過多的依賴老人,更多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更多的讚美與肯定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讓孩子在充滿愛的氛圍中長大。

借用哲學家盧梭的一句話提醒各位父母: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