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跟孩子溝通,這9句話千萬不要說!

跟孩子溝通,這9句話千萬不要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裏有二胎的媽媽是不是有這種經歷,當你在努力“一心二用”,燒飯(在廚房)的同時處理一些文書(在隔壁房間)。孩子們卻不斷地打擾你,一會想要吃零食,一會又會對着濺出來的顏料水大聲尖叫,又或者問你松鼠喜歡吃什麼東西,以及雲彩能不能是藍色,花朵能不能是綠色的問題吵個不停。當然讓你更爲頭疼的是,身後傳來的盤子破碎的聲音...

於是,那天下午,你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夠了!出去!不要再來煩我!”

但是當你看到兩個孩子臉上的神情,兩歲的那個眼睛睜得老大,四歲的那個皺起了眉毛,把大拇指猛地塞進嘴脣中間。就在那一瞬間,你後悔了,真希望能收回自己剛剛說的話,你想說這些話其實並不是真的從我內心裏或者大腦裏發出的。

我們都會時不時說出錯誤的話,讓孩子感到受傷,生氣或者疑惑。看看下面這些父母最常見的錯誤,學習自己的詞彙中有哪些話是需要刪除;學習對孩子的說話方式讓他們真正聽話,以及如何更友好,更溫柔地和孩子溝通。

“走開!”

連偶爾的休息都不需要的父母是聖人,是英雄,或者是因爲太久沒有休息導致她忘記了抽時間充電的好處。

問題是,當你經常告訴你的孩子“別煩我”或者“我很忙”的時候,這些話會深深地印在孩子心裏。

密蘇里州語言研究中心創始人蘇澤特·哈登·埃爾金博士說,如果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形成這種模式的話,等他們長大了,他們也不太可能會告訴你關於他們的事。他們會認爲跟你說話毫無意義,因爲你常常對他們不理不睬。

其實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們應該習慣於看見他們的爸爸媽媽有自己的時間。

釋放壓力的方法有——僱請臨時保姆,請你的另一半或者朋友幫你輪流照看,或者可以直接把孩子放在電視機前,這樣你就可以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來放鬆自己。

下次你很忙的時候(或者情緒緊繃的時候),給孩子事先打個“預防針”。我通常會說:“媽媽現在有一件事必須要完成,所以我需要你安靜地畫一會兒畫。等我做完了,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

不過當然還是要現實一點,低齡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不太可能自娛自樂一整個小時的。

“你怎麼這麼……”

跟孩子溝通,這9句話千萬不要說!

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欺騙孩子:“你爲什麼對凱蒂那麼小氣呢?”或者“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有時候,孩子無意中聽到我們對別人說:“她是孩子中比較害羞的一個。”小朋友很容易就會相信她們聽到的東西,(很多大人喜歡逗小孩說“你媽媽不要你了”,小孩被嚇哭也是同理)即使是別人對她們的評價,不要以爲他們不懂,負面的標籤往往會變成自我應驗的預言。

托馬斯認爲小氣就是他的本性,“笨手笨腳”的薩拉開始覺得自己天生就是那樣的,從而破壞了她的自信心。即使是看起來中性的或者積極的標籤——比如“害羞”或者“聰明”——也會無意間將孩子分門別類,從而對她做出不必要或者不合適的期望。

最糟糕的評論會造成深深地傷害。很多家長還能苦澀又清晰地記得自己的父母曾經說過的話,像“你真是無可救藥了”(或者“懶惰、“愚蠢”)。

更好的辦法是向孩子解釋她具體的行爲,不要用任何的形容詞來評判孩子的品格。比如,你可以說:“當你告訴大家不要和凱蒂玩的時候,她感到很受傷,我們該怎麼辦才能讓她開心起來呢?”

“不要哭。”

還有類似的:“不要難過了。”“不要像個小孩兒。”“你以爲你還是小嗎?”

但是,孩子們確實會因爲難過而哭泣,特別是幼兒,他們還不能清楚地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會傷心,也會害怕。

“家長們自然而然想要去保護孩子,讓他們遠離這些情緒。” 諾瓦東南大學兒童早期研究中心家庭支持項目的負責人黛比·格拉瑟博士說,“但是你對孩子說‘不要怎麼怎麼樣’並不能讓孩子感到好一些。同時,這些話傳遞出的信號是,他的情緒表達是無效的,感到難過或害怕是不好的,是不對的。”

相對於否定孩子的感受——顯然他出現了某種特定的情緒——你應該預先讓孩子瞭解這種情緒。

“傑森說他不想再成爲你的朋友的時候,你一定特別特別難過。”“是的,你心裏的波動會讓你感到害怕,因爲你還沒有習慣。但是,我們只需要站在這裏,讓這種情緒慢慢從我們的腳底裏溜走。我保證我會一直牽着你的手。”

通過告訴孩子各種情緒的名稱,你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同時展示給他們看什麼是同理心。最終他就會哭得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他對自己情緒的描述。

“你爲什麼不能像你姐姐那樣?”

跟孩子溝通,這9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2張

那哥哥姐姐或者朋友做榜樣看上去似乎很有幫助。你可能會說:“你看哥哥多會拉拉鍊啊。”或者“隔壁家的小弟弟已經會用小馬桶了,你爲什麼不願意用呢?”但是比較幾乎總是適得其反的,你的孩子不是別人,她就是她啊。

專家說,家長們自然而然會拿自己的孩子們相互比較,尋找孩子成長髮育,行爲發展的參照標準。但是不要讓你的孩子聽到你這麼做。孩子們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有自己的氣質和性格。拿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就意味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作比較並不能幫助改變孩子的行爲。在壓力下做她還沒有準備好去做的(或者不喜歡做的)事對於小朋友來說,不僅會造成她的困惑,還會破壞她的自信心。她有可能會怨恨你,在意志上反抗你,堅決不做你想讓她做的事。

相反,你應該鼓勵她最近取得的成績:“哇,你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或者“謝謝你告訴我你需要換尿布了。”

“你應該知道啊!”

跟比較一樣,嘲諷的話帶來的傷害是家長從未想到過的。首先,你的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學習是一個反覆嘗試與犯錯的過程。你的孩子真的知道大桶的水比較難倒嗎?也許看起來沒有那麼滿,或者和他在幼兒園裏用的能成功倒水的水桶並不一樣。

而且,即使他犯了和昨天一樣的錯誤,你的評論既不需要有創造性也不需要有支持性。姑且相信你的孩子,並且給出詳細說明,比如,可以說:“如果你這麼做的話我會更喜歡的,謝謝你。”

同樣會刺痛孩子的話還包括“真不敢相信這是你做的!”和“時間差不多了!”這些話看起來沒什麼可怕的,但是不要說太多。它們累加起來,傳達給孩子的意思就是:“你惹人討厭,你永遠做不對。”

“停下,待會兒讓你哭個夠!”

威脅,通常來自於父母感到挫敗的時候,而且很少有效。我們會發出類似於“做這個,否則...!或者“如果你再這麼做的話,我會打你哦!”這樣的警告。

然而,問題是你遲早要兌現自己的威脅,否則你的話就失去了影響力。所以打屁屁的威脅確實導致孩子受到更多的體罰——而打屁股這一行爲對於改變孩子的行爲來說是不起什麼作用的。

孩子年齡越小,吸取教訓所需要的時間越長。“研究表明,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懲罰,一個兩歲的孩子在一天內重複同樣錯誤行爲的概率是80%。”社會學家新罕不什爾大學家庭研究實驗室的社會學家墨裏·施特勞斯博士說。

即使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也沒有什麼方法能每次都馬上見效。所以,準備一個建設性的小策略會更有效,比如轉移注意力,讓孩子遠離當時的環境,或者計時隔離。這樣就可以避免那些消極的結果,包括口頭威脅和打屁股。

“等爸爸回來收拾你!”

跟孩子溝通,這9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3張

這種育兒界的陳詞濫調,不僅僅是另一種類型的威脅,還是特別無力的規矩。想要有效率,你需要立刻處理好眼下的處境。延遲的紀律和孩子的行爲結果是連接不起來的。等到另一半回到家,很可能你的孩子已經忘記了自己剛剛犯的錯誤了。同時,等待懲罰來臨的煎熬比懲罰本身要糟糕得多。

把懲罰的權力推給別人也會降低你的權威。你的孩子可能會推論出:“如果媽媽不管我怎麼樣都不會做什麼,那我爲什麼還要聽她的呢?” 尤其是,你還把你的另一半推到了一個“唱白臉”(壞人)的角色上,這並不是理所應當的。

“快點!”

在這個滿是預約,時間表超負荷,睡眠不足,交通擁堵的世界裏,誰沒有說過這幾個不朽的詞語呢?

當然,每個家長都說過,不管是孩子找不到鞋子或者毯子,還是孩子能夠“自己穿襪子!”儘管如此,你要想一想你催促孩子快一點時候的語氣,以及頻率。

如果你已經開始每天抱怨或者嘆氣,雙手插袋,腳尖敲地,那麼,你就要當心了。我們自己在匆匆忙忙的時候,有一種想要讓孩子因爲大人的匆忙而愧疚的趨勢,這種愧疚感會讓他們感到很糟糕,但是卻不能促使他們快起來。

“每天早上,在家裏我都忙碌不堪,我特別討厭在上學前留給孩子的最後印象是自己在生氣。”家庭治療師,《如何對孩子說話》的作者保羅·科爾曼說,“所以,我給自己立了一項規矩,不論如何,都不能吼孩子,也不能翻白眼,即使有孩子弄翻了他的早餐或者在準備出門的時候讓我找東西。”他在尋找平靜的方法來加快速度(他會自己關掉電視),而不是大發雷霆(“我五分鐘前就告訴過你關掉電視機了!”)。

“幹得好!”或者“好姑娘!”

讚美孩子怎麼可能會有什麼錯呢?積極強化畢竟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之一啊。但是如果是不加選擇的,模糊的讚美,那麼問題就來了。

對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用“幹得好!”來表揚——從他喝完牛奶到完成一幅圖畫——那麼,這樣的表揚就失去了意義。孩子們就會把這些話自動屏蔽。孩子們能夠區分父母的表揚是針對他做的簡單的小事還是真的付出了努力。

把稱讚當成口頭禪的習慣改掉吧,只表揚那些真正需要努力的成就。喝完牛奶這件事並不屬於這一範疇,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要畫幾十張畫,那麼畫畫也不屬於。

表揚要具體化。不要說“做得真好”,而是說“你給狗狗的斑點選了這麼鮮豔歡快的顏色啊。”或者“我看到你畫的畫是我們今天早上講的故事呢。”

表揚行爲而不是孩子本身。“在我處理工作的時候,你能安安靜靜地玩拼圖,真聽話。”如果我這樣對我的孩子說而沒有大發雷霆的話,那該有多好啊。幸運的是,我們明天都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