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愁死我了!你說我跟老公結婚之後,隔三差五就給婆婆買禮物,可她每次都不冷不熱的。就說昨天吧,發了獎金我就花八百多買了件羊絨衫送她。

原標題: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週末帶着兔頭咖啡廳裏休息的時候,聽見一個姑娘抱怨婆婆:

愁死我了!你說我跟老公結婚之後,隔三差五就給婆婆買禮物,可她每次都不冷不熱的。就說昨天吧,發了獎金我就花八百多買了件羊絨衫送她,人家看一眼就說'知道了,放那邊吧',也不知道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今天早起聽見她小聲跟我老公嫌棄說衣服款式老氣,一點也不好。上次過節也是這樣,買了個玉石的項鍊送她,她說不帶,我是亂花錢,沒出一個月轉手就送給別人了。哎我又不是一點不掙錢,她整天擺個陰陽怪氣的臉色,這不是那不是,媳婦兒真難做啊!……

聽了這,我突然又想起在電梯間裏聽到一位婆婆的話:

我天天琢磨給一家人做什麼飯吃,兒媳嫌東嫌西說這個沒營養那個難吃的,還說我這是要害孩子!

哎,我這心臟最近不會好受,想讓兒子兒媳婦陪着去趟醫院。結果她倒好,說上班忙沒時間,我就是閒出的病……

婆媳之間真的有那麼多矛盾無法化解嗎?我倒是覺得並非這樣。大多時候雙方心都是好的,可就是在“說話”上出了問題!

“說話”人人會,但“說話的藝術”並非人人都懂。尤其當原本沒關係的兩個女人共處在一個屋檐下時,這門藝術的重要更是凸顯。日常不假考慮的閒言碎語,惡語脫口而出變成積累不良情緒的推手。小事堆成大事,換來的一定是矛盾的不斷升級!婆媳本無仇,結果鬧成了宮斗的戲碼,大都源於此。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有這樣幾句話有口無心,極易產生誤會,使人胡思亂想!

當我們都試着控制和優化自己的表達藝術,堅決不說這些的時候,或許會發現婆媳相處也沒那麼難!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2張

01

婆婆不要說

我兒子賺錢養你們娘倆,別讓他幹活兒(家務)了!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3張

我見過很多焦慮的全職媽媽,要承擔家務、照顧孩子,做好丈夫和家庭的“大後方”一整天忙到顧不到自己。但只要不賺錢,要跟老公伸手,就覺得沒底氣,在家裏的地位很低。有的老公在家完全不幫忙帶娃和家務,下班到家葛優癱倒在沙發上,眼中只有遊戲。想讓他搭把手做點什麼,婆婆都會覺得累着了兒子。

更有生了孩子依然沒放棄工作的年輕媽媽,白天努力工作,回家裏兼顧買菜煮飯洗衣清掃,十項全能。在婆婆口裏卻是“女人就該在家帶孩子做家務伺候老公”、“你賺的那點工資不重要”……

婆婆心疼自己兒子勞累的心情能夠理解,但長久如此往往會造就一個身心都不成熟的“巨嬰”爸爸!

過度地維護和偏袒自己的兒子,對兒子和兒媳實行“雙標”,還會使小夫妻之間產生矛盾!聰明的婆婆會懂得放手,不去幹涉。而且爸爸們在賺錢,媽媽們同樣在付出努力啊!女性的付出理應被看在眼裏,受到尊重。

賺錢和照顧家庭,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責任,誰不應該逃避。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4張

02

婆婆不要說

你在傢什麼都不做,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5張

有的婆婆特別愛指責媳婦,甚至有以這種方式彰顯自己“掌控權”的意思。小寶寶不小心磕碰了、哭鬧了都要數落一番。前幾個月有位新媽媽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甚至想帶着孩子跳樓自殺!

可你想想,小寶寶受傷了、生病了…出現任何問題最着急難過的一定是媽媽。她們已經把罪責往自己身上推,很焦慮了,爲什麼一定要添油加醋苛責她們?

沒有女孩是天生完美的媽媽,不是所有人一開始都會抱孩子、哺乳…而不出一點失誤。但我們都是100%愛孩子的母親,都會爲孩子的健康成長付出100%的努力。一個開心、幸福的媽媽比什麼都重要~

03

婆婆不要說

對餵養方式指手畫腳,並任意攻擊。例如“我家大孫子好不幸,你媽奶都沒營養、她想餓着你、我們以前都是這喂菜湯孩子不也長大了…”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6張

老人真的很愛在餵養問題上挑毛病,自己帶大過幾個娃,就會固守自己的經驗格指揮媳婦。要不說母乳都是水要加鹽,要不是埋怨沒有奶,奶不夠吃,要不就是嫌孩子長不胖……更有表面上答應好不嚼碎東西喂孩子,私下裏依舊如此的事情!

世界在變化,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想想前幾年還不知智能手機爲何物呢,現在老人們也都紛紛刷起了盆友圈。爲什麼觀念就一定要停滯,不能跟着變一變?

04

婆婆不要說

什麼她給我買的,還不是我兒子的錢!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7張

我的朋友們都經常給婆婆買禮物,逢年過節過生日,必定是自己媽媽一份,婆婆一份。從手霜口紅,到包包首飾衣物…有大有小但從不會忽略。

生活除了基礎的茶米油鹽,也要多一些“儀式感”才能過得更加有滋有味。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總是捨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買點好東西。媳婦送禮物妥妥是一片孝心,怕就怕不領情給臉色,還要對外人說“媳婦瞎花錢,用的還不是我兒子的錢”!

其實兒子們往往給自己買東西大手大腳,卻沒耐心給媽媽選東西。媳婦花了心思,卻買禮物也埋怨,不買也會埋怨,難怪都覺得“心裏苦”…

也不光是婆婆對媳婦,大多是家中獨生女的媳婦兒們,打小家裏給的寵溺不少。重視自我感受,生活閱歷少的姑娘們和婆婆相處起來,也難免會有摩擦有磕絆。這些話,年輕媽媽們也要注意起來!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8張

01

媳婦不要說

您老了,什麼都不懂!就得聽我的!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9張

如今的科學育兒在很多方面和老傳統都有巨大的衝突!比如母乳餵養的時間、穿不穿紙尿褲、幾個月加輔食……站在婆婆的角度,她們確實以自己的方式養大了孩子,而且接觸新信息的機會少。媳婦“硬碰硬”,沒什麼感恩的心一言不合就發作,又怎麼能令人接受呢?

雖說我們一直在強調各種育兒誤區和科學方法,老人接受能力畢竟不如年輕人。想想當我們變老了的時候,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又能多迅速呢?

溝通的前提是懷着尊重和感恩的心,幫忙帶娃的老人不容易,在自己年老體衰的時候伸出援手,放棄了很多頤享天年的時間!咱們可以慢慢解釋、耐心說,試試誇獎婆婆說:您這個方法挺不錯的,但要不要試試這樣做…也許效果更好呢?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0張

02

媳婦不要說

這是我兒子(女兒),和你們沒關係!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1張

有些年輕媽媽由於婆媳有矛盾,不願意婆家幫忙帶孩子,甚至對孩子說“奶奶壞”等等…又或是住在一起,也一再強調“這是我兒子/女兒”別人一點都別插手。和諧的家庭關係不僅僅是母子之間的關係,耳濡目染、以身作則地尊老敬老的大氛圍,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記得兔頭出生後,也正因爲有老人的幫忙,兔頭爸爸積極參與女兒的成長過程,讓我能從中抽身,得到適當休息,釋放一些時間和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兔頭快一歲的時候開了自己的小店。適當的隔代教養,有助於孩子的性格成長。更溫柔,更貼心。

愛自己的孩子沒毛病,可他們同樣是一個獨立的“人”,孩子不是“爸爸的”,不是“媽媽的”,不是“爺爺奶奶的”…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屬於“自己的”。

03

媳婦不要說

對老公頤指氣使:老公,你去把水給我燒一下!老公,你去把飯熱了!老公,你……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2張

小夫妻很親暱,日常語言通常比較隨便而非相敬如賓。老公寵老婆,媳婦習慣讓老公做這個做那個以表達對自己的愛。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有時語氣重了也會引發歧義,老人不懂的網絡用語也可能引發歧義。還有小夫妻吵架,機關槍掃射一樣叫叫嚷嚷一點不避諱。即便是牀頭打架牀尾和,婆婆們看在眼裏,難免覺得媳婦頤指氣使,心中鬱悶、擔心自己的兒子“受了氣”!

相處模式,肯定是按舒服的來。丈夫愛惜妻子,妻子也別把什麼都當作理所應當,反過來也該心疼丈夫。可以說“請幫我……好嗎?”、“謝謝老公”,尤其別吝嗇謝謝”二字,千萬張不開金口!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不說,婆婆看着,懂得妻子是懂得心疼人的,誤會也就不存在了。

04

媳婦不要說

什麼都要和“父母家”做對比…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3張

結婚,也就意味着兩個人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家庭。每個人脾氣秉性和行事方法不一樣,每個小家庭的風格肯定也有所不同。

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不意味着老人需要不斷退讓。既然組成了新家庭,在這個家裏誰也不是“外人”!總是以自己私人的標準,或是自己與父母的標準來要求別人,就會讓人有不舒服的界限感、排外感。

雙方在相互理解、接納的基礎上做磨合。總拿別人的好處來挑剔,誰都會覺得彆扭。在一些生活小事上,咱們改改說法,胳膊肘向“內”拐,讓着婆婆,順着她的做法。才更像一家人,這關係才能和諧下去。

走進一個家門,需要很深很深的緣分。

站在不同的角色裏,誰都有自己的“難”。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4張

可有人天天抱怨自己有個“惡婆婆”,也有人天天秀婆婆對自己的好。

仔細想想,那些秀婆婆的媳婦,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知冷知熱、嘴巴勤快的媳婦呢?婆婆看着媳婦每天笑容滿面,沒事就誇誇自己噓寒問暖,心情和態度一定會有所轉變。小事小情緒不必放大,好好說話纔不至於讓婆媳之間心灰意冷。

想要婆媳關係好,這幾句話千萬不要說 第15張

一句話能傷人於無形,也能讓人如沐春風。

多換位考慮,多些理解和容納,這些傷人心的閒言碎語,從我做起不要說!

親愛的們來聊聊吧,你家上演的是“家心計”還是“家好月圓”?這些話你或婆婆是否也有意無意間說過?

責任編輯: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