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你給寶寶的情緒做健美了嗎

你給寶寶的情緒做健美了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給寶寶的情緒做健美了嗎

你給寶寶的情緒做健美了嗎

寶寶不像成人一樣可以控制自己的真實情緒外露,他們很情緒化,善變,往往腮邊還掛着眼淚就笑了。他們並不情緒自己的情緒是好的還是惡劣的。我們都知道愛笑的孩子多是樂觀、開朗、大方的,而愛生氣的孩子,多是憂鬱,心胸狹窄的。所以父母們有必要幫助寶寶優化健美他們的情緒,讓寶寶保持快樂的心情。

爲此,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區別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逐漸就能對不良情緒有所節制。

面對嬰兒的啼哭

伴隨着一聲啼哭,寶寶誕生了,那哭聲激盪起了父母的極大歡樂。在隨後的一段日子裏,哭聲總是會有的,因爲“哭”就是寶寶的語言,是他同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徑,有的哭聲是在說他的生理需要:餓了、尿了、熱了、不舒服了;有的哭聲是在說他的心理需要:要撫愛、要抱抱、煩躁了……

合理對待嬰兒的啼哭是很必要的,這不僅關係寶寶的生理健康,也關係寶寶的心理健康。首先應該及時判斷造成啼哭的原因,儘快滿足寶寶的不同需求,減少或停止孩子的哭泣。有的父母擔心,孩子一哭就哄他、抱他,會不會把孩子寵壞了。其實,半歲以內的嬰兒一哭就抱,是不會慣壞的;相反,如果漠視嬰兒的啼哭,會對他的身心發展不利,如有的孩子會因啼哭過多,而聲音沙啞;有的會因受到漠視而對周圍的人和環境產生厭惡情緒,直接影響其日後情感的發展,形成冷漠、偏執的個性。所以,孩子1週歲以前,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啼哭。

遊戲活動

逗笑

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用多種方法逗引嬰兒發笑,使之快樂,有以下做法:

(1)舉高高。雙手扶寶寶的腋下,把寶寶往上舉過頭頂,孩子會因此而興奮起來,能將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2)找“小貓”。用手帕蓋住孩子的臉,幾秒鐘後,迅速扯下手帕,同時,發出“喵——”的叫聲,孩子的眼睛會一亮,接下來就是咯咯直笑。

(3)撓癢癢。把孩子平放在牀上,父母輕輕觸動孩子的易癢處,如觸一觸脖子,觸一觸胳肢窩,觸一觸腳心等,同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逗笑聲,孩子會樂得扭動身子,開心地大笑。

(4)笑是孩子愉快情緒的表現,讓孩子經常展開笑容,將使你的寶寶更容易開放心理空間,接受、容納更多的外界信息,並且樂意接近他人,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爲此,動一動腦筋,想出更多讓孩子咯咯笑的辦法吧。

愛吃的小豬

做法:嬰兒喜歡別人觸動他們的手、腳,觸動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感覺,也能讓他們注意自己的四肢。

(1)父母和孩子面對面坐着,用手捏捏孩子的小手,說:“這是誰的手?這是寶寶的手,不是媽媽的手。”捏捏孩子的小腳,說:“這是誰的腳”?這是寶寶的腳,不是爸爸的腳。”還可以握住孩子的手腳做動作,如小手拍拍,小腳噔噔等。

(2)打開孩子的手掌,從大拇指開始,輕輕按下孩子的每一個指頭,邊做邊說,按下拇指說:“這隻小豬愛吃魚。”按下食指說:“這隻小豬愛吃飯。”按下中指說:“這隻小豬愛喝湯”……所有的手指都按完了以後說:“所有的小豬都吃飽了,真高興。”

(3)同樣程序,捏捏孩子的腳趾。

面對情緒風暴

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反應,雖然人人都願意快樂,但正如天氣不可能總是晴朗一樣,不好的情緒總是會有的。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情緒的變化更快更明顯,高興的時候自然皆大歡喜,情緒壞的時候很讓人頭疼,對此,有的父母手足無措,自己的情緒也壞起來;有的父母一味地哄勸、遷就;有的父母則簡單處理,甚至粗暴對待。這樣做可能會有短時作用,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是不可取的,這些做法不利於培養良好個性,還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更加惡化。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父母要注意兩點:一是冷靜下來,不要被孩子的壞情緒牽着鼻子走;二是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不盲目地跟着感覺走。爲此,提供以下的一些做法:

·孩子憤怒的時候:

(1)要求孩子用語言而不是用動作來表達憤怒;

(2)不允許孩子憤怒時打人或毀物,不管什麼理由都不行,在出現此苗頭時堅決制止,不可滋長壞習氣;

(3)在氣頭上讓孩子適當發泄,如:傾訴發泄,表情發泄,流淚發泄等;

(4)在孩子不可理喻時,父母不要急於施教,此時,多問、多說不僅無效,還會激化孩子的情緒;

(5)對孩子的憤怒表示理解(不是肯定),好言撫慰,緩和情緒;

(6)待孩子緩和了,幫助孩子反省憤怒、分析憤怒;

(7)教孩子學着制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例如:氣頭上走開,去做別的事情等。

·孩子悲傷的時候:

(1)要讓孩子適當發泄,比如哭出來。因爲哭泣時,體內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緩解痛苦;

(2)父母無需多言,只是平靜地坐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體諒與理解,還可以溫情地撫慰,起降溫作用;

(3)大些的孩子,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讓他們默默獨處,自我體味與化解,最好不要去打擾他;

(4)待孩子平靜一些了,再和孩子談心,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悲傷憤怒、急躁等情緒。

  遊戲活動

把不高興擠出去

做法:這個活動適合嬰兒;當寶寶不高興的時候,把他抱在懷裏,對他說:“寶寶不高興了,是嗎?媽媽有辦法幫你把不高興從你身上擠出去。”然後,父母雙手摟抱孩子,一下緊,一下鬆。摟緊的時候就說:“不高興,快出去。”如此反覆多次。然後,輕輕貼一下孩子的臉,告訴他,“媽媽已經把你的不高興擠出去了,好,現在可以高興起了。”這樣,孩子會受大人情緒的感染,也高興起來。

做眼睛嘴巴操

做法:爸爸、媽媽和孩子一同參與。爸爸帶着孩子做動作,媽媽當解說員。爸爸與孩子面對面坐着,爸爸“做操”讓孩子跟着模仿,媽媽來解說動作和表情。媽媽說:“眼睛不動,嘴巴張開。”爸爸和孩子就這樣做,看到爸爸和孩子這樣做了,媽媽再說:“嘴巴不動,眼睛瞪着斜向一邊。”父子這樣做,媽媽看父子的表情解說:“好可怕,生氣了。”媽媽再說:“嘴巴不動,眼睛向上看。”父子這樣做,媽媽看父子的表情解說:“在想什麼呢?”如此做不同的眼睛、嘴巴動作,解說這些臉部動作表示的情緒。孩子熟悉以後,可以讓孩子當解說員或領操員。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根據人的面部表情,判斷情緒與內心活動。

“笑”比“哭”好

愛笑的孩子誰都喜歡,愛哭的孩子沒有人緣。父母們沒有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是笑口常開的,但是有不少的父母卻困擾於孩子的好哭。

“愛笑”和“好哭”看似是外在的表現,實質卻是心態問題、個性問題,一個孩子如果是心胸狹窄的,是不合羣、不愛交往的、不大方的、畏縮的,怎麼可能笑口常開呢?而愛笑的孩子幾乎都是好性情的,可良好情緒與良好個性是密切相關的。

事實說明,“愛笑”和“好哭”與環境有直接的關係,這裏所說的環境主要是精神環境,例如:家庭裏有沒有愉快的氛圍?父母是不是樂觀的?親子關係是不是和諧的的、融洽的?家庭生活是不是愉快的、豐富、活潑的?當然,家庭教育從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對孩子的情緒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盲目處置,既要順應,又要引導,主要是:

(1)幫助孩子意識自己的情感、知道喜、怒、哀、樂的區別;

(2)引導孩子辨別情感,知道什麼情感是良好的,什麼情感是不好的,對積極的情緒有好感;

(3)培養孩子學着控制情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漸能在大人的幫助之下,調節自己的情緒。

  遊戲活動

笑比哭好

準備:錄音機、磁帶、哭臉和笑臉的圖片。

做法:

(1)錄下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笑聲,把這些笑聲放給孩子聽,讓孩子辨別是誰的笑聲?再說一說爸爸爲什麼笑了?媽媽爲什麼笑了?寶寶爲什麼笑了?

(2)錄下孩子的笑聲和哭聲。先和孩子看哭臉和笑臉圖片,再把哭聲和笑聲放給孩子聽。讓孩子聽聲音舉圖片,放出哭聲時舉哭臉,放出笑聲時舉笑臉。和孩子談談,真正聲音好聽?什麼表情的臉好看?讓孩子對笑有好感,對哭產生反感,哭起來的聲音真難聽呀。”

(3)讓孩子聽錄音對着鏡子做表情。聽到笑聲,就做笑臉;聽到哭聲,就做哭臉,大人在一旁評價,孩子做笑臉時,大人就說:“真好看,我喜歡。”孩子做哭臉時,大人就說:“真難看,我不喜歡。”以後若孩子無理哭鬧時,大人可以拿過錄音機來,說:“我要錄音了。”或把鏡子舉在他的眼前,可緩解孩子的哭鬧。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