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3個小改變,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3個小改變,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揮。 ——貝爾納 下面的3個小方法對家長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所幫助: 變看爲讀,變看爲說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揮。 ——貝爾納

下面的3個小方法對家長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所幫助:

變看爲讀,變看爲說

小欣很愛看書,可她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太好,聲音小,語言不流暢。

小欣媽幫小欣報了一個語言班,每節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學習朗誦一首兒歌或一則小故事。半年下來,媽媽欣喜地發現了孩子的變化:小欣與人說話時聲量變大了,顯得更自信。

受到語言班的啓發,回家後,媽媽決定讓小欣在每天看書的時間裏抽出20分鐘誦讀。由於在語言班裏已經打下了一定基礎,媽媽又在旁邊進行指導,小欣的朗讀越來越棒。

另外,媽媽還讓小欣“說”書:一有空就讓小欣把看到的小故事、小知識給她講一講。

由於媽媽的雙管齊下,小欣現在不但語言流暢,思維清晰,還在說和讀的過程中把看過的圖書和知識進行了內化。

學習心得:

閱讀的好處在於有利於讀書人在其過程中進行思考。而對於語言養成期的孩子來說,有聲地“讀”和放下書本進行“說”,更爲恰當和實用。因爲這樣的方法既可以幫助成人檢測孩子閱讀的效果,鞏固孩子閱讀的收穫,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但要注意,有聲誦讀的時間不宜過長。

關注生活,才能說得精彩

週末元元爸媽帶元元爬山, 一家人玩得很開心。回家後爸媽要求元元寫一篇小日記。可元元不知道怎麼記錄當天的所見所聞,磨蹭了半天才寫了一兩句話。

媽媽到學校和老師交流情況,老師建議:不要放過生活的細節,特別是要抓住玩的契機,及時地和孩子進行交流、指導。

第二個星期,一家人又一起出去玩——去動物園。這一次,媽媽和爸爸隨時尋找機會。來到猴子館,他們讓元元觀察猴子的活動,並引導小元用關聯詞 “有的……有的……還有的……”造句。來到大象館,他們讓了元元去給大象喂香蕉,然後現場採訪元元當時當刻的心情,還讓元元把大象吃香蕉的樣子一一道來……回家路上,媽媽爸爸又和元元一起回顧了動物園之行,讓元元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這一次,元元在他的日記裏談到了憨厚的熊貓、頑皮的猴子、高人一等的長頸鹿……寫出了一篇趣味橫生的文章。

學習心得:

說得好,一般就容易寫得妙。說和寫,都需要以觀察爲前提。在生活中指導孩子進行觀察,培養他們的敏銳感,可以讓他們說得豐滿,寫得精彩。

“爲什麼”,問出一片新天地

平時榛榛很愛問:“爲什麼?”這原本是個好習慣,說明孩子愛思考。可媽媽發現,榛榛除了喜歡問“爲什麼”,其它時候就不太愛說話。媽媽靈機一動,也開始反問榛榛:“爲什麼?”

媽媽帶榛榛去參加自己的同事聚會後,問榛榛:“你喜歡媽媽的同事嗎?”榛榛點點頭:“喜歡王阿姨,喜歡李叔叔……”媽媽又問:“爲什麼喜歡他們呢?”“王阿姨喜歡和我們一起玩,滑滑梯、盪鞦韆、還扮老鷹來抓我們……”和兒子一交談,媽媽才發現榛榛原來也在留心觀察生活。

媽媽和榛榛看介紹恐龍的電視節目,媽媽裝作不太明白的樣子問榛榛恐龍的種類、恐龍是怎麼滅絕的,榛榛馬上滔滔不絕地解釋起來。

媽媽愛上了問“爲什麼?”榛榛的話匣子從此打開,讀小學後榛榛成了班上最愛發言的孩子,也很善於和同學老師溝通。

學習心得:

問問孩子“爲什麼”,不但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養成表達觀點的習慣,還可以在這個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多說,多練,培養他們的語感。

3個小改變,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