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懷孕救子”的風險

“懷孕救子”的風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孕治地貧,是否妥當 《大姐二姐,等我來救你們》,這是一則新聞的標題;其中的“我”,是一個未出世的孩子。

“懷孕救子”的風險

新聞報道了貴州的一對雙胞胎姐妹身患重型地中海貧血,絕望的父母決定冒險再孕,待孩子出世時,取其臍帶血爲這對姐妹治病。

時間很感人,但問題是,這樣做的風險有多大? 地中海貧血分輕型、中間型和重型。輕型地貧一般不會發病,不發病就不需要治療;“但重型地貧如不治療,則會危及生命”,方建培教授如是說。

目前,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主要有兩種方法:終生依賴輸血加除鐵治療;或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其中,造血幹細胞移植纔是根治的方法。

根據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造血幹細胞移植還可進一步細分:來源於骨髓的,稱骨髓移植;來源於外周造血幹細胞(指經過一系列醫療手段,從血液中獲取造血幹細胞)的,稱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源於臍血的,稱臍血移植。

臍血移植在國內外均有發展。我國在1989年進行第一例臍血移植,技術水平早已得到世界公認。 不過,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對“再次懷孕治地貧孩子”的態度,“東西方是截然相反的”,方建培指出。像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很多人持反對態度。

反對者認爲,如果“你”懷孕是爲了救前一胎,那麼,這胎兒的生命權就受前一胎的疾病所控制,也就是說,如果前一胎沒病的話,夫婦就不打算要這一胎了,這相當於剝奪了胎兒的生命權,是不對的;但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大衆普遍覺得這種做法於人有益,於己(胎兒)無害,並無不妥。

“下一胎”還會“地貧”嗎 縱然我們基本接受“再次懷孕治地貧”的做法,但如果父母盲目地再次換雲,“也是不妥當的”,方建培說。

因爲已生育過重型地貧病兒的父母再次生育的孩子,仍有1/4的機會患重型地貧;而且,“這後一胎孩子與病兒骨髓配型成功的機會也只有1/4”,方建培說。

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父母若想用後一胎臍血來救前一胎患地貧的孩子,他們在懷孕之前,就要先挑選一些精子和卵子進行地貧基因篩查及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即所謂的骨髓配型);只有配型成功的精子和卵子才能進行人工授精,從而保證

百分之百的配型成功。

可惜,這項技術目前在我國還沒發展起來,只有在懷孕以後,我們才能進行一些篩查。據方建培教授介紹,要了解胎兒是否患重型地貧及骨髓配型是否相符,最快可以在孕8~12周的時候,通過羊膜腔刺穿查絨毛組織來獲悉;當然,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機,還可以在孕12~16周時通過查羊水或在孕16~24周時通過查臍血來確定。

移植能否成功 或許是老天的祝福,報道中的胎兒相繼通過了健康關和配型關,順利出生了。大家正熱切等待着爲雙胞胎姐妹進行臍血移植手術。

雖說同胞之間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最高,不過,究竟有多高呢? “這得看病人的重型地貧屬於哪一期。”方建培表示。重型地貧分爲早、中、晚三期, “若是重型地貧的早期,同胞間移植的成功率可高達85%;若是中期,大概在70%;但如果是晚期,成功率就只有50%了”。

而且值得提醒的是,雖說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種根治性的治療手段,但移植物畢竟不是病人自身的東西,機體會有排異反應,有些病人不一定能支撐過來。

防禦地貧,從婚檢開始 從1980年的第一例骨髓移植、1989年的第一例臍血移植、1995年的第一例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至今,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貧的手術已經相當成熟。 但到目前爲止,全世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總人數不到3000人(患重型地貧的病人至少有1000萬),這是什麼概念?

只有萬分之三左右的病人能有幸進行移植手術,問題出在哪?

“錢當然是一個問題,但不是最重要的,更關鍵的是配型相符的供應者太少了。”方建培指出。正如前述,同胞中配型相符的機會只有1/4,而我國目前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哪怕再生一個,也只有1/4的機會配對成功。

因此,很多國家目都在積極探索非血緣相關性移植,即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非親屬)的骨髓進行移植。 但是,非血緣相關的移植效果不如血緣相關的。就算配型完全相符的非血緣相關性移植,“成功率一般也只有50%左右”,方建培如是說。

而且,晚期的重型地貧是不能做非血緣相關性移植的,因其死亡率太高。 可見,對於重型地中海貧血,預防更顯重要。“要大力倡導婚檢。”

方建培強調,只要婚檢時查一下夫妻雙方是否攜帶地貧基因即可。當然,如果夫婦錯過了婚檢這一關,還

能補救,那就是孕前查地貧基因;倘若也錯過了,就只剩產檢了,“這可是最後的安全關卡,夫婦不能再錯過了”。方建培教授提醒道。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