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早產難產 > 早產|家有早產寶寶,你必須要知道的

早產|家有早產寶寶,你必須要知道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花時間說

雖然受衆有限,但“早產兒”是慢成長一直想說的一個話題。

從開始公衆號至今,斷斷續續曾遇到幾位媽媽在後臺諮詢早產兒的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家長心焦地問:“孩子X個月了,定期檢查的時候,孩子的身高體重一直處於水平線以下,醫生說差許多,怎麼辦?”或者“孩子X個月了,還不會XX怎麼辦?”

然而家長列出的數據卻表明孩子生長得很快、很好。最讓人詫異的是,這些家長會說:遇到的醫生從來沒有對他們說過“矯正月齡”四個字,也沒有解釋過早產兒的發育標準和養育方式與足月嬰兒是不同的。

今天的文章只是一個基本的科普,希望能夠對早產兒的父母有所幫助。(本文由慢成長作者花時間原創,首發於2015年8月24日,點擊查看原文鏈接。)

早產|家有早產寶寶,你必須要知道的

文/貝貝佳(慢成長作者)

早產兒定義

按照胎齡劃分,37周以下的胎兒稱爲早產兒。按出生時的實際體重,早產兒又被劃分爲超低體重兒和極低體重兒兩個羣體,極低指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克。

早產寶寶的生長標準

早產寶寶由於更早離開母體,比起足月寶寶,缺少最後發育的那一段時間,因此孩子來到子宮外的世界後,就需要時間來補足這段時光。

因此,早產兒的生長標準以矯正月齡爲準,不能以出生後的時間爲準。例如,今天的日期是7月1日,孩子出生日期是5月1日,預產期是6月1日。生長標準按預產期計算、按1個月孩子的生長髮育評價,不能按2個月孩子的標準評價。

有一部分孩子“長勢”良好,很快就可以追上同齡孩子;有一部分孩子則始終處於同齡孩子發育標準最低限,但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都可以趕上同齡孩子的身高和體重。即使依舊有點差距,家長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要給孩子時間來慢慢趕上。隨着身體各器官發育成熟,早產寶寶與足月寶寶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相反,如果家長在孩子身體機能未發育好的時候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反倒可能有損孩子身心。

矯正月齡計算公式

矯正月齡=出生後月齡-(40-出生時孕周)/4

例如,孕周只有32周的小寶寶,現已經生3個月,他的矯正月齡=3-(40-32)/4=1個月。這時在比較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是否發育正常時,就應該與正常嬰兒生長曲線表中1月齡進行比較,而不是3個月。

要注意,早產寶寶的身高、體重,輔食添加的時間,預防接種的年齡,都應該按照矯正月齡(年齡)計算,特別是運動發育和智力發育,包括智力測查和神經運動檢查都要按糾正年齡進行判斷。

矯正月齡使用到孩子滿24個月(2歲)時。

早產寶寶需要哪些篩查

相比足月寶寶,早產寶寶因爲缺少在母體中的最後成長期,部分器官發育還不成熟。例如,肺功能發育不成熟可能導致呼吸窘迫綜合佂,消化系統不成熟可能更容易出現胃食道反流,內分泌系統不成熟可能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等。

首先要銘記的是,作爲早產寶寶的媽媽,不要因此而自責。早產並不是媽媽的過錯,相信每一位母親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相比之下,此時媽媽打起精神,和家人一起用堅強的態度和決心悉心照料寶寶纔是最重要的。

早產寶寶在住院期間就會接受比較全方位的檢查,孩子狀況良好就可以出院,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出院後要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體檢。

視力篩查

首先要關注眼睛。早產兒由於出生早,視網膜的血管還沒有發育成熟,外界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病變可能在外觀上看不出來,所以家長也容易疏忽。切記要帶寶寶去眼科動態監護眼睛的變化,不能覺得“孩子還小、以後再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有窗口期,如果延誤就會造成永久性損害,只有早發現早治療纔可減少致盲率。

早在2004年,衛生部就頒佈了一個早產兒用氧指南和視網膜病變的篩查指南,要求所有的早產兒,只要體重低於2千克,在37周以前出生的,都應該在眼科醫生那兒進行眼底檢查。

孩子出生4周就要檢查眼底。眼科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眼底情況告知家長,眼部血管是否發育好、不用再來,還是有問題仍需要來檢查或治療。如果醫生覺得有必要,會將寶寶轉到專門治療視網膜病變的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一定要遵醫囑,千萬不能大意。

聽力篩查

目前我國對所有新生兒都要用耳聲發射的方法進行聽力篩查,一般是在出生後2-3天的時候做。由於早產兒發育不成熟,有的寶寶在出院前做聽力篩查未通過,則需在生後42天體檢時進行復篩。

當寶寶滿三個月時,有條件者應到當地兒童聽力診斷中心做聽力學評估。聽力正常是神經系統發育成熟的一個標誌,也是自身聽力情況良好的體現。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家長不能單憑主觀判斷,即使孩子對聲音響動有感覺,還存在着對聲調高低變化的反應。這個變化只有醫院的專業聽力篩查才能檢測到。

頭顱B超

腦部發育情況會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體現出來,定期做頭顱B超也是必要的。在體檢過程中,醫生除了檢查嬰兒的基本情況,還會評估神經系統的發育情況,如果需要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要早發現早干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早產寶寶的營養補充

嬰兒期生長髮育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鈣和鐵,而早產寶寶先天儲備不足,加之攝入有限,因此早產寶寶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及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D

正常孩子從出生到一歲身長要增加25釐米,需要大量的鈣,而早產寶寶生後的生長更快,需求更大。

鈣的來源主要是奶製品,如果一天能吃600毫升以上的奶,就能滿足寶寶鈣的需要,特別是母乳中的鈣更容易吸收,但是鈣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維生素D,維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很低,配方奶中也有限,所以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根據我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早產兒生後即應每天補充維生素D 800~1000 國際單位,3個月後改爲400-600國際單位,直至2歲。以上劑量包括食物和維生素D製劑中的維生素D的含量。

鐵劑

寶寶體內鐵的貯備主要是在妊娠後期通過胎盤輸送給胎兒,因此早產寶寶的鐵儲備不足,非常容易發生貧血,而貧血直接影響到體格和智力發育。根據國內外專家的建議,早產兒生後2周需開始補充元素鐵每天每公斤體重2~4 mg,直至糾正年齡1歲。該補充量包括強化鐵配方奶、母乳強化劑、食物和鐵製劑中的鐵元素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時給孩子補鈣、補鐵,鈣和鐵是不能和奶一起吃的,一定要在兩次奶中間餵給孩子,並且鈣和鐵也不能在一起吃,因此需要家長合理安排時間。

益生菌

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正常腸道菌羣生長,可以幫助早產寶寶改善便祕、大便次數過多等症狀,可以與奶一起餵給孩子。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益生菌是活菌,所以一定要用40℃以下的水衝調,並且平時不用的時候需要放到冰箱中冷藏。

早產寶寶的預防接種

足月健康的寶寶在出生後一、兩天會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由於早產寶寶出生時體重低、情況不穩定,大多數不能像足月寶寶那樣生後馬上打預防針。如果出院後體重達到5斤,應儘快去社區保健接種乙肝疫苗,而卡介苗要去當地結核病防治所進行接種。在寶寶一歲以內要接種的疫苗很多,一定聽從保健醫生的要求按時接種,預防各種傳染病。

早產寶寶的早教訓練

早產寶寶由於出生時未足月,活動能力和身體發育都較足月寶寶低一些,所以早產寶寶的體能訓練方法也與足月寶寶不同。

由於早產寶寶的身體各項發育未完善,所以在訓練早期體能時要注意幼兒本身的能力和條件,一定要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不能強行實施。

在肢體發育上,家長可以幫助寶寶每天做一些簡單的體操,活動寶寶的四肢,慢慢的讓寶寶配合,養成習慣。給寶寶做體能訓練,還可以降低幼兒心理健康疾病的發生。

觸覺發育上,家長要堅持撫觸(回覆“撫觸”可查看相關文章),不僅能安撫寶寶,還可以可以鍛鍊孩子的活動能力。

在視覺發育上,家長要注重寶寶的視覺刺激,讓孩子多多觀察、接觸周圍的物品,使孩子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主動去接觸、撫摸。接觸不同物品會讓寶寶有不同的感受,有利於寶寶認識、瞭解更多的事物。

以下內容請家長們按照寶寶的矯正月齡來學習,根據寶寶的實際發育情況進行操作。 新生兒期 1)強調母嬰交流的重要性,鼓勵父母多與新生兒接觸,如說話、微笑、懷抱等;

2)學會辨識新生嬰兒哭聲,及時安撫情緒並滿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每天可進行1~2次嬰兒被動操;

4)給新生兒撫觸,讓新生兒看人臉或鮮豔玩具、聽悅耳鈴聲和音樂等,促進其感知覺的發展。

1~3個月 1)注重親子交流,在哺餵、護理過程中多與嬰兒帶有情感的說話、逗弄,對嬰兒發聲要用微笑、聲音或點頭應答,強調目光交流;

2)通過俯臥、豎抱練習、被動操等,鍛鍊嬰兒頭頸部的運動和控制能力;

3)增加適度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刺激,聽悅耳的音樂或帶響聲的玩具,用鮮豔的玩具吸引嬰兒注視和跟蹤。

3~6個月

1)鼓勵父母親自養育嬰兒,主動識別並及時有效的應答嬰兒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逐漸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2)培養規律的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多與嬰兒玩看鏡子、藏貓貓、尋找聲音來源等親子游戲

3)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多與嬰兒說話、模仿嬰兒發聲以鼓勵嬰兒發音,達到“交流應答”的目的;

4)鼓勵嬰兒自由翻身、適當練習扶坐;讓嬰兒多伸手抓握不同質地的玩具和物品,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發展。

6~8個月 1)父母多陪伴和關注嬰兒,在保證嬰兒安全的情況下擴大活動範圍,鼓勵與外界環境和人接觸;

2)經常叫嬰兒名字,說家中物品名稱,培養嬰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引導嬰兒發“ba ba”、“ma ma”等語音,提高其對發音的興趣;

3)幫助嬰兒練習獨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練習伸手夠遠處玩具、雙手傳遞玩具、撕紙等雙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動作,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8~12個月 1)幫助嬰兒識別他人的不同表情;當嬰兒出現生氣、厭煩、不愉快等負性情緒時,轉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2)豐富嬰兒語言環境,經常同嬰兒講話、看圖畫。讓嬰兒按指令做出動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應答,懂得揮手“再見”;

3)幫助嬰兒多練習手-膝爬行,學習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給嬰兒提供杯子、積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發展手眼協調和相對準確的操作能力;

4)增加模仿性遊戲,如拍手“歡迎”、捏有響聲的玩具、拍娃娃、拖動毯子取得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