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產前準備 >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孕媽你們知道嗎,其實當你在分娩的時候,並不是你一個人在努力,肚子裏的小寶寶也在跟你一起戰鬥哦。那麼,寶寶在分娩的時候是怎麼做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當最初的陣痛開始變得有規律了,差不多每5-10分鐘一次,或者出現破水或是見紅的現象,準媽媽就可以準備去醫院了。

不過你知道嗎?當你在分娩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在努力哦,肚子裏的小寶寶也是個聰明的小勇士,和媽媽一起完成這場艱難的“戰役”~接下來就爲大家講述寶寶在分娩時溫暖的瞬間吧~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分娩的第一個階段:宮頸擴張期

需要經歷的時間:10-12個小時/初產婦

寶寶在做什麼?

媽媽在努力,別忘了我們的小寶寶也是哦~TA將使出渾身解數勇敢地和媽媽一起戰鬥。

兩次轉身:聽到媽媽的信號後,寶寶就開始啓程了。Ta很聰明,會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大腦袋和媽媽骨盆的大小,看看自己能不能順利通過。哦,好象不行哦,那就先來個華麗的轉身吧^_^寶寶最初是面向側面的,當Ta的頭到達骨盆底部的時候,Ta會慢慢地轉向面朝媽媽背部的方向,完成第二個轉身動作。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第2張

媽媽要怎麼做?

別盲目用力,因爲當寶寶蜷縮身體準備通過骨盆口進入產道時,如果你用力不當,會讓寶寶偏離,找不到出口。這個階段應該以腹式呼吸爲主。吸氣,腹部膨脹,呼氣,腹部收縮。

醫生和護士會怎樣幫助你?

1.問診:你住進醫院後,首先會有醫生來給你做檢查,詢問你開始陣痛的時間、陣痛的間隔、你感覺如何?

2.內診:然後醫生會爲你進行婦科檢查,看看宮口張開的程度,產道的柔軟度,有沒有破水等。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醫生會不斷地進行類似的週期性的檢查,以便判斷分娩是否進展順利。

3.胎心監護:如果有需要,會在準媽媽的肚子上綁上胎心監護儀,以便隨時監測胎兒的情況,一有問題,馬上處理。

4.上產牀:宮口開到4指左右,醫生就會安排你進入產房了。

5.灌腸:因爲腸道中如果有糞便會影響分娩的進程,所以,護士會幫助準媽媽排空腸道。

6.有可能會注射催產素:如果準媽媽的陣痛變得微弱,或者宮口打開的過程停滯不前,醫生會根據情況給準媽媽注射催產素。

分娩的第二個階段:胎兒娩出期

需要經歷的時間:2-3個小時/初產婦

寶寶在做什麼?

第三次轉身。在骨盆的出口長有恥骨,寶寶會保持下頜收緊的狀態,先將後腦從恥骨中擠出。然後下頜離開胸部,慢慢仰起頭,把整個頭部送出骨盆。這次自下而上的頭部的旋轉爲第三次旋轉。寶寶也利用轉身的過程巧妙地通過了上口左右寬,下口前後寬的媽媽的骨盆。這時,從外面已經能夠看到寶寶的胎頭了。

第四次轉身。爲了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容易擠出來,寶寶這時會進行第四次轉身,將整個身體旋轉90度,頭朝向側面。然後一個肩膀先出,另一個肩膀再出。接着就是整個身體都娩出。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第3張

媽媽要怎麼做?

根據醫生的指示呼吸。

當能從外面看到胎頭時,準媽媽應該深吸氣,然後快速地呼氣,並且向上翹起臀部,向臀部用力,而不是向腹部用力。當胎兒的頭部露出時,不要屏氣也不要憋氣,根據醫生的要求進行短促的呼吸,以免發生會陰撕裂。當胎兒的頭部完全娩出時,可以不再用力,胎兒現在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衝出來了。

保持清醒。準媽媽們這會兒應該都是超級累的了,不過千萬不要睡着,一定要保持清醒。

醫生和護士會怎樣幫助你?

側切,當胎頭露出時,醫生會根據寶媽的狀況,進行側切,以免發生撕裂。一般都會進行局部麻醉,而且在劇烈的陣痛下,準媽媽是根本感覺不到側切的疼痛的。

分娩的第三個階段:胎盤娩出期

需要經歷的時間:5-30分鐘/初產婦

寶寶在做什麼?

寶寶已經生出來了,由醫生護士抱走,檢查、洗澡、量體重、測頭圍等。

孕媽在分娩時,寶寶都在做什麼呢? 第4張

媽媽要怎麼做?

革命雖然已經成功了,但是媽媽們的身體已經很疲憊了,應該要休息好。

醫生和護士會怎樣幫助你?

1.檢查胎盤。醫生會幫助新媽媽按壓腹部,幫助胎盤娩出。胎盤娩出後,醫生會仔細檢查胎盤和胎膜是否完整,子宮內是否有殘留的組織,子宮頸是否有裂傷等等。

因爲如果有組織殘留在子宮內,就會導致大出血。

2.縫合傷口。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醫生開始爲新媽媽縫合側切的傷口,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10分鐘左右。

3.送新媽媽到觀察室。醫生會給新媽媽注射子宮收縮劑並把新媽媽送到旁邊的觀察室觀察2個小時,然後再送回病房。觀察主要是爲了預防新媽媽會現大出血、休克等意外狀況,以及檢查子宮的恢復情況。

看完,是不是覺得心頭一暖呢?原來生寶寶並不是一個人孤獨的在奮鬥,我們的寶寶也很努力的哦!所以做媽媽的你一定要更勇敢呀!

產前準備
分娩方式
早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