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放飛的孩子,父母的心

放飛的孩子,父母的心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庭生命週期理論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週期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指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家庭。但新“空巢”家庭的父母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從社會發展學角度來看,“空巢家庭”年輕化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加速了社會的興旺發達。

“兒子情況怎麼樣?”說到兒子,張君的眼睛又開始溢滿了淚水。這淚水不是澀澀的苦,淡淡的酸,也不是蜜樣的甜,它所包含的味道,真是用什麼詞語都無法形容:有失落、幸福,還有感動、想念、期盼、甚至揪心的疼,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心理不適應。

放飛的孩子,父母的心

張君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現在到天津上大學去了。對張君來說這是他們全家人爲之奮鬥的結果,有多少人羨慕不已啊!張君當然也很滿足。可想念兒子的感覺,不適應孩子房間空空的現實,擾得她慌慌然……

張君是個很好強的女性。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認真負責,中年的她已是單位的高層主管,是比較出色的女性。就這麼一個理智的人,在孩子離開她去上大學的這段日子裏,心理的空寂、掛念、無聊感覺都無法排解,何況還有不少感情脆弱的媽媽呢。

張君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孩子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秀,思想品德高尚,爲此她付出了許多。只要是做了媽媽的女性終究會有這種體驗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孩子上大學是全家人重中之重的大事。孩子進入高三第二學期,每一次考試成績都攪動着全家人的心。那時侯,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成績上;高考結束後,做家長的立即投入報考志願及錄取工作上。怕報高了錄取不上,又擔心報低了孩子會吃虧,畢竟是孩子12年寒窗出成果的時候,攪盡腦汁,苦不勝苦啊!錄取開始了,錄取的信息不管有沒有用都悉數收集,“多乎則不多也”。那期間,作爲家長不說是忙得上竄下跳吧,也應該是忙得不可開交,還有的家長甚至是焦頭爛額。

把孩子送到了大學,家長一下子不知道要幹什麼了。回想18年來,每天都在爲孩子活着:吃飯,考慮孩子喜歡吃什麼;天氣變化了,想着孩子需要加減衣服;單位有什麼業餘活動也要先考慮好孩子的吃、喝、住以及學習等。否則,寧可犧牲自己的快樂也必須服從孩子的時間安排。

18年的生活就是這麼過來的,張君已經習慣了。可是現在突然沒事做了,下班後,做飯沒勁了,吃飯不香了,看電視終於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頻道了,卻又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了:沒有孩子在跟前竄來竄去;看不到孩子進屋時因剛打完籃球熱得那滿頭大汗的樣子;房子打掃乾淨後又沒人將它搞髒搞亂,所有這一切反而都不習慣了。每天總想給孩子打電話,又害怕影響孩子學習,特別想知道孩子在學校裏吃得怎麼樣,住得習慣嗎?同學關係融洽嗎?衣服怎麼洗,洗澡條件好不好等等,真是恨不得住在孩子的學校裏。很多事都想問,又怕孩子嫌羅嗦,不問吧,又忍不住,那種強烈的想了解的慾望在張君的胸中膨脹着。

兒子寫來一封信,別說把張君惹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就連平時不善表達情感的張君的愛人也鼻子酸酸的,差點流出了淚水。原來是學校佈置的一項作業:讓每個同學給父母寫一封感恩信。孩子在信中寫了18年來父母給他的愛,這些一幕幕、一段段、一件件已成爲過去的事情,孩子把它拾回來,拼奏起來,居然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同時寫到:他過去沒有聽父母的話,做了那些讓父母生氣的事自自在在自自在在;寫了讓父母注意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別老操他的心;還沒忘提醒父母去多看望奶奶、姥姥,多陪陪老人,使老人晚年不在寂寞中度過,真正享受幸福晚年等等。越看越讓人感動!張君心想:這小屁孩,過去怎麼不知道他這麼懂事啊!這才離開父母幾天呀,就整個一個大男人了。既幸福,又感動,同時還感到自豪……

張君在言談中曾幾次擦拭激動的淚痕。

據瞭解,像張君一樣有這種感覺的媽媽們不在少數,這種心態需要一個過度期,要有個適應時間。但必須依靠自己去積極的適應新生活,及時調適心理,否則,將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嚴重的還可影響到夫妻感情。

專家點評:

資料顯示,最近10年來我國“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的趨勢。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問題更爲突出。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爲34%,上海市爲34.8%,廣州市爲30%,天津市爲36.5%。

在家庭生命週期理論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週期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指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家庭。但新“空巢”家庭的父母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從社會發展學角度來看,“空巢家庭”年輕化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加速了社會的興旺發達。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又普遍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當他們紛紛邁進大學校園,留守家中的父母頓時發現,20年來形成的家庭平衡被打破了,他們在感情和生活上,都需要隨之進行調整。“空巢家庭”低齡化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種鍛鍊,對父母的心理同樣也是一種考驗。

像張女士這樣,表現出來的是典型的“空巢心理”,總覺得“巢”空了,心也跟着空了一大塊。在多子女家庭,“空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父母有較長的時間體驗孩子離家所帶來的變化,而在小型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空巢”則是家庭結構的驟然突變,父母很難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和調節能力,分離焦慮和不適障礙是父母“空巢期”最初的反應。在這樣的家庭,或許牆上還掛着全家福,書桌裏還有子女小時候的相片,父母對子女的房間也會保持原樣並定期收拾等等。這種環境就會使父母們產生焦慮不安、悲觀低落、失落抑鬱、悵惘無措等情緒。尤其在傳統的團圓佳節,“空巢”父母會更加強烈地感到淒涼和孤獨。

當然,中年父母陷入“空巢心理”困擾除了客觀原因外,還有自身的主觀原因。以前關注的是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其實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也產生了依戀。父母可能在與孩子分離時才體會到這種對孩子的依戀,並且誇大了這種依戀。同時,父母的生活長期以孩子爲中心,同時也喪失了自己的生活空間,與其他親人和周圍的朋友缺乏交流和溝通。這樣一來,“空巢心理危機”對於許多中年父母來說,是始料不及、猝不及防的,所以容易困惑迷惘,怨天尤人。如果這時中年父母再遇上人生的其它變故,如生理上的更年期以及下崗、失業等問題,那就更難以調適自身心理狀態了,所以中年父母及時地進行心理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其實,中年人由於身體狀況良好,並且扮演着一定的社會角色,對空巢心理調適起來相對容易,應該能夠很快找到新的心理寄託。

“空巢家庭”逐漸低齡化的現象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它可以讓中年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發展自己。但“空巢期”的提早到來也會使孩子的“贍養心理”越來越淡,與父母缺乏溝通,這就需要中年人正視現實,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首先,應該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獨感的有效途徑就是尋找精神寄託,充實新的生活內容,提升生命的意義。尋找精神寄託的方式有許多,如:增強人際交往,向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悶與煩惱,抒發感情,開闊視野。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積極參加社會交往,就地幫助居委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之中。

其次,未雨綢繆,正視空巢,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父母要對親子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應該是獨立的個體,二者不是附屬關係。子女就像鳥兒一樣,幼時依偎父母,羽翼豐滿後自然要離巢飛去,子女的離家是成熟和獨立的標誌。在子女離家前,父母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節奏,而不是一切圍着孩子轉。父母不應該過高地苛求子女,要跟孩子保持親密而自由的關係。

再次,父母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培養多種興趣,廣交朋友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有效途徑。一些身體較好的父母,可積極投身於社會,重新確立生活目標。夫妻雙方可以經常進行戶外運動、旅遊,感受自然環境下的陶冶,淨化心靈,增進雙方感情,降低由於孩子離家而造成的孤獨感。同時,孩子的離家也給了夫妻雙方重塑生活目標的機會,讓他們去實現一些早年期望追求而未有機會實現的願望,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同時,重燃激情,找回感覺。孩子在家時,夫妻較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爲了盡到父母的義務,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婚姻交流和自己的需要。在“空巢”期間,中年夫妻又回到了沒有子女時的二人世界。家庭生活的重心要由養育兒女轉爲關心自己、照顧配偶。對於關係良好的夫妻,“空巢”期反而是他們增進婚姻情感的黃金階段。夫妻可以在這段時間盡情地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享受生活;關係不和諧的夫妻,也可利用這段閒暇時間去冷靜地處理,共同找到解決辦法,調理兩人關係。子女離家後,夫婦應互相給予更多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使自己的心態保持穩定。

最後,子女也應該常與父母聯繫,這是對處於孤獨中的父母最大的安慰。親情的撫慰對“空巢”父母的健康生活至關重要。

總之,作爲“空巢家庭”的父母應儘量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的生活上,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朋友和生活圈子,這樣纔有利於孩子、家庭。

幸福的生活需要自己精心培育和創造,願那些正處“空巢”期的父母們能正視現實,調整好心態,讓健康與幸福永遠與你相伴!

方平,男,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祕書長,北京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祕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是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統計與評價。發表論文50餘篇,着作《學習心理學》、《心理科學方法學》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4~9歲兒童心理綜合量表”修訂(全國版)》2000年通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2002年獲北京市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近期主要從事“動機與情緒領域”和“智力領域”的研究。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