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中國0-14歲的兒童超過2.2億

中國0-14歲的兒童超過2.2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首份兒童慈善需求報告《中國兒童慈善需求研究報告(2012)》在京發佈。報告指出,中國有超過2.2億0-14歲的兒童,佔全國人口16.6%。

中國0-14歲的兒童超過2.2億

中國首份兒童慈善需求報告《中國兒童慈善需求研究報告(2012)》在京發佈。該報告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 會公益研究中心,歷經6個月對全國13個省市45家兒童領域相關組織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共同完成。

中國有超過2.2億0-14歲的兒童,佔全國人口16.6%。有關數據顯示:全國因疾病死亡的農村兒童50.5%未得到治療或僅在門診治療;在貧困地區,兒童罹患重疾死亡率高達54%;貧困兒童罹患重疾後的死亡率比城市兒童高約9倍。

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益慈善組織,要想爲兒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首先都需要準確確定兒童需求。從需求層次來看,有貧困兒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困境兒童 的特殊權益保護、以及所有兒童都具有的發展需求;從需求領域來看,有營養、醫療衛生、大病、心理髮展、品德教育、體育教育、藝術教育等;從弱勢兒童羣體類 別來看,有留守兒童、流動兒童、流浪兒童、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等等,他們分別面臨着不同的困難,並且隨着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這些需求也在 變化着。

縱覽公益組織的慈善項目,會發現它們也大量集中於助學、大病救助、營養改善等領域。弱勢兒童例如孤兒、罹患大病兒童、殘障兒童等,既是民政部門 的救助對象,也是衆多公益組織的幫扶羣體。而像大病醫療、營養補給、基礎教育等領域,既是財政投入的領域,也是公益組織引導社會愛心資源進行支持的領域。

該報告提出,兒童慈善需求可分爲兒童綜合性需求體系和單項目體系,即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縱向需求分別爲基礎慈善需求、特殊權益保護需求和發展需求三個層次,而橫向需求體系應該遵循專業技術、服務模式和文化理念三個基本原則。

民政部副部長 竇玉沛評價該報告說,它將引領我們突破傳統救助的思維模式,力求達成兒童公益慈善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以實際需求爲導向,將其最大限度地與社會公衆參與兒童公 益慈善事業的需求與期待緊密契合,從而激發社會公衆奉獻愛心的原生動力和最大熱情,將“人人可慈善”的現代慈善理念落到實處,進而賦予中國特色慈善事業實 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做好基礎慈善是兒童慈善項目的起點

生存是一切需求的基礎。當前我國還有很多貧困地區的基本生存條件影響了兒童健康成長。有關數據顯示:全國因疾病死亡的農村兒童50.5%未得到 治療或僅在門診治療;在貧困地區,兒童罹患重疾死亡率高達54%;貧困兒童罹患重疾後的死亡率比城市兒童高約9倍。因此,只有做好了保障兒童生存的基礎慈 善工作,兒童纔有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目前,保障貧困兒童的基本生存成爲衆多公益慈善項目的目標。

爲了保障貧困兒童的醫療救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2005年開始實施“紅十字天使計劃”,用於救助受到疾病困擾的兒童。此外,2012年,神華公 益基金會攜手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社會救助工作委員會在全國開展的旨在幫助貧困家庭0—14週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即“神華愛心行動”。

爲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吃好飯、更加營養”,鄧飛等500多名記者和國內數十家媒體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免費午餐項目。

爲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降低嬰幼兒貧血率,提高兒童家長科學餵養知識的普及程度,全國婦聯、衛生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於2011年起,共同開展“消除嬰幼兒貧血行動”項目。

爲了改善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住宿條件,爲每個寄宿生提供一個溫暖的家,滿足最基本的住宿生活需要,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築巢行動”。

生存需求的基礎性和迫切性,決定了基礎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兒童慈善的起點在於解決兒童的吃、穿、住、教育、醫療等需求。基礎慈善是兒童慈善的起點。

保障特殊權益是兒童慈善的關鍵

基礎慈善項目的開展爲廣大的困境兒童提供了與普通孩子平等的生存機會,爲保障兒童的基礎權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但是基礎慈善項目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一方面,隨着政府對於兒童領域的基礎投入不斷加大,公益組織面臨新的課題。在基礎教育方面,2001年起,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 開始實施“兩免一補”政策。這一政策和配套的財政投入基本保障了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而春蕾計劃和希望工程最初的目的已經基本實現。大病救助和營養改善 方面的情況也非常類似,政府逐步出臺相應政策並投入大量資金保障兒童的相應需求。面對政府職能不斷完善,公益組織必須進一步挖掘兒童的需求,適時調整和轉 變,做出項目改革。

另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權益需求日益凸顯。在滿足了兒童基礎慈善需求之後,不同類型的兒童因爲各自不同的生活環境、地域條件等因素,逐漸體現出不 同的特殊權益需求。比如,對於孤兒來說,政府每個月提供600元或1000元的補助,保障他們的衣食住行,這樣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嗎?他們真正缺少的是家 庭的溫馨和家人的關愛。再如留守兒童,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起初,我們會給他們送一些學習用品,送一些慰問金。經過深入瞭解,我們發現,留守兒童最需要的 是親情的溝通和交流。再比如流浪兒童,他們雖然缺少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在調查中很多流浪兒童拒絕接受來自外界的幫助,他們從救助站不斷的逃離、反覆流 浪,並表示很喜歡從垃圾桶裏找食物的生活。其實,流浪兒童最需要的是一個權威的影響,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定下來不再選擇流浪的環境和空間。留守女童遭受性侵 害的事件層出不窮,她們的人身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發展是兒童慈善的核心

某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告訴我們,孩子其實缺的不是書包、文具,而是一個好老師,和對未來的希望。因此,兒童對 於高質量教育資源的渴求和對獲得自身發展的需求超過對物質方面的基礎慈善需求。而如果我們僅僅解決了兒童的書包問題,而沒有提供塑造兒童靈魂的工程師,沒 有教給兒童自我發展的技能和自我超越的品質,那麼這一代的困境兒童長大後只會成爲下一代困境兒童的父母。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孤兒救助是當地兒童慈善的重難點問題。簡單的給錢和提供物資援助,孩子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生存狀況。即使是政府持續性的 補助,每個月給1000元錢,這往往會導致很多孤兒不求上進,沒有動力去掌握求生的技巧。等成年之後,沒有政府的補助,他們的生活會非常艱辛。

很多大齡孤兒缺乏必備的現代生活的生存技能和職業技術技能。他們有時候連漢語都說不流利,或者基本的交通規則都不懂。而很多人在長大之後選擇到城市打工,由於缺乏上述基本生活技巧,生存和生活面臨諸多困難,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於是,一些公益組織開始在這些地方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通過培訓給他們教授基本的生存知識、生存能力,使他們獲得一門生存的基本的手藝,從而不僅僅解決了孤兒的生存問題,也解決了他們的發展問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