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尿毒症阻礙孩子發育應從孃胎開始預防

尿毒症阻礙孩子發育應從孃胎開始預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華今年11歲,但身高卻像個6歲的小朋友。媽媽一直以爲他只是比同齡孩子長得慢。但近來,小華常常感覺很累,胃口變差、面色變黃,往洗手間跑的次數也比以往要多。媽媽立即帶他到醫院就診。經診斷,小華不僅有貧血,還驗出蛋白尿和血尿,血肌酐數值將近800單位,超過正常值百倍。醫生判斷,小華得了尿毒症,且病情不樂觀。

尿毒症阻礙孩子發育應從孃胎開始預防


尿毒症阻礙孩子發育 應從孃胎開始預防

近年來,尿毒症屢屢將魔爪伸向兒童,且往往一發現患病,就已出現不可逆的腎衰竭。兒科醫生提醒,和成人不同,5歲以下患兒多屬於泌尿系統的先天發育異常,5歲以後患病則與腎病久治不愈等後天因素有關,因此,要重視早期篩查先天性腎發育不良、泌尿道梗阻畸形等,及早治療原發病,治療時不要頻繁換醫生。
 

病因:5歲前多屬發育不全

“腎臟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器官。由於它的功能儲備強,出了毛病後,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症狀就診時,往往已進入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專家說,不少尿毒症寶寶就診時,腎功能已發生不可逆的衰竭。

和成人尿毒症不同,小兒尿毒症的發病原因可大致以5歲爲界。“5歲以下孩子得尿毒症,可能跟先天性腎發育不全、腎囊腫、泌尿系統畸形等一系列泌尿系統解剖結構異常有關。”專家說,而5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發病多屬於獲得性腎炎或遺傳性腎病。例如,孩子患各種腎炎、腎病綜合徵、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返流性腎臟病等疾病後,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導致病情久久不愈,最後變成尿毒症。

臨牀上還發現,不少成年尿毒症患者,“病根”可能是在兒童期埋下,當時腎病沒有出現明顯症狀,直到成年後才突然爆發。專家指出,由於腎臟有相當的代償能力,在發病早期,孩子往往沒有表現出典型“警報信號”,有些孩子可能出現乏力、噁心、胃口差、失眠、精神不佳、生長髮育落後等不典型表現。
 

 

預防:最早要從孃胎開始

小兒尿毒症的早期預防要從母腹中開始。“有些胎兒出現先天性異常,對他在母體內的發育影響不大,因爲在胎內很多代謝活動主要靠母親維持;但出生後,嬰兒只能靠自己,就會出現問題。”專家指出,等寶寶發現大量腎積水才就診,腎功能往往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專家建議,有高危風險的孕婦可進行胎兒B超檢查,看寶寶是否出現腎積水、泌尿系統畸形等情況。

寶寶出生後,定期體檢時要重視查尿檢,同時積極預防和治療原發病。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寶寶第一次發燒是因爲泌尿道感染,就要檢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統畸形、返流性腎臟病等情況,及時處理。
 

治療:頻繁換醫生弊大於利

有不少尿毒症寶寶,求醫時已發展到尿毒症,治療爲時已晚。專家強調,慢性腎病早期即腎功能正常期和代償期非常關鍵。“一旦病情發展到腎功能衰竭的地步,只能通過換腎和腎透析維持生命,但這也只是替代療法,難以治癒。”專家提醒說:“家長不要亂吃所謂的‘祖傳偏方’,這些往往是江湖騙子在所謂的‘中藥散’里加入不定量的激素,用藥不規範,會造成後續治療困難。”

有些尿毒症成人患者覺得在一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會慕名投奔其他醫院,常有人輾轉三四家甚至更多醫院才最終定下來。和成人不同,尿毒症寶寶不能承受頻頻更換主診醫生的後果。

“兒童慢性腎病治療是一個漫長和需要耐性的過程,患兒和醫生建立長期的互信合作關係十分重要。”專家強調,例如對於腎病綜合徵,首次治療需要“下猛藥”,即使用激素從最大用量起步,一般按照每公斤體重1.5~2毫克激素,往後再根據患兒的反應,逐步減少劑量,直到找到最適合孩子的用量和用法。

如果頻頻換醫院和醫生,每次治療都要先從最大用量起步,一定時間後再根據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相當於拉長了孩子接受大量激素“考驗”的時間,對身體發育不利。
 

 飲食:少吃豆類多選蛋奶

在治療的同時,患兒要重視飲食調理。和成人相比,尿毒症寶寶由於處於發育階段,需要攝入較多的營養物質,因此治病時需要對物質的攝入量加倍小心。盧奕雲給出以下飲食調養建議。

1.進行適量優質低蛋白飲食。避免攝入豆類等產氮的高蛋白食物和植物性蛋白。建議選擇牛奶、雞蛋、肉類等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成人以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0.5克左右優質低蛋白,小孩攝入量可稍大於此分量。

2.保持充足能量。能量來源主要是糖和脂肪,青少年腎功能不全,應保證適當的糖和脂肪供給。

3.對於尿量不少、浮腫不明顯的患者,不能過度強調不吃鹽,而應適當補充鹽分和水分。因爲體內水分和電解質過高或過低都能致命。

4.注意補鈣。高血鉀者應限制含鉀高的食品攝入,例如香蕉、橘子、果仁、巧克力食物等,可適當攝入含鈣量高的食物如魚、蝦、牛奶等。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