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虛弱產婦如何在院產後恢復

虛弱產婦如何在院產後恢復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產的過程幾乎耗盡了產婦的所有能量,加上隨之而來的生理改變,使得疲勞而虛弱的媽媽需要更細心的調養才能恢復元氣。由於產後調養是從分娩後的那一刻就開始,因此,住院期間的生理照顧便顯得格外重要。

虛弱產婦如何在院產後恢復

此時,產婦能夠了解自己的生理狀況,掌握一些自我照顧或配合醫護人員的小技巧,便能極大提升產後調理的質量。

·自然產

產後的生理變化有很多,在自然產方面,需要特別照顧的有惡露、排便、感染、脹奶、產後痛與下牀暈眩等。

一、惡露產後從陰道內排出的液體稱爲惡露,它是胎盤的內膜組織,屬於產後正常的現象,約持續4~6周。因時間的不同,惡露的量和成分也會改變,醫護人員往往是觀察惡露的性質、氣味、量及持續時間,來了解子宮復原情況及產婦有無感染。如果血性惡露持續2周以上、量多或惡露持續時間長且爲膿性、有臭味,就是子宮腔內受到感染;如果伴有大量出血,子宮大而軟,則顯示子宮可能恢復不良。此外,惡露量也會因爲用力或餵哺母乳而增加,或是服用大量的生化湯,造成大出血情況。萬一產婦有惡露量太多(半個小時浸溼2片衛生墊)、血塊太大或血流不止等狀況,就必須告訴醫護人員,以免發生危險。正常的惡露排出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1、血性惡露:產後1~3天出現,量多、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粘液及壞死的內膜組織,有血腥味。

2、漿性惡露:產後4~10天出現,隨着子宮內膜的修復,出血量逐漸減少,顏色轉爲暗紅色與棕紅之間,子宮頸粘液相對增多,且含壞死蛻膜組織及陰道分泌物和細菌、無味。

3、白惡露:產後1~2星期,惡露轉變爲白色或淡黃色,量更少,早晨的排出量較晚上多,一般持續3周左右停止。

●護理提案

1、多用環形方向按摩腹部子宮位置,讓惡露能夠順利排出。

2、大小便後用溫水沖洗會陰,擦拭時務必記住由前往後擦拭或直接按壓拭乾,勿來回擦拭。

3、沖洗時水流不可太強或過於用力沖洗,否則會造成保護膜破裂,建議可以採用衛生護墊,不宜用棉球,剛開始約1小時更換一次,之後2~3小時更換即可。更換衛生棉時,由前向後拿掉,以防細菌污染陰道。

4、手不要直接碰觸會陰部位,以免感染。

5、食用豬肝、甜點均有助排出惡露。

二、排尿正常情況下,產婦在分娩後2~4小時會排尿。另外,由於利尿作用,在產後12~24小時排尿會大爲增加。如果4小時後仍沒有排尿,就必須請醫護人員協助解決,因爲尿液滯留會提高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且脹滿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宮移位,影響子宮收縮,甚至造成子宮出血。產後排尿不順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爲膀胱、尿道因生產而受傷、水腫,產婦無法感覺膀胱滿了;另一個原因則是會陰傷口疼痛及腹內壓減少,造成產後小便困難或解不乾淨的感覺。

●護理提案

1、爲了刺激排尿以及避免使用導尿管,應該每15~20分鐘收縮和放鬆骨盆肌肉5次。2、下牀排尿前,要先吃點東西才能恢復體力,以免昏倒在廁所。

3、上廁所的時間如果較長,站起來的時候動作要慢,不要突然站起來。

4、如果使用導尿管,產褥墊要經常更換,約3~4小時更換一次,同時清洗會陰部。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

三、排便媽媽們應該在產後2~3天內排便,但是由於黃體素影響腸肌鬆弛,或是腹內壓力減小,很多人產後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往往會延後,尤其是因爲準備分娩而沒有正常飲食時,更容易造成排便不順。

●護理提案 

1、爲了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應該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有條件的話,吃全麥或糙米食品。

2、常下牀行走可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3、避免忍便,或延遲排便的時間,以免導致便祕。

4、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5、避免油膩的食物。

 

6、如果有便祕情況,可按醫生指示使用口服輕瀉劑或軟便劑。

7、排便之後,使用清水由前往後清洗乾淨。

四、感染產後感染的原因除了母體因產前貧血、營養不良或先天體質虛弱等因素外,主要還是因爲在生產過程當中,產道、會陰傷口受到感染以及失血所導致,也有可能因爲泌尿道或乳腺發炎等,非生產直接造成的發燒感染。如果是會陰、陰道感染,患者除了會作冷或發熱之外,患部會有紅腫、熱痛,會陰縫合處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如果是子宮內膜炎,患者除了會有子宮壓迫所造成之疼痛感外,還會持續出現血性惡露和分泌物。如果是骨盆腔、蜂窩組織炎,病人除了在下股與陰道會有壓痛外,陰道內側有腫塊,子宮會因附近的韌帶、組織發炎、腫脹;產婦若有乳腺炎,會產生脹奶、發燒的情況;如果產婦感染泌尿道炎、腎盂腎炎,常會因爲傷口疼痛而不敢小便而引起小便疼痛、頻尿、血尿等不適。

●護理提案

1、注意傷口清潔,清洗會陰部時,可以在水中加碘。

2、常下牀行走可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3、產後24小時後即可以用熱水坐浴,幫助血液循環。方法是準備一個洗澡盆,放半盆水,坐泡在水中,每天3~4次,一次約10~15分鐘,泡至傷口癒合爲止;浸泡前後要先清洗會陰。

4、如果有感染的話,要以淋浴的方式洗澡。

5、有尿意就立刻排出,以免憋尿加重感染。

五、脹奶從懷孕五六個月開始,孕婦的乳腺細胞已完成增生,許多孕婦的乳頭上開始出現乳痂,那是乳汁溢出殘留在乳頭上的結果。產婦會在產後第三天左右開始分泌乳汁,乳房在分泌乳汁之前,會比較腫脹飽滿而有沉重下垂的感覺,如果嬰兒吸吮乳頭或乳房稍加擠壓,乳汁即會流出,如果一開始就哺餵母乳,很少會有脹奶的情況,但是如果寶寶不喝母乳或吸得不夠,媽媽就會有脹奶的困擾。

●護理提案

1、如果脹奶嚴重,乳頭變硬,每次餵奶前應先熱敷、按摩乳頭,擠出一些奶水,使乳暈周圍較柔軟,方便寶寶吸吮。

2、寶寶如果有喝奶情況不理想,那是因爲媽媽哺餵的姿勢不當,應該讓他含住整個乳暈,而不是隻有乳頭的部份。

3、如果哺餵母乳後,仍感覺乳房脹痛,非常不適,可以使用擠奶器擠出過多的乳汁,防止過度腫脹。

4、在兩餐餵奶間隔時間,可以用冷敷或冰敷來減輕疼痛。

5、如果無法直接哺餵寶寶,應該將奶水擠出,維持泌乳功能。

6、如果發現有乳頭破皮或起水泡,可在傷口塗抹乳汁,保持乾燥並調整餵乳姿勢,以免再受傷;如破皮嚴重,可停喂一兩餐,但要擠出乳汁。

7、如果寶寶吃的較頻繁且又暫時不在身邊,擠奶的次數就要更多,纔不會脹奶,擠奶的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

8、要退奶的產婦應少吃魚、湯汁,減少水分攝取,並可穿緊一點的胸罩,以免脹奶。

9、若不能母乳餵養,可以用冰敷,並服用醫生囑咐的止痛劑,或服用韭菜、麥芽水,不可再按摩、刺激乳房。

六、產後痛生產後第一天子宮維持在臍部高度,然後每天下降一橫指,10~14天子宮會回覆到骨盆內的位置,4~6星期回覆到正常體積。產後腹部像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餵哺寶寶母乳的時候),可能是“產後痛”,主要是因爲子宮收縮,使子宮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內所引起的。經產婦比初產婦更容易有產後痛,子宮被過度膨脹如羊水過多、多胞胎等也會加重產後痛,餵哺母乳者因嬰兒吸吮會使體內釋出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加重產後痛,不過4~7天這種疼痛會自然消失。

●護理提案

1、目前產婦住院期間所開的藥物,大多已包括子宮收縮劑在內,因此,不宜同時服用生化湯,免得子宮收縮過強造成產後痛。

2、採用側睡,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以減少該部位的疼痛,坐時臀部墊個坐墊也會有幫助。

3、如果是自然分娩,可以在肚臍下方觸摸到一個硬塊就是子宮的位置,最好在產後前10天,就用手掌稍微施力作環形按摩,一直到感覺該部位變硬即可,如果子宮收縮、疼痛厲害時,應暫時停止按摩,並用俯臥姿勢來減輕疼痛。 

4、若是仍然感覺疼痛不舒服,影響到休息及睡眠,應通知醫護人員。

5、必要時可以用溫和的鎮靜劑止痛。

七、下牀暈眩剛生完產應該儘量臥牀休息,除了極少數初產婦,可能會因爲產道嚴重裂傷而必須臥牀24小時外,自然生產的媽媽在產後即可下牀活動,但要注意安全。剖腹產產婦在手術後隔天即可下牀,但要使用腹帶,避免傷口疼痛,且身邊要有人陪伴。

●護理提案

1、爲安全起見,產婦第一次下牀,應有家屬或護理人員陪伴協助,下牀前先在牀頭坐5分鐘,確定沒有不舒服再起身。

2、下牀排便前,要先吃點東西才能恢復體力,以免昏倒在廁所。

3、上廁所的時間如果較久,站起來動作要慢,不要突然站起來。

4、萬一產婦有頭暈現象,要讓他立刻坐下來,把頭向前放低,在原地休息。

5、給產婦喝點熱水,觀察她的臉色,等到血色恢復了,再移動回到牀上。

6、廁所內有緊急呼喚燈或鈴聲,如果有情況要立刻通知醫護人員。

·剖腹產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生理變化大致相同,但是因爲有傷口的緣故,會有更多的不便,產婦除了排尿、排氣與傷口等需要特別的照顧,其他的生理護理都與自然產相同。

一、排尿產後數天產婦的尿量會增加,尿管通常需留置1~2天,或等到點滴拔除後約1~2小時移除尿管,拔除尿管後,產婦一般可在4~8小時內自己解小便。但是由於腹部傷口疼痛,而不敢用力,造成排便困難。

●護理提案

1、尿袋不可上提超過腹部(膀胱位置)或放置在地上。

2、攝取足夠水分,避免尿液顏色深黃。

3、避免拉扯導尿管,而產生血尿。

4、避免壓折或扭轉尿管,造成尿路不通。

5、尿管粘貼處與尿袋懸掛處應爲同一方向。

6、尿管應放置於膝蓋下方,不可高過膀胱。

7、如有任何不適(如膀胱漲、血尿、疼痛),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8、導尿管要等到產婦慢慢練習起牀、站立、走路之後才能拔除。

9、 3~4小時要排尿一次,並注意排尿時是否有灼熱或刺痛的感覺,以防尿道感染。

二、剖腹產都會接受麻醉,排氣代表腸子已恢復蠕動,一般建議等到排氣之後再進食,但是有些醫生認爲手術沒有動到腸道,排氣前進食反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排氣後可先喝一些水,一小時過後,如果沒有嘔吐情況,即可拔除點滴。

●護理提案

1、手術完,若覺口乾,可以棉籤沾水潤脣,並按醫生指導喝水。

2、如果沒有不適情況,先食用流質食物,如:魚湯和果汁,再採取半流質,最後纔可以進軟質或固體食物。

3、空腹不可吃水果。

4、不要食產氣食物,如:麪條、蛋、豆類食物。

5、易發酵的食物也不要吃,以免脹氣。

三、傷口剖腹產的傷口約在下腹10釐米左右,癒合約需一週,因爲傷口較大,發生感染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另外,肥胖的產婦由於皮下脂肪較厚,也容易發生傷口感染。

剖腹產傷口的照顧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保持乾爽;二是在手術隔天視情況換藥,但是不可天天換,以免傷口剛癒合又撕裂。由於傷口會疼痛,要特別注意翻身的技巧。

●護理提案

1、第一週內不可下冷水,如果要洗澡,必須貼上防水膠布。

2、傷口一週內儘量保持乾爽並視情況換藥,若有滲溼或出血應馬上通知護理人員。

3、傷口疼痛可視情況給予止痛藥。

4、 7天內不可將傷口弄溼,洗澡需採用擦澡的方式。

5、傷口未癒合前勿弄溼後弄髒,萬一弄溼的話,必須立即擦乾。

6、在咳嗽、笑、下牀前,以手及束腹帶固定傷口部位。

7、翻身的時候,用一手扶住傷口,另一手抓住牀邊扶攔,利用手部力量翻身(而不是肚子的力量)。

8、下牀時先圍上束腹,用手腳的力量將身體移到牀邊,然後請家人幫忙搖高牀頭,側身扶住牀緣,先放下一隻腳,再放另一隻腳,之後坐5分鐘再下牀,家屬應在旁適時扶助。 

9、不要因爲傷口疼痛,而不願意動。

·產後調養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媽,產後越早開始調養身體,越能幫助恢復體力:

1、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利於身體復原。

2、攝取足夠的營養,補充足夠的水份,如開水、牛奶、湯類等。3、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勤換衛生墊。

4、每天必須沐浴(不宜盆浴),以維持皮膚正常的排泄功能。

5、產後住院期間不要空腹吃水果,否則容易胃痛。

6、自然產產婦應經常以沖洗器衝淨會陰傷口,每天溫水坐浴一次,每次10~15分鐘(以優碘藥水2~3瓶蓋,泡8分滿的溫水)。

7、產後一週內禁食麻油、酒、人蔘,以免影響子宮收縮。(劉玉華)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