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自律,很多父母走入一個誤區:在家長的要求下,孩子乖乖坐在了書桌前,以爲這就達成自律的小目標了。一個整天被父母逼迫的孩子,他自會覺得自己是個讓父母失望的孩子,是個失敗的孩子,是個沒用的孩子,這種孩子更容易滑…

原標題: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作者 | 桑榆晚

我們常常會和孩子說:你要做一個好孩子。

但是我們是否真正考慮過,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一個好孩子?

很多家長、老師,最喜歡拿孩子的學習成績來歸類:

學習優秀,就一定是好孩子?

成績不佳,就一定是差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且不簡單的事業。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埋下的隱患無窮。

想明白這8個問題,可能對養娃有一些啓發。

01 “雞娃”和“佛系”之外 還有第三條路

《小捨得》大結局,這部被刷屏的熱播劇,讓許多父母直呼“過於真實”。

幼升小、小升初、奧數、摸底考、分班考……每一個關鍵詞,無時無刻不在家長們的敏感點上跳舞。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2張

一邊是雞娃家長和解,放下執念立地成佛;

一邊是佛系家長頓悟,走上推孩子的道路。

很多家長說:別人的娃一個個補習班的上,看看自家還在玩泥巴的娃,很難不焦慮。

也有家長覺得: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事實上,教育方式不是隻有雞娃和放養兩條路。如果把普通家長分爲四類,分別對應四種孩子的成長道路:

A 類:高關注,高干預,常見的雞娃家長,容易高開低走;

B 類:高關注,低干預,後勁十足,大概率低開高走;

C 類:低關注,低干預,常見的放養型家長,純粹靠孩子自己的天賦;

D 類:低關注,高干預,純粹靠孩子天賦,還容易性格扭曲。

關注度,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上心,願意花時間、精力、金錢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干預度,家長運用各種包括誘導、說教、命令、逼迫等方式,讓孩子去做家長想讓他們做的、孩子又不那麼情願做的事情。

更好的教育方式,既不是第一種,逼迫孩子;

也不是第三種,撒手不管,靜待花開。

聰明的父母,會找到雞娃和佛系之外的第三種路徑——高關注低干預:

在孩子可能會遇到危險時,提前排除困難;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援手; 在孩子茫然失措時,恰當給出建議和指點; 在孩子遭遇挫折時,永遠提供溫暖的港灣。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3張

02 比內卷更重要的是, 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兒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一對出生46周的雙胞胎,心理學家先讓哥哥每天進行10分鐘爬梯實驗,弟弟不訓練。 6周後,哥哥爬5級梯只用26秒,弟弟需要45秒。 從第7周開始,心理學家對弟弟連續進行兩週爬梯訓練。 最後,哥哥練了8周,弟弟只練了2周。

結果,弟弟反而超過了哥哥,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級梯。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生理準備完成後再去訓練,結果事半功倍。

還有那個流行了很久的段子:

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夠。

事實上,如果4 歲孩子是被填鴨了 1500 單詞,

代價是必然奪走他學習其他事物的機會

3歲的時候就應該做3歲該做的事兒,

4歲的時候做4歲該做的事兒。

5歲前的孩子,其實並不適合規規矩矩地坐在教室裏學習,而應該走出去,走進大自然,玩沙玩水、觀察螞蟻搬家,增強視覺、聽覺和觸覺

面對內卷,要用超越當下的眼光來看待。

開始時間不是越早越好,

而是要在恰當的時間,給孩子恰當的教育。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4張

03 自律的基礎 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關於自律,很多父母走入一個誤區:在家長的要求下,孩子乖乖坐在了書桌前,以爲這就達成自律的小目標了。

事實上,自律≠他律。

自律的基礎,不是延遲滿足,不是內心秩序感強,而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自律是反人性的,能夠自律的人,必然是高自尊的人。

一個整天被父母逼迫的孩子,他自會覺得自己是個讓父母失望的孩子,是個失敗的孩子,是個沒用的孩子,這種孩子更容易滑向自暴自棄的深淵。

懂得自尊自愛的孩子,纔有能量去對抗人性,克服惰性。

長期的逼迫,反而是對自尊的傷害;

真正的尊重,纔是自律的第一步。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5張

04 培養孩子終身進步的能力, 比當下的成績更重要。

在《小捨得》裏,起初佛系掛的夏君山夫婦,在看到自家娃的巨大差距後,開始高標準要求孩子。

不斷地對孩子洗腦,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都能做到,爲什麼你不行?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6張

家長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會導致孩子無法從成就感最重要的源頭之一——也就是他們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夠的成就感。

習慣被比較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他們會習慣堅持和周圍人比,異乎尋常地在乎自己在別人眼裏的表現,這裏的別人早已經不僅僅是父母,而是更多社會角色,包括老師,老闆,長輩,妻子,同事,甚至陌生人。

——只爲了汲取這些人的評價帶給他們的成就感。

事實上,每個孩子唯一的競爭對手應該且只有他過去的自己。

尊重孩子????????給與足夠的成就感????????成就感刺激自律????????達成自我成就的良性循環。

培養和自己競爭的意識,

纔是受益一生的教育。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7張

05 教育是讓孩子相信 他擁有變得更好的力量

美國斯坦福教授實驗證實:

長期被誇“你真聰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任務時大部分會選擇拒絕,而被誇獎“你真努力”的孩子,不僅勇於接受挑戰任務,還能越挫越勇。

這就是心理學裏,“成長型心態”的力量。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

誇獎讚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選擇而非天賦,這影響着他一生的思維高度。

表揚努力,而不是表揚天賦;

表揚態度,而不是強調成果;

表揚細節,而不是看重結果;

堅強、創意、合作、領導力、勇氣、熱心、責任心、誠實、選擇……

教育是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變得更好的力量。

明智的誇獎裏,

潛藏了孩子一生的思維方式和成長高度。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8張

06 一個好的圈子, 比想象中更重要

在美國,統計蘋果和谷歌的員工畢業於哪所大學,數量最多的是世界排名前 10 的斯坦福大學。

排在第二的,很讓人意外,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全世界排名 1400+的大學。對應到中國,可能連二本院校都算不上。

這所學校的學生有什麼過人之處?

要知道,在 2018 年的新聞裏,谷歌一年就能收到 300 萬份簡歷,但只招收了 700 多人,這個比例可能比每年考清北的人數都低。

有人去研究了這件事後,得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結論——

只是因爲這所大學距離硅谷近,距離斯坦福等名校近。

因爲近,有很多近距離接觸精英人士的機會,得以觀察模仿頂尖公司的工作模式。

孩子的彈性比想象中更大。

比起家長的苦口婆心,

一個好的圈子更擁有改變人生的力量。

07 爲什麼孩子總不聽我的? 99%是沒用對方法

講道理和講道理也是有差別的。

有些人講道理是在“溝通交流”,

有些人講道理是在“說服教育”,

還有些人講道理是在“發泄情緒”。

發泄情緒,吼孩子罵孩子,有用嗎?

當然有用,立刻馬上就能有效果。

當孩子被懲罰的時候,小小的身體都緊繃着,手腳不知道怎麼放,眼睛裏散發着恐懼,大氣不敢出。

但千萬別指望這個方法能長久,也不可能長期有效。

因爲當孩子受到懲罰而聽話的原因是——不得不屈服於體力智商都高於自己的“暴力”、不得不迎合體力智商都高於自己的“權威”。

關鍵詞就倆字:恐懼。

有時家長對孩子講道理,即使話說得再對,但是音調、語氣、肢體動作,已經激起了孩子本能的防禦和排斥。

孩子一時的聽話,只是恐懼感支配下的被動屈服。

真正好好聽話的孩子,靠的是內在驅動力

比禁令更重要的,是禁令之後的溝通。

08 做好一個捧哏, 把思考的主場交給孩子

“媽媽,爲什麼這片葉子是綠色,這裏是黃色呢?”

“是啊,爲什麼呢?”(不直接告訴答案)

“是因爲天氣嗎?”

“不知道啊,要不咱們查查?”(引導孩子尋找答案)

——引導觀察、思考、搜索。

“媽媽,你看我的畫,我畫了一隻貓。”

“哦,一隻貓~”(複述,表示關注)

“這個貓還有一個夥伴。”

“哦,還有夥伴~”(複述,表示關注)

“兩隻貓在看風景。”

“在看什麼風景?”(提問)

“在看兩隻狗打架,那兩隻狗……然後……”

——引導想象。

“媽媽,爲什麼還要排隊?等得好煩。”

“就是,怎麼這麼久。”(贊同,接住孩子的情緒)

——排解情緒。

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多說、多想、多做,

表達關注、贊同、提問、總結、甚至辯論。

做好一個捧哏,

你會得到一個會思考、善表達、好溝通的孩子。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9張

09

教育,是緩緩展開的,如同一棵樹一般。

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反思、成長的過程。

教育不是一場戰爭,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長,自然的生長。

這世上從沒有毫無理由的優秀,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需要學習的。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着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用心。

與大家共勉。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10張

—— End ——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11張

作者:桑榆晚。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想通這8個問題,你會把孩子培養得很好 第12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