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飯桌不該成爲“說教陣地”

飯桌不該成爲“說教陣地”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飯桌不該成爲“說教陣地”

幼兒園老師最近發現,原本吃飯香、不挑食的芃芃,一到吃飯時間就躲躲藏藏,好幾次都說不餓,或隨便吃幾口就說飽了。芃芃媽媽帶孩子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芃芃的身體並沒有問題。仔細詢問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才得知,爸爸媽媽總喜歡在吃飯時問芃芃今天表現怎樣,或者講一些大道理,讓芃芃對吃飯產生了陰影。

日前,南寧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舉行的家庭教育研討會上發佈了一項調查數據:86%的家長喜歡和孩子“邊吃飯邊交流”。大人們總喜歡在餐桌上談事,認爲在吃飯的輕鬆環境中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事實上,在飯桌上大講人生道理或責問訓斥,孩子會“壓力山大”,情緒低落。這種心理壓力會讓孩子“吃不消”,影響消化功能。長期如此,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緊張,甚至聯想到負面體驗,不僅可能產生焦慮、人際溝通障礙、品行障礙等心理障礙,甚至會導致厭食症等重症心理疾病。

在美國,餐桌教育是育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們更重視讓孩子主動吃飯並享受過程,遵守就餐禮儀,學會在餐前餐後佈置與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對美國人來說,餐桌更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最溫馨場所。比如吃早餐時,爸爸坐在一旁看報,媽媽給每個人的盤子裏放入一個雞蛋、幾片培根,孩子們給大家的杯子裏倒上橙汁,這是很常見的場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談心、說笑,孩子從餐桌上學習到互相協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間的默契,以及和父母之間那份親密無間。

因此,建議家長們儘量在餐桌上說些輕鬆愉悅的話題,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玩了哪些遊戲、跟同學做了哪些事、交了哪些新朋友等,真誠地瞭解孩子的感受,分享他在幼兒園、學校的快樂。如果有嚴肅的話題要跟孩子溝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1.表揚孩子飯前說。如果孩子考了高分、得了獎、拿了小紅花,家長可以在晚飯前給每個家庭成員倒上一杯白開水或飲料,然後用驕傲的口吻表揚孩子,並與之碰杯。孩子一定能享受一個愉快的晚餐。

2.小道理做家務時說。生活小道理“身教”的作用更好。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或共同從事某項任務時,就是身教的最好時機。比如一起洗碗、洗襪子,孩子就可以模仿家長學着做這些簡單的瑣事,還能從側面感受到父母做事的態度。一起做家務還能營造一種共同努力、溫馨協作的氣氛,讓孩子在實踐中自己“悟”道理。

3.犯錯了去孩子的房間說。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即便犯了錯,也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到孩子的房間等隱私的空間裏討論他犯下的錯誤,能給他留面子,講完道理也能讓他好好坐下來反思。這樣一本正經地與他交談,孩子不會認爲父母是沒事找事,抓自己的“小辮子”,也才能心服口服。

4.悄悄話睡前說。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心裏會有一些悄悄話不願意說給大人聽,比如喜歡某個同學、自己身體發育的情況等。家長如果察覺到蛛絲馬跡,就可以在孩子睡前,坐到他的牀前或者和孩子躺在一起,旁敲側擊試探性地談。讓孩子心裏有數,自己去感悟就好。

5.難堪的事情網上說。對中國家長來說,性教育可謂最難堪的話題。比如發現兒子遺精後偷偷藏起的內褲,就不妨在他午休時發個短信或微信,告訴他是正常現象,沒必要難堪或害怕。但此類話題宜開門見山,不要旁敲側擊,以免讓孩子覺得這件事“不正常”的錯誤認知。▲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